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上海市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单中心超低(<1 000 g)和极低(<1 500 g)出生体质量儿的救治、临床转归及并发症变迁情况。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新生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新生儿690例,其中存活502例(72.8%),死亡96例(13.9%),自动出院92例(13.3%)。近5年(2013-2017年)出生体质量<1 000 g的早产儿存活率较前5年(2008-2012年)下降[45.2%(33/73)vs 64.7%(11/17),P<0.05]。低体温是超低、极低新生儿中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近5年与前5年相比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0%(363/448)vs 82.6%(200/242),P>0.0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70.1%(314/448)vs 26.9%(65/242),P<0.0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9.4%(87/448)vs 9.5%(23/242),P<0.01]、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6.3%(73/448)vs 6.2%(15/242),P<0.01]和感染[50.4%(226/448)vs 29.8%(72/242),P<0.01]的发生率近5年较前5年有所增加,而窒息[36.6%(164/448)vs 41.7%(101/242),P<0.01]、早产儿视网膜病[1.3%(6/448)vs 5.0%(12/242),P<0.01]、低血糖[11.2%(50/448)vs 17.8%(43/242),P<0.05]的发生率较前下降。结论 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儿存活率仍较低,窒息、感染等仍是威胁早产儿存活的重要因素,亟需进一步加强产科与新生儿科的协作以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败血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7例CRKP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美罗培南在27例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根据治疗效果将患儿分为美罗培南单药治疗有效组和美罗培南单药治疗无效需联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儿围产因素、感染CRKP前接受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暴露等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美罗培南单药治疗新生儿CRKP败血症有效率为48.1%(13/27),采用联合治疗后总体有效率为74.1%(20/27)。美罗培南单药治疗无效需联合治疗组患儿存在外科手术后开放性伤口(7/14 vs 1/13)、感染性休克(7/14 vs 1/13)、无菌体腔液(脑脊液及腹水)培养阳性(6/14 vs 0/13)、感染时需有创机械通气(10/14 vs 1/13)的患儿比例高于单药治疗有效组(P均<0.05),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性试验中美罗培南抑菌圈直径小于单药治疗有效组[(9.14±3.37)mm vs(12.85±5.27)mm,P<0.05]。结论 美罗培南单药治疗新生儿CRKP败血症具有一定疗效。当CRKP败血症患儿存在外科手术后开放性伤口、感染性休克、无菌体腔液培养阳性、感染时需有创机械通气及药物敏感性试验中美罗培南抑菌圈直径偏小时需联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在指导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购买并使用超声心排出量监测仪(USCOM)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时间作为分组条件,将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患儿分为3组。16例未行USCOM检测感染性休克患儿为非USCOM监测组,20例行USCOM检测感染性休克患儿为USCOM监测组。另20例患儿为对照组,该组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基础疾病主要为早产、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等。对USCOM监测组和对照组患儿使用USCOM检查,记录每搏心排出量(SV)、心排出量(CO)、心率(HR)、心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比较USCOM监测组及非USCOM监测组患儿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对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SCOM监测组治疗前的CO[(0.68±0.44) L/min比(0.44±0.17) L/min,t=3.306,P=0.004]、CI[(4.40±1.88) L/(min·m^2)比(3.00±0.40) L/(min·m^2),t=3.328,P=0.004]、SV[(3.90±2.39) cm^3比(3.08±0.31) cm^3,t=2.227,P=0.038]、HR[(166.09±26.20)次/min比(145.35±16.16)次/min,t=2.750 ,P=0.013]均升高,而SVRI[(795.88±450.19) d·s/(cm5·m^2)比(1 160.61±49.59) d·s/(cm5·m^2),t=-2.898,P=0.009]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SCOM监测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O[(0.56±0.28) L/min比(0.68±0.44) L/min,t=2.456,P=0.024]和CI[(3.65±1.10) L/(min·m^2)比(4.40±1.88) L/(min·m^2),t=2.614 ,P=0.017]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非USCOM监测组相比,USCOM监测组的多巴胺用量[(45.72±28.80) mg/kg比(85.83±69.33) mg/kg,t=2.352,P=0.005]、多巴酚丁胺用量[(12.81±26.18) mg/kg比(85.83±69.33) mg/kg,t=4.351,P=0.002]、肾上腺素用量[(0.11±0.33) mg/kg比(0.90±1.75) mg/kg,t=1.986,P=0.014]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68.10±34.37) h比(167.75±117.14) h,t=3.626,P=0.001]均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用量[(1.91±3.79) mg/kg比(0.47±0.90) mg/kg,t=-1.481,P=0.046]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诊治中起重要作用,可以明确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指导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出生后环境,新生儿的心血管系统在出生后发生了一系列巨大转变.