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微小RNA-34b(miR-34b)基因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情况,并分析甲基化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手术切除的25例PT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其miR-34b mRNA的表达,采用甲基化特异性(MSP)PCR法检测miR-34b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情况。结果 PTC癌组织中miR-34b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85±0.05,较癌旁组织的1.62±0.09低(P=0.030)。25例PTC癌组织中,有18例(72%)患者的miR-34b基因启动子区发生甲基化,癌旁组织组有10例(40%),癌组织的甲基化比例较高(P=0.021)。甲基化与PT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TNM分期和包膜浸润均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发生淋巴结转移者的甲基化比例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PTC癌组织中miR-34b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可能是该基因失活的原因之一,并且可能与PTC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均有关,其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AG1478和内分泌治疗联合应用对乳腺癌荷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MCF-7乳腺癌细胞建立裸鼠动物模型,当肿瘤体积在100~200 mm3时,按肿瘤体积大小将裸鼠随机分成溶剂对照组、AG1478组、三苯氧胺(TAM)组、AG1478+TAM组,分别给予空白溶剂、AG1478腹腔注射、TAM灌胃、AG1478腹腔注射和TAM灌胃.同时给药6周,动态观察移植瘤生长,用药结束后2d处死裸鼠,取肿瘤称重、计算肿瘤体积(V=长径×短径2×π/6)、抑瘤率([(V对照组-V实验组)/V对照组]×100%).结果 各组裸鼠体重和肿瘤体积在治疗前具有均衡性.用药期间,溶剂对照组肿瘤生长最快,AGl478组次之,TAM组肿瘤生长较缓慢,而AGl478+TAM组肿瘤有缩小趋势.用药结束后,各组的抑瘤率分别为AG1478组30.4%,TAM组62%,AG1478+TAM组84.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G1478对乳腺癌裸鼠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也可以加强三苯氧胺的抑瘤效果,两者有明显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与乳腺疾病之间的关系早在 1896年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考虑到两种疾病发病均以女性为主,且两者皆受下丘脑 -垂体 -腺体轴调控,研究两者的关系对于进一步了解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两种疾病的诊断和临床管理。该研究总结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癌等甲状腺疾病在乳腺癌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认为甲亢与乳腺癌的风险增加相关,而甲减可以降低乳腺癌的风险,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通过免疫系统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甲状腺癌与乳腺癌之间存在双向联系。  相似文献   
4.
隐匿性乳腺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11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均为女性,年龄44~70岁,中位年龄55岁.首发症状均为腋窝肿物,左侧4例,右侧7例.合并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例.行改良根治术4例,保留乳房仅行腋窝淋巴清扫术3例,腋窝肿物切除术2例,锁骨上淋巴结活检2例.术后按乳腺癌治疗规范行放、化疗和内分泌治疗.随访8个月至9年6个月,死亡3例,5年生存率54.5%(6/11).结论 隐匿性乳腺癌应根据乳腺癌治疗规范进行综合治疗.手术可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性保乳术,对于乳腺无原发癌证据者可保留乳房仅行腋窝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性状乳头溢液与乳管内不同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7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91例乳头溢液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91例乳头溢液患者中发现乳管内非占位性病变37例(40.7%);占位性病变54例(59.3%),其中乳腺癌5例(5.5%)。与双侧、多孔、非血性乳头溢液患者相比,单侧、单孔、血性溢液患者更具有临床意义(P<0.05);与非咖啡样血性溢液相比,咖啡样血性溢液更具有临床意义(P<0.01)。结论乳头溢液是乳管内病变的早期表现,也是早期乳腺癌的重要征象。不同性状乳头溢液与乳管内不同性质的疾病之间密切相关,应高度重视单侧、单孔、血性溢液,尤其是咖啡样乳头溢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A3(MAGE~A3)抗原肽负载树突状细胞(D(X),在乳腺癌动物模型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AGE-A3抗原肽负载树突状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乳腺癌的小鼠模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抗原负载的DCs治疗组的生存率(100%)、抑瘤率(76.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转移率(22.2%)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的小鼠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MAGE-A3抗原肽负载IX2s疫苗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建立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 ,并探讨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雌激素受体阳性的 MCF- 7人乳腺癌细胞株 ,接种于 2 0只裸小鼠右侧胸壁乳垫下 ,移植细胞总数为 1× 10 6 /只。观察肿块生长情况 ,至 90天处死荷瘤鼠 ,切除肿块作病理切片 ,角蛋白19( KT19) m RNA、雌激素受体 ( ER)检测。结果 :接种后第 10天在接种部位可见结节 ,肿瘤移植成功率 (成瘤率 )为 95 %( 19/2 0 )。切除肿块平均直径为 ( 14± 3 ) mm,平均重量为 1.4 g,病理学检查为浸润性导管癌 ,RT- PCR检测表达人角蛋白 19( KT19)、ER阳性。结论 :该方法建立的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 ,成功率高 ,肿瘤可部分保持人乳腺癌生物学特性 ,为研究人乳腺癌提供了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8.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AGE)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55例乳腺癌组织中MAGE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55例乳腺癌组织中有17例(30.9%)表达MAGE-0A1或/和MAGE-A3,9例(16.4%)MAGE-A1阳性,13例(23.6%)MAGE-A3阳性。结论:MAGE基因在乳腺癌中较高表达,推测MAGE抗原可以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乳管镜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管镜(fiberoptic ductoscopy,FDS)又称超细纤维乳管内视镜或纤维乳管镜,是通过超细光导纤维对乳腺导管腔和管壁进行观察和治疗的微小内镜设备.FDS的临床应用,创立了乳管内微小病变的内镜诊断方法,不仅有助于导管内微小病变的早期诊断,还有利于导管内病变的微创治疗,已成为当今乳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  相似文献   
10.
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标记染色双脱氧末端法DNA测序,对27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8例进行BRCA1基因全序列外显子突变检测。结果:27例患者中发现1例第16外显子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7%(1/27例);突变形式为4804C→G,突变结果引起单个氨基酸改变,使编码子1562由精氨酸代替脯氨酸。结论:在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基因突变率较低(3.7%),BRCA1可能通过突变以外的调节方式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