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CT测量正常膝关节探讨胫骨前嵴作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胫骨旋转对线参考的可靠性。方法:自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选择122例因下肢创伤行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 检查的患者,其中男 89 例,女 33 例;年龄 18 ~ 81 (51.4±16.4) 岁。使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标记健侧正常膝关节的外科通髁线(surgical epicondylar axis,SEA),外侧平台远端8 mm平面的髌韧带内侧缘与后叉韧带胫骨止点中点的连线(髌韧带内侧缘轴),胫骨横轴,髌韧带止点与后叉韧带胫骨止点中点投影的连线(Akagi线),髌韧带止点中内1/3与后叉韧带胫骨止点中点投影的连线(髌韧带止点中内1/3轴),胫骨结节中内1/3与后叉韧带胫骨止点中点投影的连线(Insall线),胫骨结节内侧缘与后叉韧带胫骨止点中点投影的连线(胫骨结节内侧缘轴)。把前缘锐利的胫骨前嵴等分为3部分,取上下顶点和中间2个点,标记4个点在该平面与与后叉韧带胫骨止点中点投影的连线(胫骨前嵴近端轴、胫骨前嵴中段轴1、胫骨前嵴中段轴2以及胫骨前嵴远端轴)。测量胫骨横轴和SEA之间以及其他各轴与SEA垂线的角度。对比10个胫骨轴之间的两两关系。结果:髌韧带内侧缘轴、胫骨前嵴近端轴、胫骨前嵴中段轴1、胫骨前嵴中段轴2、胫骨前嵴远端轴、Akagi线、髌韧带止点中内1/3轴、Insall线、胫骨结节内侧缘轴与SEA垂线的角度分别为(-1.6±4.5)°、(12.0±6.9)°、(7.2±8.6)°、(7.1±10.4)°、(6.6±13.5)°、(1.4±5.0)°、(10.2±5.1)°、(11.9±5.4)°和(3.6±4.8)°。胫骨横轴与 SEA 的夹角为(4.1±5.3)°。髌韧带内侧缘轴相对于SEA外旋,Insall线、髌韧带止点中内1/3轴和胫骨前嵴近端轴明显大于Akagi线、胫骨横轴、胫骨结节内侧缘轴(P0.001)。胫骨前嵴中段轴1和2以及胫骨前嵴远端轴明显大于Akagi线、胫骨横轴、胫骨结节内侧缘轴(P0.001)。但是胫骨前嵴中段轴1和2以及胫骨前嵴远端轴小于Insall线、髌韧带止点中内1/3轴和胫骨前嵴近端轴(P0.01)。胫骨前嵴中远段3个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前嵴中段可以作为TKA胫骨假体旋转对线参考一个选择,其可靠性优于Insall线,但要差于Akagi线、胫骨横轴和胫骨结节内侧缘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急性期MRI信号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PKP治疗的急性期单节段老年OVCF患者98例。根据患者术前MRI中T2WI信号强度将其分为低信号组(A组)、中低信号组(B组)、中等信号组(C组)及中高信号组(D组)。比较4组术前、术后疼痛情况,椎体凸Cobb角、高度及压缩率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性。结果各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凸Cobb角、高度及压缩率较术前均有明显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上述各因素在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信号强度与上述因素不存在相关性(r=1.46,P=0.12)。结论老年OVCF患者急性期MRI信号与PKP后效果无明显相关性,但PKP对OVCF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胸腰椎疑难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及影像资料不能确诊的128例胸腰椎椎体病变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并做病变部位涂片细胞学检查,其中119例取出骨块或软组织标本送病理检查,19例抽取脓液或血液送细菌培养.结果 128例均成功取材,无并发症,穿刺诊断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符合者107例,占83.6%.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创伤小,准确率高,对脊柱疑难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年人嗅球的MR扫描及体积测量方法,初步建立正常成年人嗅球的体积范围。方法将82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成4组,将20岁组和30岁组称为青年组,50岁组和60岁组称为老年组,采用MR T1 IR序列扫描,应用计算机辅助的体积分析法计算双侧嗅球体积,了解嗅球体积随年龄变化的关系,比较双侧及两性之间嗅球体积差异。结果青年组与老年组男性嗅球体积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60岁组两性间嗅球体积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各年龄组两侧嗅球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 T1 IR序列能清晰的显示嗅球轮廓,可用于嗅球的体积测量研究。随年龄的增长,男性嗅球体积逐渐减小;不同于男性,女性嗅球缩小幅度较小,且在老年组体积略有增大;各年龄组嗅球体积侧别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原发血管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征象,以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17年5月至2022年2月6例病理证实的骨原发血管性恶性肿瘤术前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例,血管肉瘤4例。6例均进行了X线、CT平扫和MRI检查,其中1例行CT增强检查,2例行MRI增强扫描。分析X线、CT及MRI影像特点。结果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X线均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血管肉瘤中,位于骨盆者1例,单发位于长骨者2例,下肢骨广泛破坏者1例,X线为溶骨性骨质破坏,部分有硬化边。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髂骨病灶见硬化边,病灶内见高密度钙化影,6例病灶均无骨膜反应。