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0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Crain分型联合残端评分方法指导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保残方案设计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54例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传统保残组(n=26)与联合理念设计组(n=28)。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3个月隧道扩大情况及术后12个月的随访情况。结果联合理念设计组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保残组,保残之后移植物游离面积明显小于传统保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联合理念设计组的股骨隧道扩大发生率、胫骨隧道扩大发生率均少于传统保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传统保残组独眼畸形症发生率多于联合理念设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Crain分型联合残端评分方法指导保残方案设计,可以减少术后独眼畸形症、隧道扩大的出现,并可增加宿主组织与移植物接触的面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网格优化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传统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北部战区总医院脊柱外科收治196例腰椎单节段行PV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网格优化组(102例)和传统PVP组(94例)。网格优化组:男38例、女64例,年龄(67.3±8.5)岁,病程(2.3±1.2)d,L1椎体59例、L2椎体31例、L3椎体8例、L4椎体3例、L5椎体1例。传统PVP组:男26例、女68例,年龄(71.5±5.6)岁,病程(2.1±1.1)d,L1椎体52例、L2椎体33例、L3椎体7例、L4椎体2例。术前按两组不同方法选择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角度,完成穿刺后置入导丝及工作通道,推入骨水泥,术毕。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椎前缘和伤椎中缘高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切口感染、肺栓塞、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网格优化组患者手术时间(34.8±6.5)min、透视次数(29.5±5.5)次、骨水泥注入量(5.3±2.1)ml、骨水泥渗透率3.9%(4/98)均优于传统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格优化组术后第3天、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1.1±0.6)分、(1.0±0.3)分和(0.9±0.2)分,均优于传统PVP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伤椎前缘及中缘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网格优化组术后3个月伤椎前缘和中缘高度分别为(1.8±0.4)mm、(1.8±0.3)mm,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7±0.3)mm、(1.7±0.3)mm,均优于传统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PVP手术,术前应用网格定位器进行网格优化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单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7例行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后1周及术后1、3、6、12、24个月,采用Bazaz评分系统评估患者吞咽情况,确定引起颈椎前路单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病程>1年、术前未进行气管功能锻炼、手术时间>1 h为颈椎前路单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病程>1年、手术时间>1 h、术前不能配合气管功能锻炼的颈椎病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高;且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6例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优50例,良33例,可15例,差8例,优良率为78.30%(83/106);踝关节功能优良组患者年龄≥60岁、未跟骨牵引、内固定取出、未坚持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比例明显低于踝关节功能不良组(P<0.05);两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性别、骨折原因、AO分型、开放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未跟骨牵引、未坚持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是影响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影响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危险因素多样,年龄≥60岁、未跟骨牵引、未坚持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是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加强防治,以提高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创伤骨科是临床骨科学古老而重要的分支,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无论是高能量致伤因素所致的严重复杂创伤还是低能量导致的老年骨质疏松相关骨折,均给创伤骨科的临床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回顾近年来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的相关文献发现,优化治疗策略、提升手术技术、加速康复进程、实现精准医疗已经成为创伤骨科新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训练对全镜下LARS韧带增强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行全镜下LARS韧带增强修复的36例慢性踝关节不稳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机选取18例为快速康复组,18例为常规康复组,分别进行快速康复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分析各组术后3、6、12个月随访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和Tegn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持续性疼痛症状,快速康复组与常规康复组的AOFAS踝-后足评分、Tegn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训练在全镜下LARS韧带增强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术后应用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快速康复训练可在术后较早地恢复正常生活、工作及体育活动,获得较好的肌力及本体感觉,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发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术后未出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组(A组,n=41)和出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组(B组,n=11)。比较两组患者喙锁间隙、肩峰-肱骨头间距、钢板-肱骨头间距、肩峰指数、术后6个月和12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Bigliani分型,以及Karlsson疗效分级。结果 A组Bigliani分型:Ⅰ型27例、Ⅱ型10例、Ⅲ型4例,Ⅱ+Ⅲ型所占比例为34. 2%(14/41); B组Bigliani分型: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3例,Ⅱ+Ⅲ型所占比例为72. 7%(8/11)。B组Bigliani分型Ⅱ+Ⅲ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喙锁间隙、肩峰-肱骨头间距分别为(5. 45±0. 76) mm、(9. 20±1. 89) mm,明显小于A组的(7. 93±1. 02) mm、(10. 8±1. 5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肩峰指数为(0. 77±0. 06),大于A组的(0. 58±0. 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和B组钢板-肱骨头间距分别为(7. 79±1. 86) mm、(6. 43±2. 11)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61. 13±3. 06)分和(80. 38±2. 11)分,均低于A组的(81. 46±2. 37)分和(94. 38±2. 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Karlsson疗效分级优20例、良18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92. 7%(38/41); B组Karlsson疗效分级良6例、一般4例、差1例,优良率为54. 6%(6/11)。B组优良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Ⅱ型和Ⅲ型肩峰、喙锁间隙和肩峰-肱骨头间距减小、肩峰指数增大的患者发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脊柱后路开放手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的微生物学特点及药物敏感性。方法以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行脊柱后路开放手术后出现手术部位感染(SSI)的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感染组织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本研究25例患者共分离出29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菌(G+)13株,占44.83%;革兰阴性菌(G-)12株,占41.38%;真菌4株,占13.79%。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等药物耐药严重,敏感药物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氨曲南等药物耐药严重,相对敏感的药物为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结论脊柱后路开放手术感染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等待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时可经验性选择对其较为敏感的万古霉素、美罗培南、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进行治疗,从而降低感染等并发症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多中心骨科结果网络(multicenter orthopaedic outcomes network, MOON)方案在军事训练伤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经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并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患者114例,按纳入排除标准确定52例病例资料入组,按围术期间康复方案不同进行分组:改良MOON组25例(围术期间应用改良MOON方案),其中男23例,女2例,平均年龄(29.08±6.11)岁,平均身体质量指数(19.28±1.29) kg/m2;常规康复组27例(围术期间应用常规康复方案),其中男25例,女2例,平均年龄(27.41±4.99)岁,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0.09±2.69) kg/m2。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第3、6、12个月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2000-国际西部文件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膝关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态清零”防控期间微信指导与传统康复对训练伤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7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动态清零”政策阶段分为传统组(38例)和微信组(40例),两组患者均为男性,致伤原因均为训练伤。传统组于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年龄18~25岁,平均为(20.65±2.08)岁;微信组出院后微信指导下自行康复,年龄18~25岁,平均(20.62±2.10)岁。比较两组病例干预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依从性,并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病例在术后1、3、6、12个月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信组术后3、6、12个月的Lysholm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均无康复训练相关并发症。微信组依从性为100%(40/40),高于传统组的79%(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P<0.05)。结论 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