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PAL)的CT、MRI表现及其与病理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PAL的CT、MRI表现,均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3例经手术证实,10例经穿刺活检证实;其中8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1例(18个病灶)接受CT检查,6例(11个病灶)接受MR检查,4例同时接受CT和MR检查。结果 9例为双侧病灶,4例单侧病灶,共22个病灶。病灶最大径为2.60~13.40 cm,16个病灶呈类圆形、椭圆形,2个呈不规则形,4个基本保持肾上腺形状。18个病灶CT平扫呈软组织密度影,9个病灶MR 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CT或MR增强扫描中,病灶均呈轻中度渐进性均匀或不均强化,其中4个在MR增强静脉期或延迟期出现网格状强化。结论 PAL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LDH检查可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在12例中,病灶位于颈髓7例,胸髓3例,颈胸段、胸腰段水平各1例。其中3例为多发灶,1例合并脑内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受侵脊髓局限性增粗,与正常脊髓信号相比,T1WI呈等低信号结节性肿块,其中1例伴斑片状高信号(因出血);T2WI为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结节显著强化,边界清晰。在T2WI或增强扫描上,见特征性瘤内或瘤周迂曲的畸形血管流空信号9例,肿瘤上下继发性脊髓空洞或囊肿10例。结论:MRI检查是诊断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手段,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证实ANATOM N300移动式三维X射线机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便利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和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8例患者或健康受试者,运用ANATOM N300移动式三维X射线机对86例胸部、86例腹部和86例骨关节(包括头颅、颈椎、胸椎、腰椎、髋关节、膝关节)进行3D(体层摄影)和2D(摄影+透视)成像,并对每个部位的图像质量、扫描过程中设备的性能和设备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临床医生之间评价的一致性好(Kappa值>0.75);胸部、腹部、骨关节三个部位图像的临床诊断要求符合率(优率)均超过85%,临床诊断要求符合率(优良率)均超过95%;对机器常用功能扫描方式、机器使用便捷性、整机功能及稳定性评价的满意度均超过95%;扫描过程中,与器械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零。结论ANATOM N300移动式三维X射线机的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要求,设备性能及安全性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卵巢甲状腺肿(struma ovarii,SO)是一种罕见的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占全部卵巢肿瘤的0.1%~0.5%,只有不到5%为恶性[1~3],且无典型临床症状,常造成误诊,故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SO患者,分析其CT及MRI表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SO的影像学认识。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2年3月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SO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54.22±16.18)岁。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有助于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的早期危险分层。对于冠状动脉炎症的无创性检查诊断具有挑战性,心外膜脂肪组织尤其是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与冠状动脉炎症之间存在着炎症信息相互传递的机制,CAD患者会出现PCAT的炎性改变,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成像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情况是冠状动脉炎症的敏感指标。笔者就PCAT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对CAD的成像生物机制及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脑白质疏松与认知障碍密切相关,是脑卒中和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脑小血管病的最常见影像学改变就是脑白质疏松。多模态磁共振成像不仅可以观察患者脑白质的结构情况,而且能够观察患者脑白质的代谢情况,近年来为了探讨脑白质疏松相关认知障碍的潜在发病机制而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比较多,它可以为脑白质疏松相关认知障碍的结构改变以及功能改变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是一种无创的非侵入性诊断工具,所以说应用前景较为广泛,本文对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脑白质疏松相关认知障碍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SOMATOM Force双源CT颅脑灌注联合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线粒体衍生肽(MOTS-c)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9年5月—2020年8月治疗的疑似ACI患者102例。