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5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聚乙烯醇水凝胶髓核的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一种新型水凝胶人工髓核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研究,为将来临床开展人工髓核置换手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7具新鲜标本的L_(4-5)脊柱功能单元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弯等运动工况下,观察正常椎间盘、髓核摘除以及人工髓核植入3种状态下椎间盘高度、应变和位移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椎间盘相比较,髓核摘除后椎间盘的高度和刚度降低,应变和位移加大(P<0.05)。而人工髓核植入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P>0.05)。结论 这种新型水凝胶人工髓核置换可纠正髓核摘除后的生物力学紊乱,有望进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有大量炎症因子产生,针对炎症因子的抗体最近成为了研究热点。目的:概述治疗骨关节炎单克隆抗体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骨关节炎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6年1月至2020年5月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关节炎,单克隆抗体,炎症因子,osteoarthritis,monoclonal antibodies,inflammatory factors”。查阅相关文章,最终共纳入69篇文献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骨关节炎是一种炎症性、退行性疾病,与传统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相比,单克隆抗体因其靶向性好、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在治疗骨关节炎疼痛方面已显示出良好效果;②部分单克隆抗体会加大患者关节置换的风险,因此药物选择应当因人而异;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会有更多针对不同靶点的单克隆抗体产生,为临床治疗骨关节炎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病程中腰椎生理弧度僵直的生物力学改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寻腰椎间盘突出病变过程中腰椎生理弧度僵直的生物力学改变,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通过检测得出腰椎间盘突出思弓顶距离与正常值的差异。结果:腰椎间盘突出患多数有腰椎弓顶距离缩短。结论:腰椎弓顶距离缩短(即腰椎生理弧度僵直)是病体做出的减缓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发展过程和减轻临床症状的主动的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新型水凝胶人工髓核的短期生物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一种由改良的聚乙烯醇水凝胶制成的新型人工髓核(Everge|),对其进行短期生物相容性评价。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GB/T16886的要求,对Evergel人工髓核材料进行了包括细胞毒性试验、致敏试验、溶血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哺乳细胞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在内的毒理学测试。结果 Everge|人工髓核材料无细胞毒性作用,无致敏性,无明显的溶血现象。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哺乳细胞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显示材料无致突变性。结论 Evergel人工髓核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进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腰椎间盘突出病变过程中腰椎生理弧度僵直的生物力学改变,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通过检测得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弓顶距离与正常值的差异。结果: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数有腰椎弓顶距离缩短。结论:腰椎弓顶距离缩短(即腰椎生理弧度僵直)是病体做出的减缓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发展过程和减轻临床症状的主动的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荧光素逆行双标法和免疫组化法探讨下腰痛患者下肢或下腹部牵涉痛的发病机制。方法:将14只Wistar大鼠分两组。Ⅰ组中将荧光素碘化丙啶(PI)注入背肌,双苯甲亚胺(Bb)注入膀胱壁;Ⅱ组中将荧光素快蓝(Fb)注入背肌,维生素B2(NY)注入坐骨神经。此后在有双标细胞的切片上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在腰部的后根神经节(DRG)中发现荧光素双标细胞;部分荧光素双标细胞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腰部的DRG细胞周围突有分支投射到背肌和膀胱及背肌和坐骨神经;部分有分支投射的细胞含CGRP。结论:由下腰痛引起的下肢或下腹部牵涉痛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发生在DRG水平的轴突反射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因股骨转子间骨折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手术28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折Evans-Jensen分型,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及脑梗死病史,术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术前等候天数,手术方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以及是否输血。按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127例)与非输血组(154例)。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围手术期的输血率为45.2%(127/281)。输血组与未输血组相比,性别、骨折分型、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手术方式、麻醉分级、年龄、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血小板水平及术前等候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血的影响因素有骨折分型为4型或5型、术前血红蛋白<90 g/L、有脑梗死病史、手术方式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或行切开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术。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为4型或5型、术前血红蛋白<90 g/L、有脑梗死病史、手术方式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或行切开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术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活体山羊颈椎上比较自体三面皮质髂骨、帽式颈椎椎间融合器(hat type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fusion cage,HCIFC)、表面喷涂羟基磷灰石的HCIFC及载有生长因子的羟基磷灰石涂层HCIFC的椎间融合效果。方法 将32头山羊随机平均分为4组:自体骨组、HCIFC组、羟基磷灰石涂层组及生长因子组。各组均行C3~C4椎间盘切除术并植入以上内植物。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2、4、8、12周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于侧位X线片上测量平均椎间高度(disc space height,DSH)、椎间角(intervertebral angle,IVA)及前凸角(lordosis angle,LA);术后12周处死动物,取C3~C4节段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定及组织学评估。结果 生长因子组的颈椎屈曲、后伸和侧屈的平均刚度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羟基磷灰石涂层组后伸、轴向旋转及侧屈的平均刚度显著大于HCIFC组和自体骨组(P<0.05)。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3个颈椎椎间融合器组的椎间融合效果均好于自体骨组,其中生长因子组的融合效果最好。结论 羟基磷灰石涂层可以改善颈椎椎间融合器的融合效果,生长因子能促进骨融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活性抑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在糖皮质激素诱导下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D大鼠BMSC,分别给予维拉帕米(verapamil)5.09 μmol/L(A组)、10.18 μmol/L(B组)和20.36 μmol/L(C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CTRL组)。培养至第7天,用罗丹明123荧光染料结合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P糖蛋白活性,各组再以1×10-6 mol/L地塞米松诱导7天。分别于第7天和第14天,检测各组三酰甘油含量(triglycerides,TG)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力。结果 第7天时,A、B和C组的罗丹明123平均荧光强度和阳性细胞数均高于CTRL组(P<0.01);A组低于B组(P<0.01),C组最高(P<0.01);各组TG含量和AKP活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天时,A、B和C组的TG含量分别为(15.00±0.32)、(15.53±0.52)和(16.46±0.50)mmol/L,均高于CTRL组的(14.03±0.66)mmol/L (P<0.05),A组低于B组(P<0.05),C组最高(P<0.05);A、B和C组的AKP活力分别为(113.60±10.83)、(89.60±6.07)和(60.00±26.24)U/L,均低于CTRL组的(199.80±68.75)U/L(P<0.01),A组低于B组(P<0.05);C组最低(P<0.05)。结论 P糖蛋白活性抑制剂(维拉帕米)能降低BMSC的P糖蛋白活性,促进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成脂分化。  相似文献   
10.
胸腰段骨折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胸腰段是最常见的脊柱损伤部位。胸腰段骨折易伴发神经损伤,增加了治疗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随着影像学和生物力学的发展、内固定器械和手术技巧的改进,胸腰段骨折的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对胸腰段骨折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