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研究颅内动脉管壁及斑块特点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 方法 收集51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进行高分辨磁共振扫描。根据脑梗死发病后72 h内患者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和non-END组,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动脉血管管壁及斑块的差别。 结果 END组患者的斑块长度较non-END组更短[6.35(9.54) vs 10.75(9.73),P<0.05],END组血管重构指数低于non-END组[(0.917 3±0.146 8) vs (1.010 9±0.125 1),P<0.05],END组负性重构的比例高于non-END组[56.52% vs 28.57%,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END与血管重构及斑块长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NBP)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常规培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采用200 mg/ml AGEs干预48 h,同浓度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AGEs干预组预先加入不同浓度NBP(0. 1、1. 0、10. 0、和100. 0μmol/L)共同孵育0. 5 h,0μmol/L NBP设为阳性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Hoechst 33258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生成量,蛋白印迹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硝酸盐还原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e NOS和i NOS表达。结果 NBP组细胞增殖率逐渐升高,1. 0、10. 0和100. 0μmol/L NBP组细胞增殖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oechst 33258染色显示阳性对照组细胞质内含有大量浓染致密的颗粒块状荧光,NBP组则明显减少。NBP促进Bcl-2蛋白表达,其中10. 0和100. 0μmol/L NBP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NBP抑制Bax蛋白表达,其中1. 0、10. 0和100. 0μmol/L NBP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NBP抑制了细胞内ROS生成,各NBP组ROS生成的荧光值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AGEs诱导后,阳性对照组细胞内NO合成明显减少,NBP干预后细胞内NO合成逐渐增加,1. 0、10. 0和100. 0μmol/L NBP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NBP促进e NOS m RNA表达,并抑制i NOS m RNA表达,其中10. 0和100. 0μmol/L NBP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NBP能有效抑制AGE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和调节NOS表达可能是NBP保护内皮细胞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EAE)并长期观察研究.方法 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EAE模型组、PBS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神经功能评分进行临床评估,通过HE和髓鞘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小鼠在诱导后的12±3d急性起病,16±2d内达到高峰,严重度评分为3.2±0.6分.半年观察期内复发1次,复发率为25%.光镜下可见EAE组以脊髓组织病变为主,表现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白质脱髓鞘.结论 采用MOG_(35-55)诱导C57BL/6小鼠建立的模型既往被认为是一种慢性迁延EAE模型,本研究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其存在缓解复发现象.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ice model of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 and perform a long term study. Methods C57BL/6 mice were immunized with 300μg MOG_(35-55) in complete Freund' s adjuvant (CFA) to establish EAE model in EAE group (n = 10). Mice in adjuvant group( n = 10)were treated with CFA without MOG_(35-55) and control group( n = 10)were treated with normal saline. The pathologic change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were studied by HE staining and myelin staining. Results The clinic symptoms of EAE were present in the 12±3th day post-immunization,and went to the peek in the 16±2 th day post-immunization. The severity score was 3.2±0.6. One relapse was observed in the term of 6 months, and the rate was 25%. Light microscopy showed there were abundant inflammatory cells infiltrated especially in spinal cord tissues in EAE mice,with evident demyelination in white matter. Conclusion The relapse of this EAE model was observed in the study, though it was believed to be a chronic persistent model without relapse.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准确、快速的缺失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筛查方法.方法 以35个家系中的35例临床诊断明确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对dystrophin基因(DMD基因)缺失突变热区的11对引物分2组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分别进行2%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患者的基因缺失情况进行判断.结果 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共出现11条电泳条带,分别代表11个外显子;DMD基因缺失型突变患者表现为部分电泳条带缺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共出现11个洗脱峰,分别代表11个外显子;DMD基因缺失型突变患者表现为部分洗脱峰消失.35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者中19例呈缺失型突变,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一致.结论 联合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筛查缺失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者准确、快速,可应用于缺失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大鼠脑局造性脑缺血组织中一氧化氮(N0)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7d组和14 d组、丁苯酞7d组和14 d组,分别给予丁苯酞或生理盐水连续治疗7d和14 d,设立假手术组.各组大鼠依次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测定、梗死体积测定和逆转录反应系统(RT-PCR)半定量分析Caspase-3 mRNA在脑缺血区域的变化.