所有患者接受SOMATOM Force双源CT检查及颅脑灌注成像。采用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的因素;采用Pearson法分析MOTS-c、sdLDL-C与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dLDL-C、MOTS-c、SOMATOM Force双源CT颅脑灌注诊断ACI的临床价值。结果 102例患者经脑部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ACI 78例(ACI组),无ACI 24例(无ACI组)。ACI组患者的CBV、CBF、MOTS-c低于无ACI组,MTT、TTP、sdLDL-C高于无ACI组(P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OTS-c与CBV(r =0.435,P =0.000)、CBF(r =0.457,P =0.000)呈正相关,与MTT(r =-0.523,P =0.000)、TTP(r =-0.422,P =0.000)呈负相关,sdLDL-C与CBV(r =-0.427,P =0.000)、CBF(r =-0.443,P =0.000)呈负相关,与MTT(r =0.486,P =0.000)、TTP(r =0.414,P =0.000)呈正相关。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BV[O^R=0.352(95% CI:0.145,0.858)]、CBF[O^R=0.397(95% CI:0.194,0.816)]、MOTS-c[O^R=0.456(95% CI:0.255,0.815)]为ACI的保护因素(P <0.05),MTT[O^R=2.022(95% CI:1.392,3.075)]、TTP[O^R=1.931(95% CI:1.085,3.436)]及sdLDL-C[O^R=2.416(95% CI:1.085,5.513)]为ACI的危险因素(P <0.05)。MOTS-c、sdLDL-C、SOMATOM Force双源CT颅脑灌注及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1.8%、83.3%、79.5%和85.9%,特异性分别为83.3%、83.3%、70.8%和87.5%。MOTS-c、sdLDL-C、SOMATOM Force双源CT颅脑灌注诊断ACI曲线下面积为0.818(95% CI:0.705,0.932)、0.788(95% CI:0.670,0.907)、0.804(95% CI:0.712,0.896),均低于联合诊断的0.877(95% CI:0.779,0.973)(P <0.05)。结论 sdLDL-C、MOTS-c在ACI患者中异常表达,与SOMATOM Force双源CT颅脑灌注参数有相关性,联合检测ACI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破骨前体细胞Raw 264.7细胞系释放炎性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LPS刺激Raw 264.7细胞构建炎症模型,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鉴定细胞,采用MTT检测Res对Raw 264.7细胞的毒性影响,免疫荧光双标以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Res(1μmol/L和5μmol/L)对细胞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细胞炎性蛋白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和环氧合酶-2(COX-2)、炎性信号蛋白核因子-κB(NF-κB)蛋白与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Res(1μmol/L和5μmol/L)在翻译水平和转录水平上明显抑制了LPS诱导的细胞炎性蛋白酶i NOS和COX-2表达,同时了抑制细胞炎性因子IL-1β与炎性信号蛋白NF-κB的上调。结论 Res可能通过NF-κB调控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进而抑制破骨前体细胞的激活,进而具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腮腺上皮类良性肿瘤的影像学征象,寻求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在腮腺内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腮腺上皮组织来源良性肿瘤的42例患者的临床及CT或MRI资料。结果 42例患者中,腮腺浅叶34例,位于深叶8例,其中多形性腺瘤21例(均为单发);腺淋巴瘤13例,其中6例为多发(4例为一侧多发,2例为双侧病灶);5例为基底细胞腺瘤(均单发);肌上皮瘤2例,均单发;本组病例中多形性腺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CT或MRI上病变大多界清、光整,可有浅分叶及囊变,增强扫描肿瘤表现为持续渐进性强化;本组患者腺淋巴瘤大多有长期吸烟史,以中老年男性患者居多,病灶单发或多发、单侧或双侧,腮腺浅叶为其好发部位,增强后多表现为"快进快出",可见"血管贴边征";基底细胞腺瘤本组主要见于中青年女性,以腮腺浅叶居多,位于深叶者肿瘤体积偏大,肿瘤极易于囊变,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持续强化,典型者可见"裂隙"样表现;肌上皮瘤本组两例均发生于老年患者,腮腺浅叶,肿瘤形态欠规则,内见坏死囊变,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 CT或MRI增强扫描对于腮腺组织上皮来源大部良性肿瘤的鉴别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结合发病年龄、性别及部位可作出有效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