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7篇
外科学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开展大兴区社区医务人员骨质疏松症认知基线调查,了解大兴区社区医务人员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程度,为后期培训、干预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兴区社区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在"对骨质疏松症是否了解"方面,不了解占23.8%,基本了解占74.5%,完全了解占1.7%。在"工作中是否经常接诊骨质疏松症患者"方面,几乎没有占25.4%,很少占39.4%,经常占35.2%。16.5%的社区医务人员知道OSTA评分,12.2%的社区医务人员知道FRAX评分,12.8%的社区医务人员知道IOF1min危险因素测试。针对骨质疏松症的相关专业知识调查显示:总体回答正确率为42.00%。具体题目回答正确率较高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对骨质疏松症的定义"(85.03%)、"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以下生活方式正确的是"(78.12%)、"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症状"(69.44%)等,具体题目回答正确率较低的是:"骨质疏松症的分类"(9.14%)、"关于FRAX评分,以下哪项是正确"(8.06%)、"骨质疏松初级预防的目标"(4.43%)等题目。结论社区医务人员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情况较差,应加强相关培训,提升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FRAX工具模拟评估中国、日本、德国三国人群的10年内重要部位骨折概率(PMOF)及10年内髋部骨折概率(PHF),分析比较不同国家的骨折风险性差异,分析比较各国骨折风险与年龄、性别的变化关系。方法收集2976例受检者FRAX骨折风险评估危险因素11项及股骨颈骨密度BMD,应用FRAX骨折风险评估网站分别模拟评估中国、日本、德国三国模式下PMOF、PHF,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对三国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并观察三国PMOF、PHF性别间差异及随年龄的变化趋势。结果 1)三国不论男性、女性,均表现为PMOF在40~49岁中国最小、德国最大,50岁以上中国最小、日本最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HF在40岁~59岁日本最小、德国最大,60岁以上中国最小、德国最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三国不论男性、女性,PMOF、PHF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仅中国在80岁以上年龄组两者概率有所下降。三国50岁以后女性10年内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均大于男性,且女性PMOF、PHF概率增长的速度明显大于男性。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概率存在地域差异,在同等条件下,欧洲国家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大于亚洲国家,发达国家骨折的概率大于发展中国家。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概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万方数据与清华CHKD数据库检索,国内已发表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文献进行分析,了解中国大陆地区以-2SD为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方法在两个数据库检索文献,以"骨质疏松"和"发病率"为主题词,带有各年龄段的男女样本量、测量部位、骨密度值、骨密度检测设备及型号、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等文献。摘录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为T值小于-2SD的文献。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我国骨质疏松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112篇全文文献,其中14篇文献符合要求,有9篇文献为测量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男性样本量为10011例,女性为12943例;40岁-49岁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7.75%±6.38%,男性为4.0%±2.90%,50岁-59岁年龄段,女性28.0%±15.72%,男性为15.73%±9.49%;60岁-69岁年龄段:女性为52.67%±10.76%。男性为30.55%±10.79%。70岁-79岁年龄段:女性为79.45%±9.53%。男性为43.46%±7.30%。80岁以上年龄段:女性为89.55%±1.04%。男性66.19%±17.56%。结论中国大陆地区男性在各年龄段发病率均低于同年龄段女性发病率,并随年龄患病率逐渐增多,男性与女性的每10年骨质疏松症增长率分别约为15%和20%;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24.62%(约25%),约1.4亿患病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四种运动方式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干预效果,并比较不同运动方式对股骨颈和腰椎L_(2~4)骨密度干预效果的差异。方法采用负重、自重、跳跃和健步走四种训练方式对社区51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采用GE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颈和腰椎L_(2~4)骨密度;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和Mann-Whitney检验(非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或秩和检验干预前后BMD的差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干预前相比,整体上运动组股骨颈和腰椎L_(2~4) BMD在干预后的变化均表现出增长趋势,而对照组的BMD则呈减少趋势;运动组股骨颈BMD相对基线的增长率表现为负重组健步组自重组跳跃组(1.91%1.34%0.72%0.24%),腰椎L_(2~4)BMD增长率则表现为健步组跳跃组负重组自重组(29.07%11.17%4.22%0.01%)。结论运动可有效缓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骨量丢失,不同方式的运动对不同部位骨骼的作用效果也不一样,负重训练对股骨颈BMD的改善效果最好,而健步走则对腰椎BMD的作用效果最优。具有冲击性的健步走和跳跃训练对腰椎BMD的改善要好于非冲击性的负重和自重训练,负重训练对股骨颈和腰椎BMD作用均要好于自重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WHO发布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对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的适用性,预测北京地区不同性别及年龄亚组中老年人群的骨折风险,讨论既往骨折病史对于FRAX的影响。方法对3021例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进行分组性研究。输入相关资料及FRAX工具中所包含的危险因素,计算未来10年内发生全身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的风险概率,比较既往骨折病史人群对FRAX预测结果影响。结果北京地区女性中老年人群未来10年内骨折风险远高于同年龄组男性;伴随年龄增大,未来10年内发生全身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的风险概率不分性别均同步增高。有既往骨折病史的老年人群10年内再发骨折风险远高于无骨折史人群。结论利用FRAX工具可以对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骨折风险做出有效评估,针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亚组的人群,联合髋部BMD值后获取的FRAX预测在既往骨折或未骨折患者中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FRAX评估工具在骨质疏松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患者的骨转换情况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为控制患者骨折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患者494例纳入研究,分别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与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VD),I型胶原氨基延长肽(type I collagen amino-lengthening peptide,P1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β-Cross),骨钙素(osteocalcin,OC)。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HbA1c7.0%)、B组(7.0%≤HbA1c9.0%)、C组(HbA1c≥9.0%),同期非糖尿病体检人群45例作为对照组。对不同分组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化血红蛋白与25羟维生素D、I型胶原氨基延长肽、β胶原降解产物、骨钙素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11、-0.10、-0.10、-0.19.对照组4项骨代谢标志物均高于A、B、C 3个糖尿病患者组(P0.05),糖尿病患者A组的骨钙素水平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影响骨转换标志物水平。骨钙素在骨转换标志物中是更为敏感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可能在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中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不同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代入FRAX工具后对于北京地区中老年人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地区9 726例中老年人群的相关资料,应用FRAX~?中国模式分别代入髋部BMD及腰椎BMD时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的概率,评估FRAX~?在中老年人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1)应用FRAX~?分别代入髋部BMD及腰椎BMD后计算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并行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代入髋部BMD后,男性及女性人群随年龄增大,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均增加。代入腰椎BMD后,女性人群随着年龄增大,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均增加,但男性人群上述骨折概率并不伴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3)总人群中合并既往骨折史的骨折风险高于无既往骨折史人群。结论髋部BMD及腰椎BMD代入FRAX后均能较好地预测未来10年骨折的风险概率;对于男性病例,应用FRAX时更推荐代入髋部BMD预测未来10年骨折的风险概率;FRAX~?对中老年人骨折风险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