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对 2 0 0 0~ 2 0 0 1年 5 2例食管癌病人的手术切除标本的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进行nm2 3基因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 (NDPK )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检测 ,讨论它们与食管癌的生物行为的关系。本组中男 35例 ,女 17例。年龄 35~ 6 7岁 ,平均 5 7岁。Ⅰ期 32例 ,Ⅱ期 12例 ,Ⅲ期 8例。本组免疫组织化学S -P染色试剂盒为美国Zymed公司产品 ,兔抗二磷酸核苷激酶多克隆抗体为美国Maxin公司产品。所有的手术切除标本均用常规 10 %的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 ,连续4 μm切片 ,常规HE染色。所有病例均取距肿瘤边缘…  相似文献   
2.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B例结肠良性病变和113例结肠癌中c-erbB-2、c-myc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三种癌基因蛋白产物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结肠良性病变(P<0.01)。c-erbB-2、P53蛋白表达与结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53蛋白表达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有关。检测结肠癌组织中三种癌基因蛋白产物表达可作为结肠癌的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E-cad在结肠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cad在32例结肠黏膜、30例结肠腺瘤、96例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cad在32例结肠黏膜中的异常表达为2例(6.25%),在30例结肠腺瘤中的异常表达为8例(26.67%),在96例结肠腺癌病例中的异常表达为52例(54.17%),三者间的E-cad异常表达率具有非常显著差异(X2=25.28,P<0.001).E-cad在低分化腺癌中的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X2=13.28,P<0.001).结肠癌浸润全层病例的E-cad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浸润肌层者(X2=6.21,P<0.05).结肠癌伴有淋巴结转移者的E-cad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X2=5.99,P<0.05).E-cad异常表达率与结肠癌Dukes分期相关(X2=9.41,P<0.01).结肠癌呈E-cad异常表达病例的5年生存率远低于E-cad正常表达者(x2=9.16,P<0.01).结论:E-cad的异常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E-cad的表达可作为判断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CuZnSOD的代谢变化与胃癌、胃溃疡病发生及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5 2例胃癌、10例胃溃疡病患者胃标本 ,检测胃壁组织中CuZnSOD的活性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CuZnSOD在胃壁组织中的分布 ,并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的方法进行灰度检测。结果 胃癌各组病灶组织中CuZnSOD活性范围为 :(17 73± 1 74~ 62 85± 8 47)NU/mgPr ;胃溃疡组为 (71 73±6 0 1)NU/mgPr。胃癌各组远侧端组织中CuZnSOD活性范围为 :(2 5 10± 3 5 8~ 10 1 5 0± 11 0 6)NU/mgPr ;胃溃疡组为 (13 9 67± 8 80 )NU/mgPr;胃癌各组癌细胞CuZnSOD灰度范围为 :83 83± 7 2 8~ 14 5 2 5± 8 84;癌组织CuZnSOD灰度范围为 :12 4 67± 6 3 0~ 14 6 13± 8 5 1;CuZnSOD在胃溃疡壁病灶组织中呈阴性表达 ,其组织灰度为 :14 4 60± 7 3 2。结论 胃癌胃壁组织中的CuZnSOD代谢变化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相关 ,并表现在广泛区域的胃壁组织中 ,其抗氧化能力已显著降低。而胃溃疡病仅局部溃疡病灶区域内抗氧化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几种多药耐药机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耐药性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NA拓扑异构酶Ⅱ、谷胱甘肽-S-转移酶-π和P-糖蛋白在2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GST-π、P-gp均有较高的阳性率,TopoⅡ有近一半的病例不表达。TopoⅡ、GST-π和P-gp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分级、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多药耐药与TopoⅡ、GST-π、P-gp的耐药机制有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TopoⅡ、GST-π、P-gp的表达可作为指导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化疗的重要指标和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GST-π与结肠癌的耐药、生物学行为及诊断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结肠癌、32例正常结肠粘膜、20例结肠腺瘤、30例畸形胎儿结肠粘膜组织中GST-π的表达。结果:83例肠癌GST-π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6.46%。GST-π在结肠癌、畸形儿结肠粘膜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粘膜及结肠腺瘤(P<0.01)。结论:检测GST-π的表达可能用作结肠癌的诊断和监测化疗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生存素(survivin)在贲门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p5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二步法),检测66例术前未经化疗的贲门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66例贲门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41例,阳性率为62.1%(41/66);而p53阳性率为51.5%(34/66)。survivin表达与贲门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survivin在p53阳性和阴性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82.4%(28/34)和40.6%(13/3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贲门癌组织中survivin高表达导致的凋亡抑制在贲门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survivin在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p53基因表达密切相关,提示二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构成抑制贲门癌细胞凋亡的多种途径。survivin和p53阳性的贲门癌可能有较强的侵袭性,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urvivin、DcR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以及两者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胃癌和30例胃炎组织Survivin和DcR3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在60例胃癌和30例胃炎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7%和6.6%,胃癌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胃炎组织(P<0.01).DcR3在60例胃癌和30例胃炎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和3.3%,胃癌中DcR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胃炎组织 (P<0.01);Survivin、DcR3在T3、T4及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T1、T2及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P<0.01), Survivin、DcR3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2=4.389, P<0.01,r=0.499).结论 Survivin、DcR3两者与胃癌的病理分期密切相关,术前联合检测胃癌患者Survivin及DcR3的表达对其分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在体外培养取自人体的睾丸卵黄囊瘤组织,探讨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组织的体外培养方法及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1例睾丸卵黄囊瘤患儿手术的标本,从形态学、细胞生长动力学、肿瘤内分泌、染色体分析、细胞DNA分析等方面初步研究了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细胞无论形态学观察,还是功能学测定,均符合卵黄囊瘤细胞的特征,染色体众数39~97条,并具有体外分泌AFP功能.其特有表现为:细胞贴壁生长,呈短梭形或多角形,细胞密集时可多层重叠生长,肿瘤细胞表面有明显的微绒毛,细胞核形态怪异,细胞倍增时间较长.结论 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细胞在体外生长稳定,增殖活跃,肿瘤细胞的纯度较高,可以用于后续的实验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the culture of testicular yolk sac tumor in childhood and then investigat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vitro. Methods One specimen from testicular yolk sac tumor was cultured in vitro. Testicular yolk sac tumor cell lines were studied morphologically and subjected to karyotype analysis, DNA analysis, and tumor formation evaluation. Results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show that cell lines have characteristics of testicular yolk sac tumor. The number of chromosomes varied from 39 to 97. Turours were immunostained positively for AFP in vitro and found to form multiple layers with microvilli. The nuclei were variable and bizarre in size and shape. Conclusions Testicular yolk sac tumor cell lines were cultured proliferated in a stable manner in vitro, which provides a convenient and economical object for basic researches on yolk sac tumor in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