由于这一时期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许多生理变化和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理想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应该能够通过非创伤性、连续、实时、精确地监测心输出量、组织灌注水平、微循环和组织氧运输,获得复杂的生理数据,为研究新生儿个体化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在指导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购买并使用超声心排出量监测仪(USCOM)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时间作为分组条件,将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患儿分为3组。16例未行USCOM检测感染性休克患儿为非USCOM监测组,20例行USCOM检测感染性休克患儿为USCOM监测组。另20例患儿为对照组,该组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基础疾病主要为早产、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等。对USCOM监测组和对照组患儿使用USCOM检查,记录每搏心排出量(SV)、心排出量(CO)、心率(HR)、心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比较USCOM监测组及非USCOM监测组患儿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对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SCOM监测组治疗前的CO[(0.68±0.44) L/min比(0.44±0.17) L/min,t=3.306,P=0.004]、CI[(4.40±1.88) L/(min·m^2)比(3.00±0.40) L/(min·m^2),t=3.328,P=0.004]、SV[(3.90±2.39) cm^3比(3.08±0.31) cm^3,t=2.227,P=0.038]、HR[(166.09±26.20)次/min比(145.35±16.16)次/min,t=2.750 ,P=0.013]均升高,而SVRI[(795.88±450.19) d·s/(cm5·m^2)比(1 160.61±49.59) d·s/(cm5·m^2),t=-2.898,P=0.009]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SCOM监测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O[(0.56±0.28) L/min比(0.68±0.44) L/min,t=2.456,P=0.024]和CI[(3.65±1.10) L/(min·m^2)比(4.40±1.88) L/(min·m^2),t=2.614 ,P=0.017]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非USCOM监测组相比,USCOM监测组的多巴胺用量[(45.72±28.80) mg/kg比(85.83±69.33) mg/kg,t=2.352,P=0.005]、多巴酚丁胺用量[(12.81±26.18) mg/kg比(85.83±69.33) mg/kg,t=4.351,P=0.002]、肾上腺素用量[(0.11±0.33) mg/kg比(0.90±1.75) mg/kg,t=1.986,P=0.014]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68.10±34.37) h比(167.75±117.14) h,t=3.626,P=0.001]均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用量[(1.91±3.79) mg/kg比(0.47±0.90) mg/kg,t=-1.481,P=0.046]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诊治中起重要作用,可以明确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指导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血清中microRNA-495-5p(miRNA-495-5p)的表达变化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深入研究miRNA-495-5p与BPD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NICU住院治疗早产儿的一般临床资料,选取具有早期BPD临床表现的20例患儿为BPD组,无早期BPD临床表现的2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儿末梢外周血,每组各随机选取5例患儿,应用miRNA芯片技术筛选两组患儿血清中差异性表达的miRNAs;每组各随机选取6例患儿,采用RT-PCR技术再次验证其差异性表达。应用TargetScan、miRDB、miRWalk数据库对miRNA-495-5p进行靶基因预测;采用DAVID数据库对靶基因进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和信号转导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患儿相比,BPD组患儿血清miRNA-495-5p表达显著上调(P < 0.05)。通过3种数据库预测miRNA-495-5p的靶基因共有117个,其靶基因功能分别富集于转录调节活性、转录激活活性、转录辅助激活活性等分子功能,代谢过程的调控、依赖DNA的转录调控、血管模式等生物学过程,以及核质、膜组分、不溶性组分等细胞组分上(P < 0.05);信号转导通路则显著富集于mTOR信号通路中(P < 0.05)。结论 miRNA-495-5p可能通过调控新生血管生成、干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及自噬等参与BPD的发生发展,为后续深入研究其在BPD中的作用及功能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新生儿尿素循环障碍(UCDs)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转归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经基因测序证实为阳性变异的5例新生儿UCDs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等资料。结果 5例新生儿中男4例、女1例,胎龄(39.0±1.2)周,出生体重(3 642.0±511.6)g,中位发病日龄2(1~5)d,初始血氨水平(1 386.8±398.4)μmol/L。起病特征分别为纳差3例、低体温2例、气促2例、呕吐1例,均有肌张力减退、意识障碍及惊厥。原发病为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TCD)3例,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缺乏症(CPS1D)2例。OTCD患儿瓜氨酸降低,尿乳清酸增高,存在3种基因致病变异,其中c. 177 delA和c. 387-1 G>T为新发变异。CPS 1 D患儿瓜氨酸降低,尿乳清酸浓度正常或降低,基因测序存在4个变异位点,其中c. 548 T>C和c. 3 G>C为新发变异。5例UCDs新生儿均在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叠加透析疗法以快速清除血氨,其中3例患儿血氨水平降至(164.0±47.1)μmol/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