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患者男,28岁,因颈痛、四肢麻木乏力19个月,加重2个月入院。病人1年半前开始出现无明显诱因的颈痛、头晕,头颈部剧烈活动后出现四肢麻木乏力、行走不稳,近两个月来进行性加重,来我院就诊。查体:神  相似文献   
2.
两种颈椎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两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颈椎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两节段颈椎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40例连续两个间隙病变的颈椎病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n=22):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B组(n=18):椎间盘切除减压、Solis椎体间植骨融合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计分评价临床效果。用颈椎X线侧位片测量颈椎曲度、手术节段椎间高度评价影像学结果。结果平均随访26个月(14~37个月)。A、B两组随访末期VAS、JOA评分分别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随访末期融合节段椎间高度丢失较B组明显(P005)、B组颈椎曲度维持优于A组(P0.05);A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大于B组(P0.05)。结论两种减压重建术均可获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就颈椎曲度、椎间高度、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而言,B组术式有更多优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比较两种后路减压、矫形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 方法 回顾两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式治疗46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和影像资料,A组:选择性责任节段有限减压、短节段固定(2.7±0.5)26例;B组: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固定(5.8±1.7)20例。应用JOA、VAS评价腰腿痛和活动功能,用Cobb法测量腰椎侧凸角、前凸角;比较两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 结果 平均随访2.8年(2~6.5年),手术时间和出血量B组显著大于A组(Pt<0.001, Pb<0.001);术前侧凸角分别为(22±4.6)°(A组)和(28±7.3)°(B组),术后随访末期分别为(11±3.8)°(A组)和(12±5.9)°(B组),B组改善率显著优于A组(P<0.001);术前腰椎前凸角分别为(19±4.6)°(A组)和(18±7.3)° (B组),术后随访末期分别为(29±3.8)°(A组)和(32±5.9)°(B组),两组矫正率无显著差别(P=0.17)。术前、随访末期JOA评分为14±3.6、23±4.7(A组)和13±3.8、21±5.9(B组),分别较术前显著改善(PA<0.001,  PB<0.001),改善率两组无显著差别(P=0.24);术前、随访末期VAS评分为8±0.16、3±0.07(A组)和8±1.8、4± 2.7(B组),分别较术前显著改善(PA<0.001, PB<0.001),两组改善率无显著差别(P=0.22);并发症发生率B组显著大于A组(P<0.001)。 结论 长节段固定侧凸矫正率高于短节段固定,但两组矢状面矫正和临床症状改善率相似,长节段固定手术并发症多、术后腰椎活动功能差,应该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保留颈半棘肌的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09年7月行后路双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的1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切断C2棘突半棘肌将患者分为颈半棘肌切断组(C3~C7椎板成形术,102例)和颈半棘肌未切断组(C3椎板切除、C4~C7椎板成形术,87例).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价;AS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颈托固定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轴性症状(AS)总发生率为30.2%(57/189),其中颈半棘肌切断组37例(19.6%)、颈半棘肌未切断组20例(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VAS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但保留颈半棘肌的手术方式缩短了手术时间,保持了颈椎曲度和活动度,有助于减少术后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8岁,因颈痛、四肢麻木乏力19个月,加重2个月入院。病人1年半前开始出现无明显诱因的颈痛、头晕,头颈部剧烈活动后出现四肢麻木乏力、行走不稳,近两个月来进行性加重,来我院就诊。查体:神志清楚,颈椎曲度外观正常,C5、C6棘突界限触模不清并有压痛,颈椎屈/伸活动受限。双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双上臂外侧、屈侧浅感觉减退;双侧三角肌、肱二头肌肌力Ⅳ级。双侧动态Hoffmann’s征(+),下肢腱反射活跃。双侧Babiski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部位与疼痛部位之间的一致性关系.方法 分析12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T8~L4)的临床和X线资料.记录外伤史、骨折部位,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初诊时疼痛程度,Kuorinka法标注疼痛部位,Kappa系数检验骨折部位与疼痛部位的一致性.结果 各组在性别、年龄、外伤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椎骨折VAS评分较腰椎骨折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8例胸椎骨折仅15例主诉上背痛,骨折部位与疼痛部位之间一致性较差(Kappa值=0.031,P=0.290);47例中45例腰椎骨折主诉下背部痛,骨折部位与疼痛部位之间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70,P<0.001).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部位与骨折部位不一致性较高,对疑似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老年腰背部疼痛患者,应行包括胸、腰椎的X线检查,以免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进行在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中开展康复护理干预效果的探讨.方法 :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6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依据就诊时间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包括81例患者,观察组包括82例患者.两组患者全部进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护理,进行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的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0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比较显著,P<0.05.结论 :在腰椎椎间融合术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中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Barthel指数评分,进而促进患者有效康复.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方法日趋繁多,但各种方法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仍存在与之相关的应用条件限制及并发症发生.云南省农垦总局第2职工医院自2000年5月至2011年5月采用曲张浅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