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90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介绍同体位斜向椎体间融合与单侧椎弓钉固定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7月一2019年6月应用同体位下经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3例。患者侧取右侧卧位,左腹部外侧行4cm斜切口,分离腹肌至腹膜后间隙。暴露椎间隙,切除椎间盘,置入填有同种异体骨的融合笼架。患者继续保持右侧卧位,行6 cm后正中旁侧切口,经肌间隙显露相应关节突和横突,置人椎弓根螺钉,装配连接棒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平均(50.42±10.34)ml;手术时间平均(79.24±12.26)min;总置钉时间平均(18.07±3.63)min。无严重神经、血管损伤。共置入椎弓根螺钉86枚,置钉准确率96.51%。术后1年复查CT,融合率达到100%。术后出现左侧大腿前内侧麻木不适的患者有2例,但均在术后6个月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同体位斜向椎体间融合与单侧椎弓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精简手术过程,同时缩短手术时间,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MRI技术的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个体化导航模板定位截骨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保存完好的成年尸体下肢标本16具,将尸体标本随机分为导航模板组(模板组)和传统手术组(传统组),每组8具16个膝关节。模板组术前行双下肢髋-膝-踝MRI扫描,通过三维重建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及逆向工程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设计制作出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匹配的个体化截骨导航模板实物,用于TKA手术的截骨定位。传统组按常规人工TKA手术程序进行操作。术后两组均摄整个下肢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比较两组假体组件的角度;两组取出膝关节假体后行全下肢CT扫描,比较冠状位下两种方法定位截骨后股骨远端截骨面与股骨机械轴线、胫骨近端截骨面与胫骨机械轴线的垂直关系及轴位下股骨后髁截骨面与外科髁上轴的平行关系。对测得参数进行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值取0.05。结果本组研究共设计制作了32个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TKA16例。术中所有的导航模板和股骨髁与胫骨平台贴附性较好,无明显偏差。(1)术后测量假体位置:正位X线片测量:模板组FFC平均偏差角度为(1.2±0.2)°,传统组FFC平均偏差角度为(2.4±0.3)°;模板组FTC平均偏差角度为(1.4±0.3)°,传统组FTC平均偏差角度为(2.3±0.4)°。侧位X线片测量:模板组LFC平均偏差角度为(6.8±0.2)°,传统组LFC平均偏差角度为(9.2±0.4)°;模板组LTC平均偏差角度为(2.4±0.1)°,传统组LTC平均偏差角度为(4.8±0.6)°。模板组FFC、FTC、LFC、LTC平均偏差角度均小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2)术后CT测量截骨面与其机械轴线垂直关系:模板组:16例膝关节的股骨远端截骨面与股骨机械轴线成角88.9°~91.1°,平均90.1°,胫骨近端截骨面与胫骨机械轴线成角89.6°~90.7°,平均90.3°。14例股骨后髁截骨面与股骨外科髁上轴平行,其余2例有2°以内成角;传统组:16例膝关节均出现截骨面与其机械轴线成角,成角偏差大于3°的有8例(股骨远端截骨面与股骨机械轴线成角偏差大于3°的有5例,其中大于4°的有1例;胫骨近端截骨面与胫骨机械轴成角偏差大于3°的有3例,其中有2例大于4°,12例股骨后髁截骨面与外科髁上轴成角,其中10例成角偏差大于3°。结论在人工TKA中个体化导航模板的使用明显的提高了股骨及胫骨的截骨精度,并且能够精确定位股骨远端假体旋转轴线,假体位置准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创伤性膝内翻畸形矫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0年9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7例创伤性膝内翻畸形患者(男15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37.8岁;左侧10例,右侧17例;畸形角度平均为20.1°)行下肢连续螺旋CT扫描,将原始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 10.01软件,三维重建双下肢骨骼模型,以STL格式保存,导入3-matic 6.1软件,测量下肢内翻角度、胫股角(FTA)、膝关节内侧间隙距离,寻找胫骨最佳截骨角度,设计与截骨部位解剖形态一致的截骨模板,借助3D打印技术制作出实物模板,术中通过模板确定最佳截骨方位进行截骨,最后行钢板及螺钉内固定.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行双下肢全长X线片检查,测量双下肢FTA和膝关节内侧间隙;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 结果 27例患者术后获7 ~36个月(平均23.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5个月,平均3.3个月.27例患者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FTA、膝关节内侧间隙距离均大于术前,术后1年的HSS膝关节评分高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术后3个月的HSS膝关节评分又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1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2.6%.