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免疫基因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胰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仍然是以外科手术为主,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随着免疫和分子生物学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机制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胰腺癌的基因治疗及免疫治疗成为可能,并成为治疗胰腺癌的新的发展方向和热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研究EN对艾滋病(AIDS)病人细胞凋亡膜表面分子及其配体(FAS/FASL)的影响. 方法:检测30例AIDS病人服用EN液前和服用4周后FAS/FASL的指标变化,分析AIDS病人肠道功能的变化情况. 结果:AIDS病人应用EN治疗4周后FAS/FASL明显降低,与EN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EN治疗对AIDS病人的FAS/FASL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表达小鼠CD1D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加以酶切鉴定。方法提取小鼠脾总RNA进行RT—PCR反应获基因,酶切真核表达载体得到目的基因,定向克隆连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上,得到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使用酶切方法加以鉴定。结果酶切所得片段与所需相符,经测序证明为所需载体。结论获得重组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肠手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11年4月213例胃肠道癌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胃癌24例,直肠癌118例,右半结肠癌22例,左半结肠癌25例,小肠癌24例。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镜胃肠手术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中转开腹25例,中转率为11.7%(25/213)。腹腔镜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为粘连程度(β=1.792,P=0.000,95%CI:0.073-0.785)、术中出血(β=1.454,P=0.036,95%CI:-0.386 -0.286)、肿瘤分期(β=0.874,P=0.039,95%CI:-0.206~0.270)、肿瘤分化程度(β=1.000,P=0.004,95%CI:0.015~0.183),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与中转开腹无关。结论腹腔镜胃肠手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是粘连程度和术中出血。术前充分评估,严格选择适应证,并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及术者实际水平,决定中转开腹时机,是降低中转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以总结手术经验。方法本文对2002年7月至2009年7月采用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治疗51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综合手术资料和后续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控制出血是DCS的首要任务,控制污染是DCS的第2个主要目的。简化手术完成后患者送ICU,并立即开始继续复苏,所有患者72h内均接受相应形式的再次确定性手术。结果51例患者均经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治愈42例(82.3%),再次手术术后出现腹腔脓肿2例(3.9%)、粘连性不全肠梗阻3例(5.9%),经保守治疗痊愈;死亡4例(7.8%),死亡原因与手术无明显关系。结论符合DCS指征的严重腹部创伤的患者,应严格遵循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积极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方式,极力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XLOC-0000008调控微小RNA(microRNA,miR)-142-3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信号通路参与奥沙利铂促进细胞自噬的过程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奥沙利铂处理CRC细胞株HT29及HCT116(购自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进行芯片实验,奥沙利铂处理组为实验组,无奥沙利铂组为对照组,生信分析差异表达的lncRNAs及miRNAs;采用膜联蛋白V(Annexin V)/碘化丙锭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CRC细胞凋亡;采用方法检测CRC细胞株中HMGB1蛋白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细胞系中HMGB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生存率,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奥沙利铂实验组HT29及HCT116细胞中XLOC-0000008的表达水平升高,且miR-142-3p的表达水平下降;随着奥沙利铂浓度增加细胞自噬活性增强,实验组自噬调控因子HMGB1在胞浆和胞外上清中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HMGB1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与单独敲降HMGB1或单独奥沙利铂处理相比,奥沙利铂处理稳定敲降HMGB1的CRC细胞中p62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显著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C对于化疗药奥沙利铂抵抗可能由HMGB1诱导细胞自噬而引起,这一过程可能通过调控XLOC-0000008/miR-142-3p/HMGB1轴而实现。  相似文献   
7.
直肠癌保肛术并发症与复发的影响因素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以提高保肛治疗下段直肠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月375例直肠癌行保肛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保肛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1~60个月,平均37个月,3年生存率75.77%,死亡79例。术后吻合口漏14例,占3.73%;吻合口狭窄37例,占9.87%;吻合口出血13例,占3.47%。吻合口复发25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是影响保肛治疗术后吻合口漏的主要因素。(P=0.017);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P=0.040)和患者年龄(P=0.041)是影响吻合口复发的重要因素。结论: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和患者年龄是影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严格选择保肛治疗适应证,规范的手术操作和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防治并发症和复发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表达小鼠B7—1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检测其蛋白表达。方法:PCR法获基因,定向克隆连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上,得到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酶切法鉴定,真核细胞中检测蛋白表达。结果:酶切所得片段与所需相符,在真核细胞中检测到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重组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为今后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患者与正常人肠道菌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大肠癌患者与正常人的肠道菌群不同点,为大肠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大肠癌(包括结、直肠癌)患者镜检取材、病理证实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30例,所选病例为正常人群、大肠癌患者手术前未做肠道准备,晨起排便.稀释性平板菌落计数法+快速细菌鉴定法:取材,定量,稀释,37℃分别做厌氧、需氧培养,涂片镜检,然后分别对各菌株进行鉴定并按平板活菌菌落计数法计数.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结果:大肠癌患者组大肠杆菌、粪肠球菌计数显著增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弯曲杆菌)计数显著减少.结论大肠癌患者存在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数量增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弯曲杆菌)数量减少.加强对大肠癌患者肠道菌群数量改变(失调)的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可能对大肠癌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以往被认为是罕见的肠道肿瘤,但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多为惰性肿瘤,多无特殊症状,临床上易漏诊甚至误诊,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该疾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也衍生出了许多新领域,如微创技术、生物治疗、靶向治疗等。在提高疗效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医患双方的共同需求,因此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外科医生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