结果 建模成功后治疗前均存在瘫痪,丁苯酞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明显好于生理盐水组(P<0.05);NO含量、NOS活性、大鼠脑梗死体积和Caspase-3 mRNA表达等4个指标在假手术组、生理盐水7d组、生理盐水14 d组、丁苯酞7d组和14 d组表达变化相似,与假手术组比较,4个指标在其余4组差异均显著(P<0.05),生理盐水7d组和14 d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丁苯酞7d组明显高于丁苯酞14 d组(P<0.05),丁苯酞组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 丁苯酞能够通过降低NOS活性,减少NO合成,抑制Caspase-3细胞表达,减少脑梗死面积,促进神经修复和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例先天性肌强直患者的氯离子通道蛋白-1(chloride channcl 2,CLCN1)基因突变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福建地区1个先天性肌强直家系的先证者和1例散发性先天性肌强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用PCR扩增患者CLCN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通过直接测序检测突变的情况.结果 家系1先证者的CLCN1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c.1024 G>A的杂合性错义突变,散发性患者的CLCN1基因第11外显子发现了c.1292 C>T的杂合性错义突变.结论 先天性肌强直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LCN1基因突变检测是确诊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福建汉族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及其对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福建汉族脑梗死恢复期(≥3个月)患者102例。入院后给予氯吡格雷75 mg/d,于用药后第8天,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其中≥40%为氯吡格雷敏感组,40%为氯吡格雷抵抗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YP2C19*2和*3位点的基因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IL-6水平。结果 102例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组27例,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26.5%。(1)氯吡格雷抵抗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氯吡格雷敏感组[分别为(3.6±0.9)、(3.2±0.8)mmol/L,P0.05];而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两组患者的CYP2C19*2和CYP2C19*3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总体分布不一致(P0.01)。氯吡格雷抵抗组的*1等位基因频率和*1/*1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敏感组(分别为40.7%对比80.0%,18.5%对比61.3%,均P0.01),而*2等位基因频率和*2/*2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敏感组(分别为53.7%对比18.7%,29.6%对比1.3%,P均0.01)。(3)治疗后氯吡格雷抵抗组IL-6浓度明显高于氯吡格雷敏感组[(18.4±1.8)ng/L对比(12.9±1.8)ng/L,P0.01]。与治疗前比较,氯吡格雷抵抗组血清IL-6水平下降(5.1±2.6)ng/L,低于氯吡格雷敏感组的(10.3±2.7)ng/L,P0.01。结论福建汉族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较高。氯吡格雷抵抗不仅与CYP2C19的突变型基因相关,而且与LDL-C增高有关。氯吡格雷抵抗削弱了药物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水岭脑梗死(WI)是两支主要脑动脉分布区边缘带发生的脑梗死,也称边缘带梗死,是缺血性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生率占脑梗死的10%左右.其主要发病机制是低灌注或合并栓子清除障碍,WI以幕上型最多见,主要分三型.一是前WI,梗死病灶发生于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质分支的边缘带;二是后WI,梗死病灶位于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的皮质支的边缘带;三是皮质下WI,梗死病灶位于大脑中动脉皮质与深穿支的边缘带[1].本文收集经影像诊断的幕上型WI病例,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分型、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分布与椎动脉支架内再发狭窄、复发性卒中和出血等预后不良事件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5例接受CYP2C19基因检测的椎动脉狭窄并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YP2C19基因型所致肝脏对药物代谢情况,将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分为快、中、慢代谢3组,观察预后。 结果 3组患者在接受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前,血小板抑制率未达标(ADP%<50%)的患者数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接受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月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规律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月内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和复发性脑梗死患者数量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其常见副作用如颅内出血及胃肠道、牙龈等其他部位出血的患者数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中,CYP2C19基因快代谢型使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预防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复发性脑梗死的获益明显优于中代谢型和慢代谢型,且颅内出血及胃肠道、牙龈等其他部位出血影响不明显。在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常规使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为影响患者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和复发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时间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卒中复发和动脉斑块活动性的影响. 方法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95例,根据发病后双联抗血小板的持续时间,分为短期双联抗血小板(SD)组(疗程<1月)67例及延长双联抗血小板(PD)组(疗程>3月)28例,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MES、血清MMP-7和hs-CRP水平等基线数据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经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脑卒中复发、出血并发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微栓子(MES)、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别. 结果(1)随访6月后,SD组的MES阳性率及血清MMP-7、hs-CRP水平分别为(38.8%,26/67),(17.35±0.95)μg/L和(13.74±1.41)mg/L,均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PD组的MES阳性率及血清MMP-7、hs-CRP水平分别为(17.9%,5/28),(16.94±0.62)μg/L和(13.05±1.03)mg/L,均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且均低于SD组(P<0.05).(2)随访1年后,2组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和出血并发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D治疗可减少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MES,可能有利于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