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卜晓萱  沈志忠 《山东医药》2004,44(22):55-56
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我们采用恩丹西酮合用地塞米松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患者恶心、呕吐,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比较超声引导下两种颈神经丛阻滞(颈丛阻滞)方法即C4横突一点法和C2、C3、C4横突三点法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择期拟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30):两组均作双侧颈浅丛阻滞及术侧颈深丛阻滞。颈浅丛阻滞均为在超声引导下将局麻药注射在胸锁乳突肌中点后缘下方。C4横突一点法组(A组)在超声引导下在C4横突处注射局麻药9ml;C2、C3、C4横突三点法组(B组)超声引导下于C2、C3、C4横突处各注射局麻药3ml。记录起效时间、麻醉优良率、阻滞前和阻滞后5、10、15、20、30min的生命体征,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超声引导C2、C3、C4横突三点法颈深丛阻滞和C4横突一点法颈深丛阻滞进行对比,三点法组的耳大神经分布区域起效时间短于一点法组,而锁骨上神经分布区域起效时间长于一点法组(P<0.05)。三点法组的深部麻醉优秀率较一点法更为完善(P<0.05),两种方法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点法A组出现1例Horner’s综合征,两组均无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误入血管、局部麻醉药中毒。结论超声可以作为颈深丛阻滞的定位方法并可进行实时引导颈丛神经阻滞。通过超声准确定位,进行C2、C3、C4横突三点法和C4横突一点法两种颈深丛阻滞方法的麻醉效果比较发现,三点法颈深丛阻滞比一点法更为完善,术中患者循环更为稳定,且并发症发生例数较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输血对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输异体全血、去白细胞红细胞血和羟乙基淀粉对围术期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直肠癌或结肠癌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例。Ⅰ组输6%羟乙基淀粉5001000ml,Ⅱ组输全血300~450ml,Ⅲ组输去白细胞红细胞血300~450ml,分别于术前、术后1、3、7d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CD56^+。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3d CD3^+、CD4^+、CD4^+/CD8^+及CD56^+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术后第7天Ⅱ组CD3^+、CD4^+、CD56^+显著降低,而Ⅰ组、Ⅲ组各指标接近术前水平。结论围术期输异体全血严重抑制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去白细胞红细胞血和羟乙基淀粉对患者的免疫抑制轻,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卜晓萱  周燕  李敏  张如锦  仇澜 《江苏医药》2012,38(12):1456-1457
目的 比较GlideScope视频喉镜和直接喉镜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全麻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的OSAS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G组应用视频喉镜,D组应用直接喉镜.术前行改良Mallampati分级评估,静脉麻醉诱导并在视频喉镜或直接喉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1 mim(T2)、插管即刻(T3)以及插管后1 min(T4)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计算SBP-HR的乘积(RPP).结果 G组气管插管中位时程60 (38-115)s,明显短于D组的83(42-165) s(P<0.05).与T2相比,两组T3、T4都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P<0.05);但T3时G组的SBP、DBP、HR和RPP均明显低于D组(P<0.05).视频喉镜能降低喉头分级.G组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0%,明显高于D组的86.7%(P<0.05).结论 GlideScope视频喉镜可明显改善咽喉部暴露,特别适用于气道评估为Ⅲ-Ⅳ级的患者,应用于OSAS患者气管插管时操作简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脊髓星型胶质细胞(AST)在吗啡耐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建立慢性吗啡耐受大鼠模型,用丙戊茶碱(propentofylline)进行干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脊髓后角AST活性在吗啡耐受过程中的变化,用热辐射抬足法测定痛阈。结果 吗啡耐受形成过程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反应呈强阳性,丙戊茶碱有部分抗吗啡耐受作用,并且可以使吗啡耐受过程中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减少。结论 吗啡耐受的机制可能涉及脊髓AST的激活,丙戊茶碱可能通过抑制脊髓AST激活而具有部分抗吗啡耐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择期胃癌手术患者40例,年龄35~60岁,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全麻组(R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E组)。观察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插管前(T1)、腹腔探查时(T2)、手术1h(T3)、2h(T4)和拔管后10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HRV各参数: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比(LF/HF)、总功率(TP)。结果与T0时相比,E组T3和T4时TP下降(P<0.05),低频百分率(LFR)、高频百分率(HFR)、LF/HF变化不明显;R组TP、LFR均明显下降(P<0.01),LFR、LF/HF低于E组(P<0.05或P<0.01)。E组T2时HFR明显下降(P<0.01),TP、LF/HF升高不明显;R组TP、HFR明显升高(P<0.01),而LFR、LF/HF明显下降(P<0.01)。E组HR在T2时与术中比有明显升高(P<0.01),R组HR在T2~T4时明显下降(P<0.01)。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可维持植物神经的均衡性。雷米芬太尼显著兴奋迷走神经,易致交感-迷走神经失平衡。  相似文献   
7.
氯胺酮复合雷米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的麻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雷米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ASAⅠ或Ⅱ级择期手术病人60例,随机均分为芬太尼组(F组)、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雷米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组(RK组)。依据病人对手术刺激的反应强度调节用药量。观察术中循环功能、麻醉苏醒及停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R组在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期间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显著低于F组与RK组。RK组在麻醉维持期间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低于F组。RK组病人术毕呼吸恢复时间(7.2±3.6)min、呼唤睁眼时间(10.1±3.4)rain、拔管时间(12.9±7.1)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4.9±4.6)min,均比F组明显缩短,与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K组苏醒期质量优于R组和F组。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雷米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麻醉时,术中循环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小剂量氯胺酮可提高雷米芬太尼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老年患者选择丙泊酚诱导用量的指导价值.方法 全麻老年患者40例,年龄65~7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BIS监测下缓慢推注丙泊酚,使BIS值降至40~50时停止;B组根据经验使用丙泊酚1.5~2 mg/kg.两组均复合维库溴胺0.1 mg/kg,芬太尼3μg/kg后行气管插管.连续监测围诱导期的血压(BP)、心率(HR)和BIS;记录丙泊酚的用量和BIS值.结果 A组诱导用丙泊酚总量平均(1.33±0.50)mg/kg,明显少于B组的(1.62±0.70)mg/kg(P<0.05);B组BP和BIS值均明显降低于A组(P<0.05).结论 BIS监测能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丙泊酚诱导用量;在老年全麻患者,诱导用丙泊酚(1.33±0.5)mg/kg,既能取得足够的麻醉深度,又能维持较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9.
小剂量氯胺酮对丙泊酚镇静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小剂量氯胺酮对丙泊酚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40例在硬膜麻醉外择期行下肢、会阴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丙泊酚组、丙泊酚 氯胺酮组。结果与给药前比较,丙泊酚组MAP及HR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丙泊酚 氯胺酮组改变不明显,镇静过程中出现手动、多语、SpO2给药后一过性下降丙泊酚 氯胺酮组较丙泊酚组少,清醒时间长。结论认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硬膜外麻醉中镇静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