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吴健  关月红  范胜利 《中国骨伤》2017,30(9):833-837
目的:探讨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组29例,男7例,女22例,年龄(67.35±9.92)岁,骨密度(-3.89±0.72)SD,骨折压缩程度(0.57±0.35)%,骨水泥注入量(4.53±1.64)ml,椎体高度恢复程度(0.49±0.86)%,10例椎体裂隙骨折,7例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9例骨水泥渗漏至外周组织,14例术后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非手术椎体未骨折组190例,男42例,女148例,年龄(66.98±7.55)岁,骨密度(-3.13±0.59)SD,骨折压缩程度(0.39±0.60)%,骨水泥注入量(4.72±1.28)ml,椎体高度恢复程度(0.46±0.94)%,13例椎体裂隙骨折,5例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29例骨水泥渗漏至外周组织,129例术后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压缩程度、骨折类型、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椎体高度恢复程度、是否相邻椎体骨折、术后是否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因素作单因素分析,对于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219例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中,29例出现非手术椎体再骨折。单因素分析示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组及未骨折组年龄、性别、骨折压缩程度、骨水泥注入量及椎体高度恢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患者骨折类型、骨水泥渗漏、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骨密度与术后发生非手术椎体再骨折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类型(OR=0.135)、是否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OR=3.793)、骨水泥椎间盘渗漏(OR=8.975)、骨密度(OR=57.079)是导致术后发生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系统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改善手术技巧、减少术中骨水泥渗漏是预防术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关月红  吴健 《中国骨伤》2021,34(1):63-67
目的:比较液压灌注泵与传统水流冲洗应用于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择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以冲洗方法的不同分为液压灌注泵组与传统水流冲洗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突出节段、临床分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由同一手术者完成,术中分别由液压灌注泵冲洗和传统水流冲洗辅助完成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术后VAS和JOA评分,比较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15.7±5.1)个月。与传统水流冲洗组相比,液压灌注泵组的手术时间短[(65.5±21.3)min vs(74.8±19.9)min,t=9.465,P=0.003],术中出血少[(21.2±12.9)ml vs(27.4±14.1)ml,t=8.331,P=0.012],但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 d、2周与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及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水流冲洗组术中出现颅内压增高被迫缩短手术时间5例,神经根外膜损伤者4例,术后复发4例,液压灌注泵组术中没有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出现神经根外膜损伤1例,术后复发2例,液压灌注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水流冲洗组。结论:液压灌注泵与传统水流冲洗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手术时间短、术中视野清晰、出血较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关月红  吴健  沈玄霖 《骨科》2014,5(2):88-90,94
目的对比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术后康复锻炼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90例,随机分为两组:肌间隙入路组及传统后正中入路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结合术后康复锻炼治疗,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耐受腰背肌锻炼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以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术后半年及1年随访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和术前、术后及末次Cobb角的变化。结果椎旁肌间隙入路组除1年随访JOA评分外其余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入路(P〈0.05),两组术后与术前Cobb角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骨折,能早期康复锻炼,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耐受好,腰背痛发生少等优点,是一种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前置式与后置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前置组26例和后置组26例。前置组佩戴前置式踝足矫形器,后置组佩戴后置式踝足矫形器。观察指标为恢复至扶拐步行时间,恢复至独立步行时间,3个月时10m最大步行速度和Barthel指数。结果前置组恢复至扶拐步行时间(13.8±8.3)d较后置组(15.3±7.9)d快(P〈0.05)。前置组恢复至独立步行时间(27.4±14.9)d较后置组(35.9±18.0)d快(P〈0.05)。前置组10m最大步行速度(41.5士12.8)m/min较后置组(35.7±13.3)m/min快(P〈0.05);前置组与后置组3个月时Barthel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置式踝足矫形器与后置式踝足矫形器相比,可加快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是常见的青少年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具有高致残率及多并发症等特征。平衡正脊法强调筋骨为病、理筋为先的观念,基于五体和五脏理论,权衡手法刺激量大小与平衡的关系,通过针刺、推拿平衡侧弯椎骨周围的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再配合整复手法,可有效降低Cobb角度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近远期疗效较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