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傲飞  王鑫  连小峰  何承建 《骨科》2022,13(1):41-46
目的在日间手术(day surgery,DS)运行模式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精准靶向定位并摘除L5/S1脱出的巨大椎间盘,探讨其手术技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和湖北省中医院运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121例L5/S1巨大椎间盘脱出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2例,女39例,年龄为16~65岁,平均41.2岁。记录术中透视次数、建立通道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统计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改良MacNab评分评价优良率。结果病人术中X线透视次数为8~15次,平均为10次;自穿刺开始至通道建立所用的时间为5~10 min,平均7.3 min;放置椎间孔镜后至手术操作结束的时间为15~45 min,平均为26.4 min。VAS评分从术前的(8.42±1.33)分降至末次随访的(0.95±0.54)分,ODI指数从术前的(32.48±8.82)%降至末次随访的(8.43±0.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评分,优97例,良1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5.87%。结论对于L5/S1的巨大椎间盘脱出病人,在DS模式管理下,采用局部麻醉下的精准靶向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比较运用殷骨近端锁定钢板(LCP)和动力髋钢板(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9例分别采用LCP(37例)和DHS(52例)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随访,比较LCP组与DHS组术后疗效.结果 88例获得随访6~41个月,平均24.6个月.LCP组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DHS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DHS组.结论 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宋疗效要优于动力髋.  相似文献   
3.
颈椎病为临床上多发病、常见病,在颈椎病发病早、中期多采用保守治疗,其中以手法治疗最易为患者所接受。近年来,笔者应用五步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观察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选用成年人尸体,借助显微镜,观察星状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在椎动脉Ⅱ段周围的分布特点。结果:阻滞星状神经节可明显改善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的平均血流速度为32.25cm/s,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为42.02cm/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46,P<0.01),临床效果:31例痊愈,8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解剖发现星状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攀附于椎动脉的表面。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能主要是由于颈椎病变压迫、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所致。  相似文献   
5.
杨傲飞  邹季  何承建 《骨科》2018,9(4):279-284
目的 探讨急诊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人术后早期去除外固定支架,改用小夹板外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湖北省中医院急诊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的90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后外固定支架的固定时间分为小夹板组和对照组。小夹板组44例,男17例,女27例;年龄为62~85岁,平均70.5岁;急诊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3~4周去除外固定支架而改用小夹板继续固定2~3周。对照组共46例,男16例,女30例;年龄为61~87岁,平均71.3岁;急诊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6~7周去除外固定支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6、12个月的Gartland-Werley评分及病人满意率。结果 随访12~36个月,平均23.6个月。术后6个月,小夹板组和对照组的Gartland-Werley评分分别为(3.67±2.68)分、(4.12±2.64)分,优良率分别为88.64%、86.96%;术后12个月,小夹板组和对照组的评分分别为(2.99±2.18)分、(3.44±2.76)分,优良率分别为95.45%、93.48%,两组的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夹板组和对照组术后7周的治疗满意率分别为90.91%(40/44)、65.22%(3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8,P=0.003)。结论 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分阶段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是一种可靠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其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观察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选用成年人尸体,借助显微镜,观察星状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在椎动脉Ⅱ段周围的分布特点。结果:阻滞星状神经节可明显改善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的平均血流速度为32.25cm/s,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为42.02cm/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46,P&;lt;0.01),临床效果:31例痊愈,8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解剖发现星状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攀附于椎动脉的表面。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能主要是由于颈椎病变压迫、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所致。  相似文献   
7.
8.
江晖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9):896-897
目的:观察认知疗法在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护理中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进行认知疗法护理,并在护理治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octingDepressionScule,sDs)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抑郁程度的变化。结果:经过认知疗法护理的患者,其抑郁程度较护理治疗前有明显降低,经统计学£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提示认知疗法在对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护理治疗中能够显著降低其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9.
股骨颈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股骨颈骨折一般是由自身疾病(如骨质疏松)或外旋暴力引起,多发于老年人。因骨折后需长期卧床,容易引起一些危及病人生命的并发症。我院骨科自2003年4月~2007年4月共收治股骨颈骨折患者73例,分别采用空芯螺钉内固定、髋关节置换、股骨头置换,通过加强对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接骨方对骨折愈合过程中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80只小鼠造成挠骨中段1.5mm骨折缺损后,随机均分为4组,即在术后2周、4周两个时间点上各设置对照组2组(空白对照)、治疗组2组(服中药接骨方)。再分别于术后2周、4周取出骨折处骨痂,分离提取各组骨痂中总RNA,分别与用非放射性Dig-dUTP标记的Ⅰ型胶原mRNA的特异性DNA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显示,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骨痂中I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在术后4周均高于术后2周;在术后2周和术后4周,骨痂中I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接骨方促进骨折愈合的实质是促进了Ⅰ型胶原mRNA的提前及大量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