结论 将3D打印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设计个体化截骨模板,可大大提高截骨的精确性,获得更好的下肢力线,为治疗创伤性膝内翻畸形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截骨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 在PubMed、Springer Link、FMJS、万方网络数据库中,以“膝关节置换术”、“截骨”、“计算机导航”和“个体化模板”为关键词,查阅1988年1月—2014年6月有关人工TKA中截骨技术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TKA是治疗中晚期膝关节疾病的标准经典手术,术中截骨方法主要有传统器械截骨、计算机导航及个体化模板辅助截骨等。TKA中传统器械截骨,依靠机械引导装置定位及术者经验截骨,主观性强,精确度较低,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手术效果欠佳。与传统器械截骨相比,计算机导航辅助截骨精度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的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更多;另外,由于其学习曲线长、设备费用昂贵、技术要求高等众多因素,限制了导航系统的推广应用。个体化模板辅助TKA技术可设计精确化的截骨方法或工具,实现个体化解剖截骨,具有提高截骨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损伤等优势,膝关节术后功能恢复更加理想。结论 随着数字骨科的不断发展,人工TKA手术方案会更加个性化,截骨更精确。数字化、个体化截骨技术可能成为今后TKA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髋关节旋转中心(hip joint center,HJC)的精确定位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术前规划和术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THA需要重建HJC以维持髋关节的机械平衡和压力分布[1]。手术重建后臼杯的偏移会对假体的存活率和髋关节活动功能产生负面影响[2-3]。目前,HJC的准确定位被认为是实现髋关节术中臼杯置入和生物力学再复制的基础,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4-5]。本文就文献中报道的HJC测量方法作一综述,以期对髋关节置换术前规划和术后评估提供参考,提高THA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正自1959年Boucher等~([1])报道了椎弓根螺钉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该技术已成为脊柱外科领域发展最快的一项技术。椎弓根螺钉强大的三柱固定效果,对恢复脊柱生理曲度、生物力学及稳定性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由于胸椎椎弓根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及其相邻关系的复杂性,胸椎椎弓根置钉技术的发展相对较缓慢。近年来随着对胸椎椎弓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研究纳入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入住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九二〇医院,不伴有神经症状的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患者,接受经后路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PFV组)或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结果和影像学参数及远期并发症。  结果  术后PFV组伤椎前缘高度和局部Cobb角恢复显著优于PKP组(P < 0.001)。术后1周VAS评分和ODI值评分PKP组均优于PFV组(P = 0.03)。PFV组术后发生相邻椎体骨折1例(4%),钉棒内固定松动2例(8%)。PKP组4例(18%)术后发生严重后凸畸形,2例出现神经症状,行2次手术治疗。  结论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手术治疗,PFV和PKP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PKP适用于单椎体且脊柱矢状面无明显改变的患者,而PFV更适用于脊柱矢状位明显改变的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对股骨头假体植柄通道的模拟研究,为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股骨头假体植入方案提供更为科学的评估方法和预测手段。方法:选择无明显髋关节疾病的15具成人尸体标本,对整个骨盆进行连续CT扫描,将CT原始数据导入Mimics 10.1软件,重建出股骨近端三维模型。通过计算股骨头中心和股骨近端中心线,建立股骨颈轴线并确定股骨头假体最佳植柄通道,进行虚拟植入和三维可视化分析。结果:各维度观察股骨头假体植柄通道通过股骨头中心,位于股骨颈的中央。股骨头定位针模拟植入后假体柄干角与术前颈干角相比呈轻度外翻位,侧方偏移和水平偏移度较小,达到预期植柄方位的要求。结论:计算机辅助可以准确建立股骨头假体植柄通道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为个体化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提供了科学的评估方法和预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正常膝关节软骨分布及股骨髁承重区的软骨厚度特点,为膝关节病变早期诊断和动态观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0名成人志愿者,男、女各50名,年龄20—30岁,平均25.3岁,膝关节均行MRI扫描。应用MIMICS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在矢状位窗面上测量膝关节各部位软骨最大厚度。选择膝关节正常运动时的承重区,测量承重区域软骨的最大厚度并与其他区域进行比较。基于MRI图像行膝关节软骨三维重建,观察膝关节软骨的三维形态特征。结果:膝关节各部位的最大软骨厚度如下。胫骨外侧平台3.19mm,胫骨内侧平台3.07mm,股骨外侧髁2.93mm,股骨内侧髁3.19mm,股骨滑车软骨3.57mm,髌软骨3.75mm。不同性别与左右侧之间的软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股关节承重区软骨厚度大于其他区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人正常膝关节各区域软骨厚度不同,胫股关节承重区软骨厚度大于非承重区域。基于MRI可以准确地测量膝关节各部软骨的厚度及重建膝关节软骨的三维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