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2.
在临床工作中,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常常会因患者特殊的病情用到许多新药品,护士应掌握各种新药的作用及不良反应,但很多药品的药物说明书上不能完全标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我科于2011年2月收治1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遵医嘱输液过程中发现静脉丙种球蛋白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不能序贯输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性脑脊髓炎(MOG-E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成人MOG-EM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预后及随访等情况。结果 15例患者中男7例、女8例,起病年龄(39.0±14.7)岁。临床症状以视力下降最多见(7例,7/15),其次为肢体麻木或肢体瘫痪(5例,5/15),部分患者有构音不清、视物重影、行走不稳等脑干、小脑症状或意识障碍、癫痫发作、记忆力下降等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样症状。15例患者行头颅MRI检查,13例(13/15)显示有异常病灶,以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白质(8例,8/13)、桥脑(4例,4/13)受累多见,丘脑、小脑、胼胝体亦可见受累。9例患者行全脊髓MRI检查,3例(3/9)有异常病灶、均累及颈髓,1例(1/3)累及胸髓。15例患者血清MOG-IgG均阳性,其中11例行脑脊液MOG-IgG检测,5例(5/11) 阳性。8例(8/15) 患者临床复发。10例患者复查血清MOG-IgG,5例(5/10)抗体转阴,其中4例(4/5)无复发;5例(5/10)抗体呈持续阳性,均复发。所有患者经甲泼尼龙及Ig治疗,1例加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预后均良好。结论 成人MOG-EM以视神经炎表现常见,大脑皮层、皮层下白质、脑桥易受累,预后较好,临床复发率较高,血清MOG-IgG持续阳性者易复发。  相似文献   
4.
奚玲 《华西医学》2014,(4):710-713
目的了解过敏性鼻炎未成年患者常见吸人性变应原,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年1月-2013年6月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未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皮肤点刺试验(SPT)了解患者对22种常见吸人性变应原的反应强度,分析各变应原阳性率和反应强度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结果共纳入402例患者,其中SPT阳性312例,总阳性率77.6%;其中前5位变应原分别为尘螨(242/402,60.2%)、屋尘(235/402,58.5%)、家蝇(142/402,35.3%)、春季花粉Ⅲ(133/402,33.1%)和桑蚕丝(121/402,30.1%)。5岁以上人群对常见吸人性变应原SPT反应强度强于5岁以下人群,男性患者对常见吸人性变应原SPT反应强度亦强于女性患者。结论尘螨、屋尘为过敏性鼻炎患者最常见吸人性变应原,且患者对主要吸人性变应原SPT反应强度受年龄和性别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伴和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前筛黏膜标本的细菌学特征。方法在鼻内镜手术中获取前筛黏膜标本,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CRS患者135例,其中不伴鼻息肉者65例(A组),伴鼻息肉者70例(B组)。细菌培养总阳性率为85.2%(115/135)。A组和B组需氧或兼性厌氧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7.7%(50/57)和82.9%(48/58),两组间分布无显著差异(χ2=0.562,P =0.454)。两组患者的黏膜标本以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为主,混合感染率分别为78.9%(45/57)和79.3%(46/58),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 =0.962);两组最常见需氧菌株均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属细菌。A组和B组厌氧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0.7%(46/57)和81.0%(47/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64);最常见厌氧菌株为丙酸杆菌属细菌和消化链球菌属细菌。结论伴和不伴鼻息肉的CRS患者前筛黏膜标本的细菌学特征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7.
丁酸钠诱导MCF-7细胞凋亡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丁酸钠诱导MCF7细胞凋亡过程中端粒酶活性变化及其机制。采用MTT法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丁酸钠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2.5mmol/L丁酸钠作用后的细胞凋亡情况,TRAP 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变化,RT PCR分析端粒酶各组分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丁酸钠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nnexinV/PI双染法显示,2.5mmol/L丁酸钠作用72h后,细胞凋亡率为84.3%,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间隔为180bp的DNA梯状条带。2.5mmol/L丁酸钠作用24和48h后,端粒酶活性分别下降为(1.82±0.22)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丁酸钠诱导McF-7细胞凋亡过程的反义cDNA文库,以分离丁酸钠抗肿瘤效应基因。方法收集经2.5mmol/L丁酸钠处理0、12、18、24、36、48、72h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提取poly(A)+RNA,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和第二链,双链cDNA修平末端后连上EcoRⅠ/HindⅢ接头,分别用EcoRⅠ/HindⅢ酶切消化后,反向连上载体pcDNA 3.1,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得一反义cDNA文库,随机挑取40个克隆子进行酶切鉴定。结果构建的反义cDNA文库含1×10~6重组子,重组效率为90%,插入子平均长度为1.5kb。结论构建的文库容量较大,质量较高,为进一步分离丁酸钠抗肿瘤效应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S100A16在肥胖以及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拟构建S100A16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调控系统(即Cre/lox P系统)构建全身敲除小鼠。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小鼠的基因型,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方法验证其转录及翻译水平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了S100A16全身敲除小鼠模型,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成功饲养繁殖,目前为止未出现纯合子小鼠。S100A16敲除小鼠主要代谢器官,如脂肪、肌肉、肝脏中S100A16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结论:S100A16 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构建为研究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