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862年Little首先报道了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认为围产期缺氧如果不是导致脑瘫的惟一原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1-2];但1897年Freud指出"围产期因素,如产程和分娩异常,包括窒息,可能只是胎儿大脑早期发育缺陷的结果,而非原因"[1].在过去的40年中,脑瘫的总体发生率基本稳定,但近10年来其发生率有一些升高,这可能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等技术的进展与推广,使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提高相关,而这部分儿童更可能发生脑瘫[3-6].目前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仅有约10%的脑瘫病例可能有产程中胎儿耐受不良的表现[2,7-10].  相似文献   
2.
纵观脑性瘫痪认识历史,虽有文学艺术作品可能涉及“脑性瘫痪”描绘但这仅仅提示它是一“古老疾病”,真正开启脑性瘫痪医学研究始于19世纪中叶。19世纪中后叶,Little、Osler、Freud三位学者,不断完善的“脑性瘫痪”疾病定名、脑源性概念、病因归类、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导的临床表现多样性特征,为近代脑性瘫痪研究奠定了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胫骨下段骨折髓内固定的新方法。方法:1998年~2001年间,随机选择25例胫骨下段骨折,年龄17岁~54岁,平均30.84岁;男23例,女2例。16例闭合骨折,0级5例、1级7例、2级4例;9例开放骨折,1级7例、2级2例。骨折复杂程度,A型4例、B型19例、C型2例。平均连续随访13个月,观察早期负重、骨连接愈合时间、关节功能及骨不连、延迟愈合、感染等。结果:全部病例采用内踝入路非扩髓逆行动力预弯梅花针髓内固定。平均术后7.5天(3天~21天)早期负重。平均19.04周(10周~40周)骨连接愈合。创伤与非创伤肢体膝关节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别,但踝关节存在差别。无骨不连、畸形愈合。1例延迟愈合,在鼓励负重下于40周骨连接愈合。1例开放2级C型骨折,伤口软组织感染,保留髓内固定、清创换药、静脉与局部抗生素应用及植皮治愈。结论:胫骨下段骨折内踝入路非扩髓动力髓内固定是一值得临床探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1 病例资料【例 1】 男 ,3 2岁。因左阴囊刀刺伤后 3 0分钟入院。患者诉左侧阴囊伤区疼痛 ,余无其他不适。查体 :生命体征正常 ,腹部触诊未见异常 ,左侧阴囊前外侧有一长 4cm伤口 ,左输精管断裂 ,睾丸和精索血管无损伤 ,故在局麻下行清创缝合、左输精管吻合术 ,并放置橡皮片引流。术后 3小时患者诉下腹部不适 ,伤区纱布完全被淡红液体浸湿 ,予导尿 ,导出血性尿近20 0ml。急行膀胱造影检查示膀胱破裂 ,再次手术。术中见腹膜外膀胱前壁一 3 5cm长破口 ,通过耻骨后伤道与阴囊伤口相通 ,行膀胱破裂修补术治愈。【例 2】 男 ,5 8岁。因车祸伤…  相似文献   
5.
大面积皮肤缺损,临床上一般行植皮、皮瓣覆盖等方法修复,存在供区困难等问题。我们对4例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患者行胎儿皮移植,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脑瘫痉挛性髋关节发育不良(spastic hip dysplasia),无论病因、机制及病情进展,均明显区别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出生时髋关节一般正常,约2岁左右开始出现股骨头外侧偏移为特征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约4~12岁可发生髋脱位,近25%~75%的病例将最终进展至影响日常生活的疼痛性、退行性髋关节炎。这一病程,可简化为风险期、进展期、退变期三个阶段,其根本的致畸源动力是髋周痉挛性肌力失衡。就放射学检诊,重在预测病情进展、及时筛查风险病例、准确评估静态病损程度,以合理施行预防残疾的适时矫正。  相似文献   
7.
胫骨骨折与髓内固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哨军 《中华骨科杂志》2003,23(12):739-742
胫骨骨折髓内固定按生物力学原理可分为“静力性髓内固定”和“动力性髓内固定”,按材料韧性可分为“弹性针髓内固定”和“刚性针髓内固定”,按技术操作可分为“扩髓髓内固定”和“非扩髓髓内固定”。髓内固定的优势很多,如有较好的骨折稳定性,有利于早期负重并促进骨愈合,能较早、较好地恢复肢体功能,闭合穿针技术符合现代骨折生物学  相似文献   
8.
早在1个半世纪前,Freud就意识到多胎妊娠多胎儿可能具有更大风险患脑性瘫痪(CP)[1].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各地广泛开展人群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P患病率:单胎出生人口为1.0‰~1.85‰[2~11],双胎出生人口为5.9‰~12.6‰[4~11]、三胎出生人口为26.7‰~44.8‰[5,8,10],若以妊娠为单位计算CP患病率单胎妊娠同上[4,8],双胎妊娠为12.0‰~13.2‰[4,8],三胎妊娠为75.9‰[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周围神经选切治疗痉挛性脑瘫中阈值的意义。方法:41例痉挛性脑瘫,16例SPR和18例SAR术中电刺激脊神经前后根神经小束,28例经皮刺激坐骨神经,观察相应肌肉运动诱发反应,25例取周围神经标本40个,进行秀射电镜观察。结果:电刺激神经小束或坐骨秀发的肌肉收缩反应或M波幅,存在着最大,最小现象,当达到最大后,保持稳定,不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加,周围神经呈原发性脱髓鞘病变,有髓纤维病变明显无髓纤维,粗纤维重于细纤维。结论:在周围神经选切治疗痉挛性脑瘫中,阈值作为判断所切神经小束中能够基本正常发挥有髓纤维声望地功能的纤维含量,存在着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臼顶纵行楔状植骨成形治疗衔天性髋脱位的方法。方法 臼顶囊外、纵行、楔状植骨髋臼成形。结果 13髋治疗后经平均3年随访,X线结果:CE角、Y指数、髋臼指数、AHI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临床结果:优12髋,良1髋。结论 该方法可改善头臼覆盖,恢复同心圆结构,简便可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