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传统颈椎后路手术需从棘突剥离肌肉,术后会产生如持久颈部疼痛、肩部僵硬、活动受限和脊椎序列不齐等一系列问题.尽管有学者将剥离的肌肉原位缝合,但术后仍会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经肌间隙的手术入路在四肢、躯干和颈椎前路手术中已经广泛应用,但是颈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尚未见报道.2012年Spine杂志(Spine,2012,37:E286-E296)发表了日本东京齿科大学Shiraishi教授"经颈椎后路肌间隙行颈后路手术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一文,手术不仅保留了颈椎活动度和稳定性,减少了术后持久性颈肩痛,而且简化了术后护理.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后正中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和经通道椎旁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老年I~Ⅱ°腰椎滑脱症患者围术期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腰椎滑脱症行后路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68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行PLIF和TLIF手术的患者40例纳入开放组,男12例,女28例;行MIS-TLIF的28例患者为微创组,男6例,女2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时间、出血量、投照次数、术后引流量、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差异。结果开放组和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6±51)min比(153±38)min,(P=0.77);术中出血量(458±272)ml比(157±104)ml(P<0.001);透视次数(6.7±1.5)次比(30.6±6.9)次(P<0.01);术中并发症开放组25.0%(10例),微创组7.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引流量开放组患者(664±351)ml多于微创组患者(210±127)ml(P<0.001);尿管留置时间开放组患者(3.7±2.9)d长于微创组患者(2.2±0.8)d(P=0.002),术后住院时间开放组患者(9.2±3.6)d多于微创组患者(6.9±1.7)d(P=0.001)。术后神经并发症分别为7.5%(3例)和14.3%(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5),术后非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开放组27.5%(11例)高于微创组7.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与PLIF和TLIF术比较,MIS-TLIF治疗老年I~Ⅱ°腰椎滑脱症具有出血少、引流量少、尿管留置时间短、住院时间短、非神经并发症较低等优点,但其投照次数较多。  相似文献   
3.
腰椎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腰34节段的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有限元模型,评估固定前后系统的应力变化,探讨后路内固定对腰椎和内固定器械的力学影响.方法 利用Pro/E三维建模软件模拟脊柱后路的钉棒内固定系统,MIMICS软件模拟手术实际操作,建立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前后的腰3-4节段三维实体,导入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腰4椎体做收敛性分析,建立5种不同网格划分数目的 腰4模型进行验证.分析椎体和螺钉系统在0.5 mPa轴向压力下的力学变化.结果 在均布压力下,腰4模型位移为0.00125815 mm,与基准位移的误差只有0.8167%,模型收敛性好.在轴向压力作用下,固定后的椎体、椎间盘和内固定的应力发生明显变化,椎间盘的应力集中部位由后外侧转向前外侧,固定椎体产生的应力明显减小,应力遮挡效应明显.螺钉根部的上下方,存在着明显的应力集中,且上一椎体固定的螺钉要比下一椎体的螺钉承受应力大.结论 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和有限元分析结合的方法 ,可以模拟腰3-4节段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较直观地观察脊柱后路固定前后系统的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利用骨库保存自体颅骨修补颅骨缺损的经验。方法 自1998年12月至2001年12月,利用骨库保存自体骨修补颅骨缺损12例。在第一次手术中取下减压骨瓣,并妥善保存。在病人去骨瓣术后3~6个月,进行修补颅骨的手术。结果 12例病人全部达到I期愈合,无感染和皮下积液。术后病人美容效果好,无畸形。术后2年,X线片显示骨质愈合良好。结论 骨库保存的自体颅骨,在颅骨修补采用的骨性材料时应该成为首选。因为是自体颅骨,病人无心理负担,容易接受,节省病人购置人工材料的费用。自体颅骨修补虽然是结构移植,而非存活骨移植,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死骨逐渐被新骨取代,使颅骨再次成为一体,具有人工材料所没有的力学、物理学特性。同时,避免了人工材料修补可能出现的感染、排斥,以及因材料变形导致脑脊液漏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属于一种代谢性骨病。加强运动适当的运动可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降低其严重程度。其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以下机制有关:①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并且通过室外活动能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加快钙的吸收;②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后路矫形术后远端交界区(LIV+2)在冠状面、矢状面和轴位上的变化。方法:2005年6月~2007年6月手术治疗AIS患者32例,男6例,女26例,年龄10~19岁,平均14.4岁。按PUMC分型,Ⅰc1例,Ⅱa4例,Ⅱb19例,Ⅱb21例,Ⅱc11例,Ⅱc35例,Ⅱd15例,Ⅲa5例,Ⅲb1例。均采用后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固定,其中远端融合椎(LIV)与稳定椎(SV)为同一椎体(A组)15例,LIV与SV非同一椎体(B组)17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上躯干偏移(TS),LIV的倾斜度(LIVT),LIV尾侧椎间盘开角(LIVA),冠状面和矢状面上远端交界区的Cobb角和椎体的旋转度(LIV+1VR和LIV+2VR)。