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儿科杂志》2022,(6):515-515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因其可以避免临床试验设计和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倚, 具有诸多优点, 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干预效果的金标准。但RCT整个研究过程条件要求高、控制严、难度大, 且与实际临床实践有一定差距, 无法推断在存在并发症、伴随治疗等情况下的风险和效益。由美国卫生保健研究和质量管理署提出的观察性疗效比较研究可用于系统研究预防、诊断、治疗和监测健康状况的不同干预措施、防治策略等在现实世界中的效果, 可以作为RCT的一种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全身麻醉苏醒期静脉单次使用曲马多100 mg镇痛导致呕吐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为曲马多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期间476例麻醉苏醒期静脉单次使用曲马多镇痛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性别、BMI、手术类型、麻醉维持方式、手术时间、失血量、输液量、曲马多苏醒前与苏醒后给药、曲马多给药速度快慢与曲马多用药后呕吐采用甲氧氯普胺补救治疗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麻醉苏醒期静脉单次给予曲马多100 mg后发生呕吐的高危因素。结果:476例病人使用曲马多,294例快速给药30例出现呕吐,182例慢速给药3例出现呕吐(10.2%vs.1.65%, P=0.000);297例全麻苏醒前给药,苏醒后8例出现呕吐,179例全麻苏醒后给药,25例出现呕吐(2.7%vs.14.0%, P=0.00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曲马多苏醒后给药(OR=5.204, P=0.000)、曲马多快速给药(OR=4.485, P=0.025),是曲马多100 mg单次静脉给药后发生呕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麻苏醒前静脉慢速给予曲马多,可明显降低曲马多致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睡眠呼吸障碍是否为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从2018年10月-2019年5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住院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的相关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病史信息以及柏林问卷(Berlin Questionnaire,B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艾普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依据我国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诊断为自发性早产者为自发性早产组(46例),无早产等合并症的足月产孕妇为足月产组(407例)。比较2组孕妇的一般情况、睡眠呼吸障碍问卷评分等相关因素,并分析可能影响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自发性早产组孕妇的年龄、孕前BMI、既往流产次数及早产史均高于足月分娩组,受教育程度低于足月分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发性早产组PSQI总分和BQ阳性率高于足月分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可能影响自发性早产的混杂因素后,BQ阳性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的风险约是BQ阴性孕妇的2.61倍(OR=2.61,95%CI:1.21~5.64,P=0.015)。结论:妊娠晚期具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高风险的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的可能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吸入麻醉对认知选择功能减退老年患者意识消失、意识恢复以及麻醉加深过程中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2年1~9月行择期手术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使用简易智能量表筛选出认知功能减退者60例和认知功能正常者60例。应用七氟醚实施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意识消失和意识恢复时的BIS,以及呼气末七氟醚体积分数(end-tidal concentration of sevoflurane,C ET Sev)变化于0.7%~2.8%过程中的BIS,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进行两组比较。结果:共117例患者完成了研究,认知功能减退组患者意识消失时的BIS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时BI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减退组患者的BIS在C ET Sev变化于0.7%~2.8%过程中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ET Sev分别为0.7%、1.05%、1.4%和1.75%时,认知功能减退组患者的BIS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ET Sev分别为2.1%、2.45%和2.8%时BI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麻醉期间,认知功能减退老年患者意识消失时的BIS水平高于正常患者,麻醉加深过程中的BIS水平低于正常患者,在浅麻醉时更为明显,其机制可能与认知功能减退相关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以及神经递质系统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移植物的韧带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的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关节松弛度评分(Beighton评分)、ACL断裂病程时长和半月板处理情况。术后6月、1年、2年和4年随访时进行膝关节稳定性检查,并通过核磁检查测量韧带移植物近端、中部和远端的信号强度,分别计算信噪比(SNQ),用以评估重建韧带的韧带化情况。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韧带移植物的韧带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与膝关节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共计71例ACL重建患者入选研究,结果显示韧带移植物近端、中部和远端的SNQ值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小,韧带中部的SNQ值在术后2年、韧带近端和远端的SNQ值在术后4年呈现显著性降低(P<0.05)。性别、年龄、体重、身高、BMI、Beighton评分、ACL断裂时长和半月板处理情况等因素对韧带移植物的SNQ数值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SNQ数值与随访时膝关节稳定性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CL重建术后韧带移植物的韧带化情况随时间延长而逐步改善,韧带中部于重建术后2年、韧带近端和远端于重建术后4年,移植物的韧带化情况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单中心10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构成比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医院病案登记系统,收集我院1995—2004年首次AMI发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建立数据库。计算例数、均数±标准差和构成比,并做显著性检验。结果10年中首次AMI住院的患者共2590例,病例数逐年增加,从1995年143例增至2004年369例;患者平均年龄逐年增长,1995年为(61.7±11.5)岁,2004年为(65.3±12.6)岁(P<0.01);60岁以上老年人在AMI患者中的构成比逐年增高,1995年为64.3%,2004年69.6%(P<0.05);女性AMI患者中70岁以上老年人构成比呈明显增高趋势(25.0%对58.1%)。结论近10年来首次AMI患者例数持续增加,发病年龄有增长趋势;老年患者构成比明显增高,尤其是女性患者中老年人明显增多值得注意。老年人AMI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玉屏风散治疗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现状,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自建库起截至2021年11月20日,在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 和 CNKI、WanFang Data、VIP及SinoMed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中检索获得纳入符合要求的玉屏风散治疗鼻炎...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通过树状扫描统计量(TreeScan)挖掘鄞州区域医疗数据库的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ADR)信号,评价TreeScan方法的ADR信号检测能力。方法:选取2010~2016年鄞州区域医疗数据库中18岁以上高血压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目标药物为他汀类药物,通过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中的药品名称信息识别他汀类药物暴露情况,根据门诊和住院诊断信息《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编码识别ADR。参考国外一项系统综述总结的用于识别ADR的ICD-10编码集建立标准信号,同时通过检索已公开发表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及药品说明书确定标准阳性和阴性信号。采用诊断试验评价方法评价ADR信号挖掘方法的真实性,评价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约登指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224 187例研究对象,其中他汀组85 758例,非他汀组138 429例。将126种ADR作为标准信号,其中13个阳性信号,113个阴性信号。在原始数据下TreeScan一共发现29个阳性信号(P<0.05),与标准信号对比,其中9个是真阳性信号。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23%,82.30%,31.03%和95.88%。正确率、约登指数和AUC值3种综合性指标分别为80.95%,51.53%和75.77%。结论:TreeScan方法能够同时对大量不同水平、互相有重合的ADR进行检测,并能有效地解决多重假设检验问题。其产生的信号数量适中且假阳性较少,可以作为其他ADR挖掘方法的一种补充,为我国的药品安全主动监测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树状扫描统计量(TreeScan)方法的研究现状。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VIP、SinoMed数据库,搜集关于TreeScan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2003年1月1日~2021年4月27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后,对文献基本信息(发表年份、单位、国家等)和研究信息(研究人群、药物、不良事件等)进行统计分析,将研究归纳为方法学研究和应用研究(分为药物和疫苗)并进行评述。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自2017年起,关于TreeScan的文章数量逐年增加,2020年发表数量最多(5篇)。作者主要集中在美国和韩国。其中方法学研究7篇、应用研究11篇(疫苗6篇,药物5篇)。结论:近年来随着TreeScan方法学不断完善创新,其应用价值和前景也有所提高,尤其在疫苗安全监测领域的应用已成为新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