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探讨脆性髋部骨折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6例脆性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折后1年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脆性髋部骨折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26例患者1年内随访期间共死亡33例,死亡率14.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共患基础疾病种类数、共患慢性肺病、共患贫血、共患痴呆、单独居住、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骨折至手术时间、治疗方式、全麻、ASA分级、入院淋巴细胞数、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肌酐水平是脆性髋部骨折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2.48,95%CI:1.35-4.91,P=0.006)、性别(OR=1.53,95%CI:1.26-3.63,P=0.016)、合并基础病种类数(OR=2.52,95%CI:1.31-4.26,P=0.024)、共患慢性肺病(OR=1.74,95%CI:1.41-4.25,P=0.017)、共患痴呆(OR=1.21,95%CI:1.08-2.88,P=0.02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OR=1.61,95%CI:1.03-2.85,P=0.014)、ASA评分(OR=1.36,95%CI:1.04-3.52,P=0.033)、血清白蛋白(OR=1.30,95%CI:1.12-3.59,P=0.041)以及治疗方式(OR=1.21,95%CI:1.05-3.48,P=0.012)是脆性髋部骨折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病种类数、共患慢性肺病、共患痴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SA评分、血清白蛋白以及治疗方式是脆性髋部骨折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探究AO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新鲜无移位型股骨颈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3年我院接收的94例新鲜无移位型股骨颈骨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托马氏架进行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早期AO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比较可得,对照组治愈39例,有效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约为95.47%;观察组治愈2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约为74.47%,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AO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新鲜无移位型股骨颈骨骨折比传统的牵引术具有更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临床疗效极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炯  李光辉 《骨科》2021,12(5):440-444
目的 比较经关节镜PDS线引导Orthocord线固定与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胫骨髁间棘骨折病人48例,将经关节镜PDS线引导Orthocord线固定的26例病人纳入缝线固定组,空心螺钉固定治疗的22例病人纳入螺钉固定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功能锻炼开始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采用膝关节活动度、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阳性比例和膝关节Lysholm评分估计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缝线固定组手术时间长于螺钉固定组,功能锻炼开始时间早于螺钉固定组,术后1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阳性比例和Lysholm评分均优于螺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缝线固定组可早期功能锻炼,更适合粉碎性骨折,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可行磁共振检查,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X线、多层CT、MRI对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30例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像学资料(X线、多层CT、MRI)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病理结果比较,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的同时比较三者对脊柱结核各征象阳性检出率。结果 MRI、CT对椎间盘受累、椎旁脓肿及椎管受累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MRI检出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死骨形成检出率为96.9%,显著高于X线、MRI的34.4%、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X线、多层CT、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各有优劣,CT对死骨形成检出率较高,MRI对椎体破坏、椎旁脓肿、椎间盘及椎管受累诊断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解剖钢板和Liss钢板对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7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8例)行解剖钢板固定,对照组(37例)行Liss钢板固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解剖钢板与Liss钢板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疗效相当,但解剖钢板治疗费用较少、技术要求不高,更容易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对19例21足跟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经过10~18个月随访,按照张铁良等跟骨关节内骨折评分标准,本组治疗优良率8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合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所有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合椎体内植骨术,根据手术入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背部正中入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2、4、8天检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分别于患者术前和术后即刻、3个月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 h、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腰背痛情况,并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5)。术前及术后第8天2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2、4天,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术后第2、4天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显著高于术前,术后第8天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及术后第2、4天(P <0. 05)。2组患者术前伤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后即刻及3个月伤椎后凸Cobb角小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大于术前(P <0. 05);术后即刻及3个月2组患者伤椎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4 h及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术后24 h及3个月时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 <0. 05),术后3个月时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24 h(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 7%(2/30)、23. 3%(7/3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 726,P <0. 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脊柱Cobb角,维持脊柱稳定性,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椎旁肌损伤轻、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从2008-05-2009-05,我院骨科采用射频结合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2008-05-2009-05,我院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8例,年龄23~62岁,平均43岁,病程20d~5年,平均2.4年。将患者分为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磁共振成像(MRI)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活动性的评估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AS患者128例作为AS组,男68例、女60例,平均年龄(31±9)岁,依据巴氏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分为活动组(n=42)和稳定组(n=86),同期选取体检健康人员50例作为健康组,采用IVIM-DWI-MRI检测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伪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比较各组D、D*、f,分析IVIM-DWI-MRI对AS骶髂关节病变活动性的评估价值。 结果AS组D、D*、f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D、D*、f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在评估AS骶髂关节病变活动性的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中,D为76.19%、79.07%、0.817,D*为66.67%、72.09%、0.765,f为71.43%、74.42%、0.803,D、D*、f联合时为95.24%、93.02%、0.905,D、D*、f联合高于单独D、D*、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VIM-DWI-MRI中D、D*、f等指标与AS骶髂关节病变活动性变化有关,可作为评估指标,且D、D*、f联合时的评估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
吴永光  胡玄  全炜琨  王炯 《骨科》2018,9(1):32-36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226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收集病人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基础疾病情况、是否单独居住、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骨密度T值、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治疗方式、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 ASA)分级以及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临床资料,先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年随访期内,有33例(14.60%)病人死亡,根据病人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33例)和生存组(19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种类数、慢性肺病、贫血、痴呆、单独居住、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骨折至手术时间、治疗方式、全身麻醉、ASA分级以及入院时淋巴细胞、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肌酐和骨密度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1年内死亡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龄(OR=2.48,P=0.006)、男性(OR=1.53,P=0.016)、合并基础病种类数≥3类(OR=2.52,P=0.024)、共患慢性肺病(OR=1.74,P=0.017)、共患痴呆(OR=1.21,P=0.02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低(OR=1.61,P=0.014)、ASA分级为Ⅲ~Ⅳ级(OR=1.36,P=0.033)、血清白蛋白水平低(OR=1.30,P=0.041)以及保守治疗方式(OR=1.21,P=0.012)是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高龄、男性、合并基础疾病类数≥3类、患慢性肺病、痴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低、ASA分级为Ⅲ~Ⅳ级、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以及保守治疗方式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病人应予以重视,全面评估病人的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