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34篇
  免费   2900篇
  国内免费   732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103篇
妇产科学   96篇
基础医学   532篇
口腔科学   304篇
临床医学   4341篇
内科学   3187篇
皮肤病学   195篇
神经病学   589篇
特种医学   7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559篇
综合类   13154篇
预防医学   2054篇
眼科学   93篇
药学   12919篇
  107篇
中国医学   2145篇
肿瘤学   238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30篇
  2022年   1020篇
  2021年   1253篇
  2020年   2079篇
  2019年   2377篇
  2018年   988篇
  2017年   2004篇
  2016年   1924篇
  2015年   2135篇
  2014年   3483篇
  2013年   3370篇
  2012年   3722篇
  2011年   3697篇
  2010年   2963篇
  2009年   2567篇
  2008年   2297篇
  2007年   1819篇
  2006年   1411篇
  2005年   1098篇
  2004年   752篇
  2003年   533篇
  2002年   395篇
  2001年   316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RF-TKI)治疗老年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0例Ⅳ期EGFR突变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给予DC-CIK细胞治疗联合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靶向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靶向治疗。 结果 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DCR)为88.6%,高于对照组的68.6%(P=0.041),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率为71.4%,高于对照组的45.7%(P=0.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2年和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2.9% vs 57.1%、37.1% vs 31.4%和8.6% vs 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7)。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2年和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57.1% vs 31.4%、20.0% vs 5.7%和2.9% vs 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腺癌(HR=0.178,95%CI:0.061~0.523)及高分化(HR=0.058,95%CI:0.015~0.228)患者OS更长,腺癌(HR=0.271,95%CI:0.094~0.777)及高分化(HR=0.089,95%CI:0.029~0.272)患者PFS也更长。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C-CIK细胞联合EGRF-TKI可以提高晚期老年EGFR突变肺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PF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含利妥昔单抗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21年7月丹东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2例晚期MCL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方案中均包括利妥昔单抗。采用MCL国际预后指数(MIPI)评估患者预后,ECOG评分评估患者功能状态,评估治疗疗效、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应用Cox回归对筛选的临床特征、分子病理、治疗反应以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70岁,其中男性31例、女性11例。27例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6例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斯汀方案化疗,9例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伊布替尼方案化疗。42例晚期MCL的客观缓解率为42.8%,疾病控制率为61.9%,中位OS为63个月(95%CI:50.030~75.930),中位PFS为18个月(95%CI:6.645~29.355)。皮疹和间质性肺炎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结论晚期MCL患者应用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利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斯汀联合治疗可获得更高的疾病缓解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TP方案诱导化疗并序贯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68例,其中观察组(尼妥珠单抗联合TP方案诱导化疗组)32例和对照组(TP方案诱导化疗组)36例,诱导治疗2或3周期后,两组均接受顺铂化疗同期的调强放疗(IMRT),然后比较两组在诱导治疗和同期放化疗阶段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对颈部淋巴结的缓解率优于对照组(90.6%vs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在诱导治疗和同期放化疗阶段,两组近期和远期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大于0.05)。临床分期和治疗方式是影响局部晚期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观察组对局部晚期鼻咽癌具有更好的颈部淋巴结缓解率,且在诱导治疗和同期放化疗阶段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加,安全性较高;临床分期较晚(Ⅳa期)和治疗中未加尼妥珠单抗是局部晚期鼻咽癌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治疗前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epatitis B core-related antigen,HBcrAg)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对肝组织炎症程度与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及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后不同炎症程度与纤维化程度HBcrAg、HBsAg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CHB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肝脏活检结果对其肝组织炎症程度与纤维化程度进行划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HBcrAg、HBsAg对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所有患者均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观察不同炎症程度与纤维化程度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48周时HBcrAg、HBsAg变化.结果 根据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显示,不同炎症程度及不同纤维化患者在组别及时点因素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48周时HBcrAg、HBsAg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24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显著低于治疗12周、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BcrAg、HBsAg预测G3患者的AUC分别为0.653、0.757;两项联合预测G3患者的AUC为0.879;HBcrAg、HBsAg预测S3患者的AUC分别为0.669、0.647;两项项联合预测S3患者的AUC为0.824.结论 CHB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后HBcrAg、HBsAg表达水平显著下降.HBcrAg、HBsAg对预测CHB患者肝组织炎症程度与肝纤维化程度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分散片(ETV)治疗对高病毒载量慢性乙肝患者的T细胞亚群及血清脂联素(ADP)、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从本院于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慢性乙肝患者中筛选经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2×105 IU/mL为高病毒载量86例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予以对照组常规减黄、保肝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予以ETV治疗,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T细胞亚群、病毒载量指标及Th1/Th2型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经治疗,两组CD3+、CD4+水平均见提升,CD8+水平有一定下降,观察组CD3+、CD4+水平较对照组更高,CD8+水平则更低(P<0.05);两组HBsAg、HBeAg及HBV-DNA载量水平均见相应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DP水平呈上升趋势,IFN-γ及IL-2水平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ADP水平高于对照组,IFN-γ及IL-2水平均更低(P<0.05)。结论高病毒载量慢性乙肝患者应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有助于T细胞亚群改善,且较大程度降低了病毒载量水平,并增强了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的临床应用管理。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管理前组30例,管理后组30例,比较两组用药后费用、药物使用率、微生物送检率及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管理后组患者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药物平均费用占比明显低于管理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组患者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管理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药物送检率明显高于管理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管理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的临床应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能降低患者平均药物费用,降低药物使用率,提高药物送检率,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