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血管造影及动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的脑血管病变基础,探索TIA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例TIA患行全脑血管造影,了解血管病变的情况。针对其中18例显示有脑血管动脉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管腔狭窄或大脑半球普遍供血不良的患行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在20例TIA患中大脑半球供血减少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1例,颈内动脉狭窄5例(合并大脑前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各1例),未见血管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 方法 应用 14枚自膨式支架血管内置入治疗 9例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 10处病变 ,狭窄程度 70 % -95 %。 结果 治疗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消失 ,残余狭窄均 <5 0 %。无症状脑梗塞 1例。无死亡。 结论 应用自膨式支架血管内置入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分型颅内肿瘤患者的血浆中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差异以及它们的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3年5月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150例,其中颅咽管瘤患者3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23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30例,WHOⅠ∽Ⅱ级胶质瘤患者16例,WHOⅢ∽Ⅳ级胶质瘤患者12例,脑膜瘤患者32例(全为良性),并选取年龄相当的正常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所有受试者的血浆IGF-Ⅰ水平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同时并测定各组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各肿瘤组患者的血浆IGF-Ⅰ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胶质瘤患者血浆IGF-Ⅰ水平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肿瘤(P〈0.05)。WHOⅢ∽Ⅳ级胶质瘤IGF-Ⅰ水平显著高于WHOⅠ∽Ⅱ级胶质瘤组(P〈0.01);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血浆IGF-Ⅰ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血浆TNF-α、IL-6和CRP水平各肿瘤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IGF-Ⅰ可能在颅内肿瘤的病理发生、发展中起作用,且其血浆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开颅手术后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82例接受开颅手术的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2例患者在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匀浆膳食;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营养学指标、免疫学指标及治疗期间的感染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营养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营养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各项营养学指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观察组患者营养学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叭或P〈0.05)。2组患者手术前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8+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4d,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和血清c一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9.52%和27.50%,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开颅手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以维持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安贞医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单侧ICA起始部狭窄≥70%的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者18例(症状组),无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者21例(无症状组),观察2组患者Willis环、侧支血管管径情况,分析单侧ICA重度狭窄患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与侧支循环的关系。结果症状组患者高血压发病率显著高于无症状组,ICA狭窄程度大于无症状组(P<0.05)。症状组患者侧支血管代偿功能显著低于无症状组(P<0.05)。症状组患者Willis环前环完整率为72.2%(13/18),后环完整率为61.1%(11/18);无症状组患者前环完整率为95.2%(20/21),后环完整率为90.5%(19/21);症状组患者Willis环前、后环完整率显著低于无症状组(P<0.05)。症状组患者前、后环变异率分别为27.8%(5/18)和38.9%(7/18),无症状组患者前、后环变异率分别为4.8%(1/21)和9.5%(2/21),症状组患者Willis环前、后环变异率显著高于无症状组(P<0.05)。症状组患者前交通动脉管径显著小于无症状组(P<0.05),2组患者后交通动脉管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lis环的侧支代偿能力与Willis环变异与否及前、后交通动脉管径有关;Willis环代偿功能差是ICA重度狭窄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口服抗血栓药物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外科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手术的23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3个月内是否存在颅脑外伤史分为外伤组(128例)与非外伤组(105例),统计患者抗血栓药物的使用情况,外伤组患者伤后就诊时间,患者的复发情况及复发时间.结果 非外伤组105例患者中71例(67.6%)、外伤组128例患者中47例(36.7%)术前常规应用抗血栓药物,非外伤组明显多于外伤组(P<0.05).外伤组中术前应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颅脑外伤后就诊时间明显短于未使用此类药物的患者[(27±11)d比(50±14)d,p<0.05],非外伤组中30例(42.2%)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1例(1.5%)患者为华法林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共同使用,华法林INR平均值为(2.77 ±0.25).外伤组中20例(42.6%)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3例(6.4%)患者为华法林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共同使用,华法林INR平均值为(1.89 ±0.67).非外伤组患者入院时平均INR水平明显高于外伤组INR值(P<0.05).术前应用抗血栓药物患者与未使用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及复发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抗血栓药物增加非外伤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的可能性,加快外伤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自1992年9月~2002年7月作者采用半椎板切除椎管扩容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0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颈内动脉狭窄的血压变化规律,以及其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9年9月至2014年2月收治老年中重度颈内动脉狭窄62例(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体检者5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24 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两组24 h动态血压、血压节律,以及观察组不同血压节律与脑卒中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脉压差、白天脉压差、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脉压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非杓型节律比例(78.3%,48/62)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1/58;P<0.05);观察组非杓型节律的脑卒中发生率(57.4%,27/48)明显高于杓型节律(23.1%,3/14;P<0.05)。结论 老年颈内动脉狭窄昼夜血压的非杓型节律比例升高,而对应的脑卒中发生率也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一站式"同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和分期序贯CAS+OPCABG两种术式围手术期情况及早期随访资料,评估"一站式"同期手...  相似文献   
10.
左峰  杨威  李正光  郑铁晋 《北京医学》2002,24(4):225-227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脑血管病变基础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7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了解血管病变的程度.7例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行自膨式支架置入治疗,37例行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结果本组患者脑血管造影显示大脑半球供血减少3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2例,大脑前动脉狭窄1例,大脑后动脉狭窄1例,颈内动脉狭窄10例,颈总动脉狭窄4例,未见血管异常影像6例.应用自膨式支架治疗颈总、颈内动脉狭窄>70%的患者7例8处病变,共置入自膨式支架12枚,残余狭窄均<30%,随访6~23个月,无再狭窄发生;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37例,溶栓后脑血流明显改善3例,好转28例,无明显改善6例.37例溶栓治疗者中3例再次出现TIA发作,溶栓后对侧陈旧梗死灶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3年,未见治疗血管发生脑梗死者.结论 TIA患者多已存在血管器质性病变,应尽早行相应的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