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3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40篇
综合类   147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Neer法联合McLaughlin法治疗肩袖断裂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肩袖断裂伤应用Neer法联合McLaughlin法治疗的手术方法和并对其临床疗效做初步报告。方法自1999年2月~2004年4月,我院对14例肩袖断裂伤患者,应用Neer法的前肩峰成形术,同时应用McLaughlin法将断裂后退的肩袖充分游离后,前进缝合在肱骨大结节以近的骨槽内。术后肩外展支架固定3~4周,以使肌腱-骨质愈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38个月,平均13个月。所选病例术前肩外展均只有30°,9例术后恢复至180°,且疼痛消失,冈上冈下肌萎消失;4例术后恢复至100°~120°,疼痛消失;1例术后恢复至90°,冈上冈下肌萎消失。结论术前及术中根据肩袖断裂的程度,选择合适的病例,该方法既修补了断裂的肩袖,又消除了肩峰下撞击,方法操作简单,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肩关节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治疗冻结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冻结肩又称疼痛性肩关节挛缩症。本症好发于中年女性 ,发症机制目前尚未明确 ,治疗主要用药物、理疗、针灸等保守疗法 ,疗效欠佳。自 1997年 9月至 2 0 0 3年 10月对115例冻结肩患者用醋酸泼尼松龙肩峰下定点肩关节内注射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  相似文献   
3.
肩峰下空间在撞击综合征、肩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的发病学中起重要作用.传统观点认为撞击综合征的潜在因素是肩峰下空间狭窄对冈上肌腱的刺激,最新研究发现这一解释并不全面.该文介绍了肩峰下空间的研究进展,如骨性距离测量、撞击综合征发病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部撞击症23例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总结、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部撞击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3例肩部撞击症患者为研究组,全部采用改良前肩峰成形术。另23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结果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意义(P<0.05),研究组23例肩部撞击症患者全部治愈。结论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部撞击症,使肩峰下间隙充分减压,以消除撞击因素,维持肩关节原有的解剖结构,保留第二肩关节的完整性,手术创伤小,早期功能锻练,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肩峰骨折较为少见,临床报道不多,本院从1992年1月~2005年6月分别采用单纯克氏针、钢丝张力带、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肩峰骨折,对得到随访的1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探讨肩峰骨折的手术选择。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15~46岁  相似文献   
6.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峰骨折较为少见.2002年1月~2007年2月,我们收治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峰骨折8例,分别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重建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收到良好的近、远期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临床上多数认为,肩部疾病如肩锁关节脱位、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等与肩锁关节的解剖形态有很大的关系,但国内外文献很少有关于肩锁关节的形态学数据支持,特别对于肩锁关节关节盘的解剖学研究。同时肩锁关节属于微动关节,参与肩关节的联合运动,现临床上有关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方式繁多,较流行的手术方式多为刚性固定,并未保留其微动特点以及锁骨和肩胛骨的运动特点,其中关节盘的取舍目前国内外并无大样本多中心对照研究。目的:对肩锁关节及关节盘行相关解剖学研究,用于更好地指导肩部疾病的诊治。方法:对58具肩锁关节尸体标本(同济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进行形态学及组织结构研究,共获得58个肩峰、58个锁骨和36个关节盘(包括完全型和不完全型)。采用BIGLIANI肩峰形态分型、DEPALMA锁骨形态分型、EMURA肩锁关节盘分型,获得各肩峰与锁骨组合下关节盘出现的频率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提供)。结果与结论:①在58个肩锁关节尸体中,肩锁关节盘type1型共15例,所占比例最高,为25.9%;type3a型共4例,所占比例最少,为6.9%。②Ⅰ型肩峰32个,所占比例最高,为55.2%;Ⅲ型肩峰3个,所占比例最低,为5.2%。③Ⅰ型锁骨27个,所占比例最高,为46.6%;Ⅲ型锁骨9个,所占比例最低,为15.5%。④以Ⅰ型及Ⅱ型肩峰与Ⅰ型锁骨组合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24.1%和22.4%,以Ⅲ型肩峰对Ⅰ型锁骨所占比例最小,为0%。⑤而在Ⅰ型肩峰与Ⅰ型锁骨组合下type1型和type2b型关节盘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35.7%和28.6%;Ⅱ型肩峰与Ⅰ型锁骨组合下type2a型和type1型关节盘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38.5%和23.1%。⑥苏木精-伊红染色在组织切片中可以发现,关节盘中的细胞外基质清晰可辨,细胞形态饱满,含有丰富的细胞质,提示为软骨细胞,即形成纤维软骨的主要成分。此外,从关节囊顶端和底端两侧可见部分骨膜纤维层移行至关节盘内侧,考虑共同组成关节盘结构,即关节盘由近骨面的软骨细胞及远离骨面的纤维层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8.
