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Ki-67蛋白的表达与超声声像特征的关系。方法对11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毛刺征、肿块形态、钙化灶形态和血流显像分级等。取110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析不同超声声像特征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HIF-1α、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10例乳腺癌患者中,43例既存在Ki-67蛋白阳性表达又存在HIF-1α蛋白阳性表达,35例仅存在Ki-67蛋白阳性表达,13例仅存在HIF-1α蛋白阳性表达,Ki-67、HIF-1α蛋白阴性表达患者共19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0.91%(78/110),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0.91%(56/110)。不同肿块形态、钙化灶形态、血流显像分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流显像分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可能与血流显像分级有关,Ki-67的表达可能与肿块形态、钙化灶形态及血流显像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功能性单心室(FSV)合并大动脉梗阻胎儿的脑血流改变。方法 收集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FSV的胎儿40胎(病例组),正常胎儿65胎(对照组)。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和脐动脉(UA),计算MCA搏动指数(MCA-PI)、UA搏动指数(UA-PI)和脑/脐血管阻力指数比(CPR)。先将MCA-PI与UA-PI进行Z分数换算,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例组40胎FSV中,23胎FSV合并主动脉梗阻(FSV合并主动脉梗阻亚组),17胎FSV合并肺动脉梗阻(FSV合并肺动脉梗阻亚组)。病例组与对照组MCA-PI Z分数、UA-PI Z分数、CP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SV合并主动脉梗阻亚组MCA-PI Z分数值低于对照组及FSV合并肺动脉梗阻亚组(P<0.05)。FSV合并肺动脉梗阻亚组MCA-PI Z分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3组UA-PI Z分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V合并主动脉梗阻亚组CPR值低于对照组及FSV合并肺动脉梗阻亚组(P<0.05),FSV合并肺动脉梗阻亚组CPR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SV合并主动脉梗阻和FSV合并肺动脉梗阻的胎儿脑血流改变不同,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循环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及Mimics10.01、UGNX11.0软件建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动脉血管网并测量相关数据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的20例CSP患者,利用CT薄层扫描及CT血管成像技术采集断层图像数据集,借助相关软件重建患者骨盆、盆腔动脉血管网,并测量腹主动脉分叉角度、髂总动脉长度、髂内动脉长度、子宫动脉开口角度,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测量的20例CSP患者其腹主动脉分叉角度为45.29°±10.22°,左侧子宫动脉开口角度为64.97°±24.52°,右侧子宫动脉开口角度为58.07°±27.84°;左侧髂总动脉长度为(44.47±15.68)mm,右侧髂总动脉长度为(43.89±15.78)mm,左侧髂内动脉长度为(46.18±13.98)mm,右侧髂内动脉长度为(47.45±13.95)mm。结论:借助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结合适当软件可以重建CSP数字化三维模型,并精确测量相关数据,为该疾病的个体化治疗尤其是血管性介入治疗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及相关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及其与病理组织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共253个甲状腺结节(141个恶性、112个良性)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结节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及其与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边缘不规则、微小钙化灶、纵横比≥1、不均匀性低增强、增强后肿块范围缩小和增强后肿块形态不规则与甲状腺癌病理组织变化关系密切(χ~2=8.677、13.074、15.251、1.080、79.441和7.595,OR=3.714、35.442、6.632、22.332、29.296和18.678,P均0.01),能较准确地判断甲状腺癌。周边环形高增强与甲状腺良性结节密切相关(χ~2=67.143,OR=35.264,P=0.000)。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组织学变化密切相关,超声造影对提高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的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超声评估下肢浅静脉手术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的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60例住院治疗的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70条患肢),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超声随访,比较手术前后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 下肢浅静脉手术后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总体改善率为65.7%,股浅静脉和腘静脉的瓣膜功能亦均得到了改善,且二者在改善程度上没有差异.激光腔内闭合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深静脉反流的改善程度无差异.结论 超声检查可用于下肢浅静脉手术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乳腺癌(最大径均42.0cm)超声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65例(65个肿块)乳腺癌患者的(23例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以病理表现为基础将超声图像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包括:(1)肿块形态不规则;(2)小分叶;(3)边缘毛刺;(4)内部回声不均匀;(5)内部微钙化;(6)后方回声衰减;(7)纵横比30.71;(8)血流分级Ⅱ~Ⅲ级;(9)内部穿支血管;(10)最大血流速度Vmax315cm/s;(11)阻力指数R130.7;(12)速升速降型血流频谱。间接征象包括:(1)肿块周边高回声晕;(2)乳腺间质内纤维结构(浅筋膜、深筋膜及Cooper韧带)的模糊或中断;(3)腋窝淋巴结肿大(长短径比〈2.0、最大皮质厚度33.0mm、皮髓质比≥1.0以及血流类型)。以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为因变量,小乳腺癌各超声直接和问接征象为白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用ROC曲线评价Logistic模型的预报能力。结果小乳腺癌直接征象中内部微钙化、血流分级Ⅱ~Ⅲ级和间接征象中浅筋膜的改变、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33.0mm进入方程,血流分级Ⅱ~Ⅲ级和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3.0mm对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OR=33.246、99.579,P=0.005、0.00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9±0.043和0.923±0.044,P=0.000、0.000。微钙化和浅筋膜的改变对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意义(OR=12.036、19.406,P=0.098、0.066)。结论小乳腺癌直接征象中血流分级Ⅱ一Ⅲ级和间接征象中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33.0mm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对术前预测小乳腺癌淋巴结是否转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亦凡  王晓莉  石梅 《新疆医学》2010,40(5):50-52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临床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由于高频超声的广泛应用,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检测的临床应用有了显著的进展。我院自2006年2月~2009年7月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58例以腹痛为主诉,临床拟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进行了超声检查,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B超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3月12月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甲状腺结节病例共230例,均对甲状腺进行了B超检查,比较B超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分析B超诊断甲状腺结节疾病的正确率。结果:B超对甲状腺结节疾病总的诊断正确率为87.8%,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瘤和甲状腺癌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3.8%、100.0%、81.8%和31.3%。结论:甲状腺结节疾病的B超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B超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在诊断甲状腺结节疾病中具有重要的诊断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分析其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共施行0~14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436例,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13例,室间隔缺损83例,动脉导管未闭139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1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均采用Amplatzer法。结果全组患儿无手术死亡病例,封堵成功423例(97.4%),房间隔缺损组、室间隔缺损组和动脉导管未闭组的成功封堵率分别为97.7%(208/213),94.0%(79/83),98.6%(137/139)。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15.2%)。全组门诊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片随访3-36个月,无残余分流、死亡及严重心脏事件。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安全、可靠、成功率高,部分患者可替代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胸“杂交”(hybrid)手术房间隔缺损的经验和体会。方法2007-01~2012-12对105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实施杂交手术,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下,右前胸2—4cm小切口进胸,经右心房置入Amplatzer房缺封堵器闭合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直径3—34mm。结果103例杂交手术获得成功,成功率98.1%。心内操作平均时间(17±8)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后随访9月-2年,效果良好。结论经胸Hybrid手术可适用于任何年龄的患者,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该术式是一种简便、安全、微创的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