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目的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以下称体外循环分会)、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基于当前临床研究证据和业内广泛接受的体外循环技术及我国体外循环专家共识,制定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旨在为开展体外循环手术的单位或团队建立临床体外循环工作规程提供一个框架性参考文件,以保障体外循环技术实施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磁性二氧化硅纳米微球作为一种干细胞表面的潜在标记物,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的表面干性标志物表达、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等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先采用溶剂热法和Stber方法制备一种生物相容性高的磁性二氧化硅纳米微球,再通过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和原代培养UCMSCs,并依次采用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和三系分化等手段观察与鉴定其干细胞基本特性;其次,将不同质量浓度(1、10、50、100、200 μg/mL)磁性二氧化硅纳米微球与上述细胞共孵育,并通过磁分离获得微球标记的干细胞;最后,通过倒置显微镜成像、流式细胞术、CCK-8法检测和细胞划痕实验等技术,评估其对干细胞的细胞形态、表面干性标志物表达、增殖和迁移能力等活性的影响。结果本研究成功分离和原代培养出了具有干细胞基本特性的UCMSCs;显微镜成像观察到不同质量浓度的磁性二氧化硅纳米微球均可标记UCMSCs;CCK-8法检测显示微球在浓度为1 μg/mL时能够促进该干细胞的增殖,而随着微球质量浓度(10、50、100、200 μg/mL)的增大,其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亦增强;流式分析和细胞迁移结果表明10 μg/mL微球对标记细胞的表面干细胞标记物表达和迁移能力无明显干扰。结论磁性二氧化硅纳米微球可用于标记UCMSCs,且在低浓度剂量下不会对该细胞表面干性标志物表达、增殖和迁移等活性造成显著干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 VATS )治疗肺转移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4年9月-2012年12月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38例肺转移瘤。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患侧腋中线第7或8肋间做1.5 cm切口为观察孔,置入胸腔镜;胸腔镜引导下分别于腋前线第3或4肋间及肩胛下角线第6或7肋间另做2个操作孔。内镜缝合切割器距肿瘤边缘1.5 cm行楔形切除术,常规清扫或切除区域肿大淋巴结。结果38例行VATS肺楔形切除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术后严重并发症,无切口肿瘤种植。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86.8%、52.6%、31.6%。结论对于有适应证的肺转移瘤采用VATS治疗可行。  相似文献   
4.
现代创伤救治的发展   总被引:17,自引:14,他引:17  
创伤是当今人类一大公害,约占全球病死率的7%。据统计,创伤是美国45周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是6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第4位病因。目前,我国每年死于各类创伤的总人数已达70万,在人口死因构成中占第四位,已经被纳入国家疾病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9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遇有术前未能确诊动脉导管未闭的处理经验,强调了术中深低温、低转流量、不停止体外循环转流、术中需维持良好的左心转流、先经肺动脉切口直视下缝闭动脉导管,随后处理合并的心内病变,以及术中对动脉导管未闭的确认。9例病人除一例死于术后严重免疫性溶血外,全部康复出院,出院时无流及脑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心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补充含巯基氨基酸-N-乙酰半胱氨酸(NAC)可以增强内源性自由基清除系统。本实验观察NAC对高脂饲喂离体猪心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4月龄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高脂饲喂10周取心脏连接Langendorff装置。实验组(n=5)灌注4℃晶体停搏液加入NAC(0.04mol/L)。结果发现①复跳20分钟实验组左室收缩末期压和dp/dt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复跳20分钟心肌和灌注流出液GS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a++、LPO、L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NAC用于冠状血管病变心脏的心肌保护具有改善心功能和心肌脂质、离子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实时三维超声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左心室几何形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心肌致密化不全(NVM)左心室几何形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1例NVM患者,应用RT-3DE技术对其左室腔的几何学进行三维图像分析,并测量心尖非致密层厚度(NC)与致密层厚度(C),计算NC/C值。结果RT-3DE技术能够全面地观察局部心肌的立体解剖结构,清晰显示肌小梁及其深隐窝,分辨出NVM左室的蜂窝状几何学特征;NVM组的NC/C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大(2.78±0.33对0.98±0.26,P<0.001);RT-3DE技术有助于分析NVM受累节段的分布范围及节段运动异常情况。结论RT-3DE技术能全面了解非致密层心肌节段的空间分布状况,是观察NVM形态学改变的最佳影像学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表明基因工程将成纤维细胞改造为可兴奋细胞是可能的;而真皮成纤维细胞是机体内数量最大的"种子细胞库". 目的:观察肌肉转录调节因子(myogenic determination,MyoD)和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基因共转染真皮成纤维细胞后在心肌梗死部位原位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浆脑钠素浓度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6/2007-03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细胞治疗室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心肌梗死对照组、正常移植组和心肌梗死移植组,每组15只.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再次开胸在自结扎远端紧靠结扎处,心肌梗死区与非梗死区交界处用微量注射器将100 μL经BrdU标记的MyoD/Cx43-FB细胞悬液(细胞数1.0×106 )注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在结扎远端已缺血的心肌上用同样的针头于靠近心尖部、室间隔部、左室前侧壁缺血的心肌上多点多位置将另外100 μL移植细胞悬液注入到心肌内,深度约4 mm;对照组同法等量注入未含细胞的DMEM细胞培养液.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移植前和移植后1 d,1,2,4周动态检测血浆脑钠素浓度;同时监测各组大鼠心率、动脉压、左心室内压及左心室等容收缩期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4周后处死大鼠取心肌标本染色后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心肌瘢痕区边缘有BrdU阳性细胞存在.②细胞移植可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血流动力学.③心肌梗死对照组和心肌梗死移植组大鼠的血浆脑钠素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和正常移植组明显升高(P < 0.01);在移植后1 d、1周、2周心肌梗死移植组与心肌梗死对照组血浆脑钠素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周后明显降低(P < 0.01).④心肌梗死移植组的梗死面积显著小于心肌梗死对照组(P < 0.01). 结论:MyoD和Cx43基因联合转染成纤维细胞后原位移植修复坏死心肌组织,能减小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创伤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全球性问题,在我国的“死亡顺序”中,创伤已从1957的第9位上升至1995年的第4位。颅脑外伤发病率高,因此,提高重型颅脑外伤的救治成功率始终是当今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心脏大血管的创伤约80%很快死亡。临床上见到的以穿刺伤为多。由于现代化高效的快速运送工具用于这类伤员的急救转运,使医院急诊室可以看到一些过去没有机会活着到达医院的严重创伤病员。加上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对严重多发性创伤病员抢救经验的积累,使心脏大血管创伤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