结果:随访24~36个月,平均29个月。两组末次随访时的TS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LIVT由术前20.2°±5.9°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4.7°±3.8°(P0.001),B组由17.2°±5.5°下降到4.4°±2.7°(P0.001);A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LIVA分别为7.5°±4.7°和3.9°±3.1°(P=0.056);B组分别为4.5°±3.4°和5.4°±3.2°(P=0.492);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两组远端融合椎倾斜度变化和其尾侧椎间盘开角变化之间相关性不显著(A组r=-0.067,P=0.813;B组r=0.362,P=0.154)。A组远端交界区(LIV+2)冠状面上Cobb角由术前20.5°±9.6°矫正至末次随访时9.4°±7.3°(P0.001);B组由13.8°±6.7°矫正至8.1°±4.7°(P=0.013);A、B组末次随访时远端交界区矢状面上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464,P=0.598);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A组末次随访时矢状面Cobb角和术前矢状面Cobb角之间相关性不显著(r=0.076,P=0.788),B组的相关性显著(r=0.803,P0.001)。两组末次随访时LIV+1VR和LIV+2VR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IS患者应用后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正后远端交界区在冠状面上矫形明显,矢状面和轴位上矫形不明显,且远端融合椎倾斜度减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计算机辅助软件Mimics测量数字影像学资料的Cobb角,将其同传统X线片测量方法比较,探索将其用于临床测量的可能性及其优劣势.方法 随机选择20例脊柱侧凸患者X线胶片,扫描后,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医生用Mimics进行Cobb角测量,并同样由这两名医生测量X线胶片Cobb角,各测量两次(之间间隔1周),对所得Cobb角和两次测量之间的差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imics测量和传统x线胶片测量的Cobb角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无统计学差异(r=0.986,P>0.10).Mimics和传统x线胶片方法的重复测量差值有显著差异(Wilcoxon 检验,Z=-2.576,P<0.05),Mimics较传统测量更为精确.不同测量者用Mimics测量Cobb角时,不影响测量的精度.结论 Mimics可用于数字影像学资料Cobb角的测量,其精度优于传统X线胶片测量.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退变后应力变化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腰椎间盘退变后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 利用MIMICS软件对正常腰椎的CT图像进行预处理后,导入ABAQUS软件建立正常椎间盘L3~L4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椎间盘退变后对应的材料属性,建立退变椎间盘L3~L4节段的有限元模型.对模型施加0.3 MPa均布轴向压缩载荷,比较正常和退变椎间盘的纤维环、髓核、软骨终板、关节突关节的应力.结果 与正常椎间盘比较,退变椎间盘的应力分布发生改变,纤维环周边承受较大应力,髓核的压应力明显降低,软骨终板的应力集中在外周偏后;关节突关节面的应力明显增大.结论 有限元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椎间盘退变对腰椎的影响,是对临床研究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随意髂骨皮瓣治疗尺、桡骨缺损性骨不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设计和应用随意髂骨皮瓣治疗尺、桡骨缺损性骨不连的效果。方法自1986年11月~2000年9月共收治尺、桡骨缺损性骨不连患者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19~42岁,平均30岁。桡骨8例,尺骨5例。缺损性骨不连10例,萎缩性骨不连3例。根据尺、桡骨及皮肤缺损的范围,在同侧髂部沿髂嵴长轴的任意部位切取髂骨皮瓣;尺骨缺损取臀侧髂骨瓣,桡骨缺损取腹侧髂骨瓣。8例行腹侧髂骨皮瓣移位术;5例行臀侧髂骨皮瓣移位术。髂骨瓣平均为2.0cm×5.5cm,皮瓣面积平均为5.5cm×9.2cm。肢体功能参照Enneking系统进行评定。结果术后随访1.2~13.3年,平均3.5年,13例患者全部治愈,伤口一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髂骨瓣与骨缺损两端同期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3.3个月。肢体功能平均恢复81%。结论实验研究证明髂骨瓣血运丰富,骨细胞代谢正常,等同于轴型骨皮瓣的活骨移植。采用随意髂骨皮瓣修复尺、桡骨缺损具有手术简单、效果可靠、合并症少和易于推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分析内侧与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明确内外侧锁定钢板各自的优势及适应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某院收治的97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分内侧组和外侧组,内侧组53例、外侧组44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取出时间及并发症的情况,应用Johnner-Wruhs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内侧组:40例实施微创复位内固定,13例因微创复位失败改为切开复位内固定;外侧组:9例采用微创复位,35例因微创复位失败改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间:内侧组为105(80-130)分钟,外侧组为125(102.5-150)分钟;术中出血量:内侧组为70(50-100)毫升,外侧组为100(52.5-200)毫升;骨愈合时间:内侧组为16(14-18)周,外侧组为18(16-20)周;内固定取出时间:内侧组为19(16-31)周,外侧组为20(18-23)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内侧组出现皮肤刺激反应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