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3篇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总结3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脱位伴腘动脉损伤的诊疗经验。方法2011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3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脱位伴腘动脉损伤男性患者。患者年龄分别为27、70、31岁。损伤累及双侧1例、单侧2例。血管损伤时间10、4、3 h。采用一期修复血管、二期修复韧带治疗。结果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30、5、10周,随访时间为9.5、3.5、3.0年。1例患者血管修复术后下肢皮肤、皮下组织部分坏死结痂,经再次植皮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肢体均成活,随访期间无感染、血管再损伤或新鲜血栓形成。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1例合并双侧腘动脉损伤者并发双侧跟腱挛缩,1例术后膝关节不稳复发再次手术。结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脱位伴血管损伤临床较少见,多学科协作、及早发现和评估血管损伤、优先处理腘动脉损伤逆转肢体缺血及固定肢体是治疗此类损伤的有效方法,能够保存肢体并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法,以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对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患者进行包括健康宣教、生活习惯调整、抗骨质疏松药物、物理治疗、康复运动治疗及家庭康复指导等的综合治疗,并测量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骨密度及Harris评分。结果 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治疗效果良好,骨密度由术前平均0.64±0.05g/cm2增加至0.65±0.05g/cm2,术前、术后骨密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t=1.51,P=0.16),但有效阻止了骨折患者创伤后的骨量丢失;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8.93±4.63分增加至90.79±2.94分,术前、术后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t=37.75,P<0.05),Harris评分略高于国内同类研究。结论综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骨密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单侧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预防经验.方法:对96例单侧THA术后病人采用利伐沙班结合足底和下肢静脉泵等综合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结果:96例中有9例(9.4%)发生腓肠肌静脉丛内血栓形成,6例(6.3%)发生股静脉血栓形成,0例发生肺栓塞.结论:利伐沙班预防结合足底和下肢静脉泵法是预防单侧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旋转平台及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旋转平台型假体行TKA,而对照组采用后稳定固定平台型假体行TKA。术后跟踪随访,共12个月,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1、6、12个月的膝关节(HSS评分)疼痛、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屈曲度(ROM)。结果:术后两组患者HSS疼痛、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及ROM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12个月HSS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较相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的RoM评分也与对照组较为相近,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平台和后稳定固定平台型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均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可有效的改善膝关节的功能,两者的早期疗效较为相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髌股关节不稳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PTS)进行测量分析,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30例(38膝)髌股关节不稳患者及35例(35膝)健康志愿者膝关节行薄层螺旋CT扫描后,用Mimics软件重建三维模型,导入3-matic软件中,测量其各自内外侧PTS。结果:(1)无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不同性别、侧别之间的测量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外侧PTS较对照组小(P<0.05);(3)实验组内侧PT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内、外侧PTS不对称性较对照组大(P<0.05)。结论:(1)髌股关节不稳患者的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较正常人群偏小,而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无差异。(2)髌股关节不稳患者的内、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不对称性较正常人群异常增大,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可能会对股骨内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以膝关节反复发作或持续性疼痛、关节僵硬及功能减退为临床特点的慢性疾病,其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全球60岁以上人口约有10%患有OA[1]。其会引起膝关节不同程度功能障碍,降低生活质量,患者往往需要服用大量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镇痛剂,目前针对膝OA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理疗、关节镜清理术、膝关节截骨术、人工关节置换等,其中采用关节镜清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损伤的外侧半月板后根部进行不同位置的修复固定,比较不同缝合方式时膝胫股关节的生物力学结果,探讨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最佳缝合术式。方法使用8例人体尸体膝关节,胫腓骨固定装置维持膝关节在0°位,在1 k N压缩载荷下,采用Tek-scan压力感测片收集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后根部完整、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断裂、将外侧半月板后根部分别缝合至中心点、中心点偏后5 mm、中心点偏前5 mm、中心点偏外5 mm位置下的平均接触压力、峰值压力以及接触面积。结果在外侧间室,与完整状态相比半月板后根部损伤断裂后会导致平均接触压力和峰值压力明显增加(P0. 01),接触面积减少(P0. 05)。4种缝合固定方法均可减少平均压力和峰值接触压力,接触面积较根部断裂时均有增加。在半月板后根部中心点偏外5 mm缝合时,生物力学结果更接近完整膝关节(P0. 05)。比较缝合位点在根部中心点和中心点偏后5 mm时,平均接触压力影响差别微小,峰值接触压力、接触面积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在内侧间室,生物力学指标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外侧半月板后根部发生撕裂后会导致膝关节外侧间室的平均接触压力、峰值压力以及接触面积相比正常膝关节发生显著改变;半月板缝合位置在原根部中心点偏外5 mm时,其生物力学功能更接近完整膝关节。  相似文献   
8.
薛华 《内蒙古中医药》2014,(13):F0002-F0002
<正>膝关节是人体内最复杂的关节之一,除了弯曲和伸直,还能进行旋转等复杂的运动。膝关节由股骨,胫骨和髌骨组成,为人体损伤机会较多的关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剧烈弹跳运动的人很容易损伤膝关节。人工膝关节顾名思义,就是以人工材料代替病损的膝关节来完成屈、伸等活动。主要由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两部分组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通过外科手术将人工膝关节植人体内,代替患病的膝关节,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此手术难度较大,对护理技术要求相对较高。我科室自2010年5月-2013年12月为57例66岁以上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肩袖修补术中冈上肌肌腱足印区处以90°、45°置入金属锚钉时钉体及周围骨组织的受力情况。 方法利用CT数据建立肱骨近端和锚钉的三维模型,在冈上肌肌腱止点足印区、肱骨大结节和关节软骨交接区模拟90°、45°置入锚钉,且加载15°、30°、45°、60°、75°、90°的100 N拉力,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模拟分析锚钉和肱骨近端骨组织应力分布情况。 结果在所有的模型中,锚钉的最大等效应力集中在锚钉下方小孔和近端螺纹之间。45°置入的锚钉周围骨组织的最大等效应力集中在近端锚钉螺纹和牵引侧的骨组织表面之间;而90°置入的锚钉周围骨组织等效应力比较均衡的分布在近端螺纹周围。以100 N的拉力从15°~75°对锚钉进行牵拉时,45°置入的锚钉所受的最大等效应力大于90°置入锚钉所受应力;随着角度的增大,两个角度置入锚钉之间应力差异逐渐减小。90°牵拉载荷时,90°置入的锚钉所受的应力稍大于45°置入锚钉所受应力。金属锚钉受从15°~90°牵拉载荷时,45°置入锚钉周围骨组织所受的最大等效应力均大于以90°置入锚钉周围骨组织的所受的最大等效应力。 结论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以90°置入锚钉时锚钉及其周围骨组织所受的应力较45°置入锚钉更小,建议肩袖修补手术中采用90°置入锚钉。  相似文献   
10.
Ramp损伤是膝关节半月板常见损伤,发病率较高,且因为临床表现不典型而不易诊断,目前其最有效的诊断方式是关节镜下探查。Ramp损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以重建半月板的稳定性、维持膝关节活动、解除疼痛、恢复关节运动水平、降低关节病风险为目的,手术预后总体良好。本文对Ramp损伤从解剖学、流行病学、生物力学、诊断及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Ramp损伤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