磁共振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T1WI) 肿块信号比肌肉高,磁共振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T2WI)信号混杂,整体较高,磁共振T2压脂序列(fat suppreion-T2WI,T2-fs )呈高信号,大部分病灶周围无水肿,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 骨原发血管性恶性肿瘤影像表现多样化,多发、T2信号较高、无骨膜反应,MRI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 CTA 联合胰腺癌诊断常用肿瘤标志物 CA19-9、CA125、CEA 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并被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 CTA、血清 CA19-9、CA125、CEA 多项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A 诊断准确率约62.8%,血清 CA19-9、CA125及 CEA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1.4%、32.6%、53.5%。CTA 联合 CA19-9、CA125及 CEA 三项时诊断效能最高,诊断准确率为97.7%。CTA 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效能优于单一 CTA(P <0.000)、CA19-9(P <0.03)、CA125(P <0.000)及 CEA(P <0.000)检查。结论:CA19-9在胰腺癌的诊断效能高于 CTA、CA125及 CEA。CTA 联合CA19-9、CA125及 CEA 三项可明显提高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脑微损伤是创伤性脑损伤最常见的类型,然而,其潜在的神经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影响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近年来,多项磁共振(MRI)新技术不断地涌现并用于评估脑微损伤,如功能磁共振、灌注MRI、弥散张量成像、定量易感性图谱、T2 mapping等。本研究综述了多模态MRI在脑微损伤中的应用,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地了解脑微损伤的神经病理机制,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脑微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CT肺动脉栓塞指数(PAOI)与右心功能参数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探讨 CT PAOI 评价肺栓塞(PE)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整理本院进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并确诊的70例 PE患者的 CT PAOI、右心功能参数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评价PAOI和右心室/左心室最大短轴直径比(RVd/LVd)、主肺动脉直径(MPAd)、上腔静脉直径(SVCd)、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AOI与PaO2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42;PAOI与RVd/LVd、WPAd、SVCd及P(A-a)O2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163~0.675之间;PAOI与 SaO2不相关。结论 CT PAOI可以用来评估PE的严重程度,但与患者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女性骨密度峰值阶段腰椎骨密度与体脂分布的相关性,探讨青年女性瘦身与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关系。方法纳入一组25~35岁的女性志愿者,采集每位志愿者的一般信息(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依据BMI将其分为两组,瘦型(BMI21.4)和胖型(BMI≥21.4)。利用Midways pro定量CT(QCT)分析系统,测量脐水平腹内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腹壁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fat area,SFA)、腰椎2~4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计算腹脂比(VF/SF)及腰椎平均BMD(vBMD)。两组间体脂参数、vBMD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vBMD与体脂参数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纳入共计95名志愿者,其中瘦型43名,胖型52名。两组间VFA、SF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03;两组间腰臀比、VF/SF、vBMD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青年女性腰椎vBMD与VF/SF呈显著性相关(r=0.381,P=0.034)。结论女性腰椎峰值骨密度与BMI、腰围、臀围、VFA、SFA不具有相关性,与腹脂比(VF/SF)显著相关。青年女性科学瘦身不会降低机体骨密度储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MSCTA在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术前检查的必要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其中16例术前仅接受常规CT及MR检查(常规组),14例于常规CT及MR检查外接受枕颈部MSCTA检查(CTA组)。对CTA组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评估骨骼畸形、椎动脉V3段走行、变异及静脉丛的异常分布情况,拟定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CTA组骨骼畸形、椎动脉V3段变异呈明显个体化特点,平均手术时间(182.86±27.37)min,术中出血量(165.71±42.19)ml,无明显并发症,随访治疗效果满意。常规组平均手术时间(205.31±29.86)min,术中出血量(246.25±155.22)ml,1例患者术中左侧椎动脉损伤,术后出现小脑梗死,积极处理后随访好转。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8,P=0.071),CT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t=2.136,P=0.042)。结论 MSCTA是一种研究颅颈交界区骨骼血管解剖及变异的可靠方法,术前有必要行头颈部MSCTA检查,有利于减少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