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226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6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君芳 《中医正骨》2009,21(6):85-85,87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病,其发病率占四肢骨折的3.57%,其治疗方法多样,有牵引非手术治疗及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等。而DHS内固定为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问骨折的公认方法,自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参与护理了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6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老年(65岁以上)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64例,DHS治疗39例,国产组合型髋关节治疗25例,其中合并内科疾病46例,占总数的75%。结果2种治疗方法在功能评分优良率无明显差异,但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人工髋关节置换优于DHS。结论老年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身体状况差,人工髋关节置换对于此类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可明显降低卧床并发症,比较DHS可早期下地锻炼,延长生命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19例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及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术后3d引流管口渗出血清样物质,加强抗感染、营养支持及换药处理后愈合。19例均获随访,时间13—58个月。复查X线片见缺损修复区内有新骨生成改变,骨折处骨愈合;1例术后20个月因外伤致股骨转子下内固定物旁骨折再次手术发现肿瘤复发,行再次刮除植骨内固定术后14个月愈合;除1例未行内固定的病例外,余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均得到良好恢复,8—12个月可弃拐行走。结论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应积极手术治疗,在彻底刮除病变和充分植骨的基础上,强调内固定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内固定术以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C形臂X线光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09例,男68例,女41例;年龄42~92岁,平均67.5岁.结果切口长度平均5.1cm;出血量平均49.5ml;手术时间平均38分钟;骨折全部愈合,临床愈合时间58~82天,平均66.5天;2例改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例切口形成血肿;2例术中股骨颈后壁磨穿;1例因过度内旋固定致髋关节外旋受限;其余108例髋关节功能均正常.3例套筒钢板与股骨纵轴不一致;2例股外侧肌医源性损伤.X线评价:5例粗隆上移0.8~1.5cm;109例中未见髋内翻、髋螺钉切割、拔出或穿透股骨头.结论经皮DHS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新的理想的微创治疗技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正确的手术操作,适时进行康复锻炼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但微创手术内固定器械尚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DHS内固定与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5项临床指标,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方法随机抽取2000年6月~2004年12月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DHS内固定(A组)与股骨头置换术(B组)各20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锻炼时间、并发症、疗效优良率5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5项临床指标显示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明显优于DHS内固定,其可作为临床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6年3月~2002年3月用DHS共治疗患者29例.骨折按Evans分型,本组Evans ⅠA2例,Evans ⅠB 10例,Evans ⅡA 3例,Evanslib12例,Evans Ⅲ2例.结果 2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2~48个月,平均26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6例,良9例,中3例,差1例。结论 如能及时手术良好复位,DHS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ichard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方法:Richard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2例。按Evans分型,Ⅰ型1°13例,Ⅰ型2°38例,Ⅰ型3°22例,Ⅰ型4°9例。其中同时伴股骨颈骨折为4例,伴粗隆下骨折为11例。结果77例得到随访,随访率为93.93.9%,平均随访期13.1(8-22)个月。临床疗效评价按黄公怡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7.4%.结论Richard钉主钉的位置正位平行于股骨颈的长轴,在股骨颈中央稍偏内侧,位于股骨距稍上的水平,侧位位于股骨颈的中轴线上,在颈的中央或稍偏后方,长度一般钉尖距股骨头1cm以内。强调准确复位,尤其是小粗隆一侧结构的完整。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手术中切断股外侧肌止点显露股骨大转子及股骨近端的优点。方法:对2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切断股外侧肌止点,从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肌间隙入路,显露术区的方式与20例采用切开股外侧肌显露术区的术式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肌酸激酶的变化、术后负重时间等参数,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及肌酸激酶变化参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切断股外侧肌止点方法比切开股外侧肌手术方法创伤小、出血少、显露好、操作简便、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陈跑洪 《江西医药》2010,45(11):1098-1100
目的对比分析介绍在C臂机X线透视下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SH)内固定术式与传统钉板类内固定术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差异。方法 (1)收集2008年1月~2010年6月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2)治疗组采用在C臂机下闭合复位小切口DHS内固定术式。(3)对照组采用传统钉板类内固定术式。结果治疗组15例全部达到临床愈合,关节优良率达到93%。对照组15例中14例达到临床愈合,愈合率达到93%,关节优良率达到80%。而且在手术时间长短、出血量多少,手术创伤大小,骨折愈合情况等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C臂机X线透视下采用DHS小切口内固定术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明显优于传统钉板类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7月~2009年1月收治并随访的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LPFP)和动力髋螺钉(DHS)进行治疗,根据Evans分型,其中Evans Ⅰ、Ⅱ型23例,采用LPFP固定8例,采用DHS固定15例;EvansⅢ、Ⅳ、Ⅴ型35例,采用LPFP固定22例,采用DHS固定13例,分别从术中情况、术后恢复及术后患髋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患髋关节功能LPFP组与DHS组有明显差异(P<0.05),即两组相比LPFP 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引流量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但住院费用费用高;两组的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和骨折愈合时间相当(P>0.05).结论 对于Evans Ⅰ、Ⅱ型两种固定方法均可,但对于EvansⅢ、Ⅳ、Ⅴ型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