背景:肩峰形态变化是退变性肩袖撕裂的最重要外在因素,关于肩峰形态及肩峰覆盖的相关研究一直在持续进行。目的:观察肩峰在三维空间中对于肩袖组织的覆盖,测量冠状位及矢状位参数,探究肩峰悬垂、肩盂角及肩峰覆盖角与退变性肩袖全层撕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肩关节镜手术或MRI检查确诊为肩袖全层撕裂的患者56例为撕裂组,同时纳入非肩袖撕裂患者48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CT资料,使用Mimics软件重建患者肩胛骨,在3-matic软件内测量两组患者的肩峰悬垂、肩盂角和肩峰覆盖角,比较两组患者测量参数之间的差异,并对测量参数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评估测量参数预测肩袖撕裂的能力,一般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大于0.8则认为该参数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果与结论:①肩袖撕裂组患者的肩峰悬垂均值大于对照组(P<0.001),肩峰覆盖角均值也大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的肩盂角均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肩峰悬垂与肩峰覆盖角均是肩袖撕裂的危险因素(P<0.05);③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提示肩峰悬垂与肩峰覆盖角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和0.86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6.15 mm和60.65°;④结果显示,肩袖撕裂患者的肩峰悬垂和肩峰覆盖角大于非肩袖撕裂患者,它们均与退变性肩袖全层撕裂有关,可以用来预测肩袖撕裂,并且肩峰覆盖角的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9.
全自动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免疫组化图像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探索全自动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免疫组化图像的新方法。方法 :利用全自动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采集肩袖撕裂患者肩峰下滑囊(SAB)及正常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组化染色切片图像,建立统一的图像采集、分割及处理标准,并对其分析,采用积分光密度评价阳性表达结果。传统的方法为手动显微镜及早期的图像分析处理软件,取其平均光密度,并对两种方法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新方法与传统方法均能够得出撕裂患者阳性表达数据,但新方法成像质量高,分析结果差异更为显著。结论: 新方法采集的图像质量较高,标准统一,误差较小,人为因素大为减少,结果更为准确,有更好的重复性和可比性。积分光密度与平均光密度相比将面积因素考虑在内,测量物质含量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0.
胸肩峰皮瓣微循环监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Yang X  Ma J  Sun G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2):125-127
目的 监测胸肩峰皮瓣微循环血流动态变化及其规律 ,为选择最佳断蒂时间提供可靠客观量化指标。 方法 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 (LDF)对 12例胸肩峰皮瓣转移面中点于术后 2~ 7天逐日进行微循环监测 ,皮瓣移植后第 4天起记录皮瓣蒂部阻断前、后LDF的PU(灌注单位 )值变化情况。 结果 胸肩峰皮瓣微循环血流变化可分为 2期 ,即术后前 4天的骤升期PU值分别为 3 5±1 3、4 5± 1 7、6 7± 2 9;术后 4~ 7天的平台期PU值分别为 7 4± 2 0、7 6± 2 3、7 3± 1 6。本组断蒂时间为术后 6~ 8天。 结论 胸肩峰皮瓣在转移修复面部缺损时 ,其微循环血流变化在平台期后期时 ,当阻断皮瓣蒂部后其PU值恢复到或超过阻断前水平的 5 0 %时进行断蒂 ,皮瓣全部成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