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切除腘窝囊肿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自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我科采用关节镜下切除25例腘窝囊肿,腘窝囊肿均为单膝,左膝13例、右膝12例.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为40~65岁.术前常规体检、患膝X线和MRI检查,观察膝关节骨与软组织的病变.膝关节镜手术常规采用前内、前外侧入路,术中常规探查并清理膝关节内病变.评价病人并发症、疼痛、复发情况,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比较病人术前术后的情况.结果 2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为(9.0±1.9)个月.复查MRI发现1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病人腘窝囊肿复发,但无明显临床症状.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48.76±12.07)分,术后术后末次随访为(81.72±7.57)分;术前KSS为(52.32±11.16)分,术后末次随访为(85.84±6.85)分;术前HSS评分为(55.62±10.76)分,术后末次随访为(88.64±6.24)分.3个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关节镜下打开内侧关节囊与腘窝囊肿之间的"阀门"并切除囊壁,可以达到治疗腘窝囊肿的目的.本研究手术方法简单有效、安全性高,并可同时处理腘窝囊肿的诱发因素,有效地降低囊肿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为生物玻璃与磷酸钙骨水泥的复合物,主要成分为SiO2、CaO、P2O3和Na2O,与人体骨类似,能够在材料界面与人体骨组织之间形成牢固化学键,增加连接强度,提高移植物与界面的稳定性,传导性优于磷酸钙骨水泥。骨质疏松症模型:目前临床中主要有7种动物模型: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通过手术或药物“去势法”,模拟人类绝经后雌激素缺乏而导致的骨质疏松,最符合人体骨质疏松的发病特点,为目前研究骨质疏松症模型应用最多的模型方法;②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模型,是目前惟一一种能证明增龄性骨脆性骨折的理想模型;③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模型可通过将雄性大鼠去睾18周;④内分泌代谢性骨质疏松症模型,可将雌性Wistar大鼠制成糖尿病模型后进行去势手术;⑤营养缺乏性骨质疏松症模型,通过高蛋白低钙饮食可模拟膳食不平衡导致的骨质疏松;⑥药物性骨质疏松症模型,通过糖皮质激素、维甲酸导致骨质疏松;⑦失用性骨质疏松症模型,通过全身或局部制动方法来模拟临床中继发骨折或其他手术后不同程度的制动,而导致的骨质疏松。 背景:生物玻璃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形成的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能在材料界面与人体骨组织之间形成牢固化学键,提高移植物与界面的稳定性。 目的:观察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在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椎体内的支撑及诱导成骨机制。 方法:切除30只雌性SD大鼠双侧卵巢,制备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3组,在L3-5椎体骨缺损处分别置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和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置入后12周取置入节段椎体,进行生物力学、降解性能、Ca、P、碱性磷酸酶、骨密度、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检测,以及骨组织切片观察。  结果与结论: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组的降解性能、抗压强度、表面羟基磷灰石沉积量、骨密度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 < 0.05),骨小梁相对体积、厚度和数量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 < 0.05),血清Ca、碱性磷酸酶、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 0.05),血清P水平低于其他两组(P < 0.05)。结果表明,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可增强骨质疏松椎体内支撑力,诱导成骨,可能与提高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有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ORCID: 0000-0003-3640-1589(郑红梅)  相似文献   
3.
网络化多功能静脉输液卡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  刘英  边竟 《护理研究》2007,21(31):2888-2888
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传统的输液卡操作流程是护士遵医嘱分组抄写并依次别好输液卡,这种操作需花费临床护士大量的工作时间.随着现代电子科技信息的迅速发展,网络化多功能输液卡已进入临床,为临床护理工作找到了捷径,经精心设计后,我科从2004年7月使用至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输液卡的设计与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下肢缺血坏死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远端组织缺血、缺氧,组织变性、坏死的一种病变。我科于2004年4月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坏死性疾病6例,取得了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感染性休克是重症监护病房的主要死亡原因,其病理生理特点为高心输出量及低外周血管阻力并导致组织灌注不足。液体复苏是感染性休克重要的循环支持手段,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有研究表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 directed  相似文献   
6.
唐红波  边竟  刘茹 《中国康复》2012,27(1):56-57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效果。方法: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及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护理风险评估、影响因素分析、风险预案及护理措施等系统的风险管理护理。结果:治疗20d后,研究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膝关节评分、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系统化风险管理护理应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护理缺陷,减少管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膝关节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跟骨外固定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3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病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5~53岁,平均36岁。根据Sanders等分型,Ⅲ型16例,Ⅳ型14例。先应用自行研制的跟骨外固定器初步进行跟骨骨折的大体复位和固定,然后通过跟骨外侧小切口充分暴露并精确复位跟骨的后关节面。比较术前、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在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上测得的跟骨长度、宽度、丘部高度、后关节面最大垂直移位、B?觟hler角的变化。根据Buckley标准,通过CT扫描评估后关节面复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4~45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时患侧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示上述跟骨的解剖结构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并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CT扫描示后关节面解剖复位27例,关节面不平整≤ 2 mm者3例。结论 此跟骨外固定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微创、实用、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黄敏  刘英  边竟 《护理研究》2007,21(11):2888-2888
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传统的输液卡操作流程是护士遵医嘱分组抄写并依次别好输液卡,这种操作需花费临床护士大量的工作时间。随着现代电子科技信息的迅速发展,网络化多功能输液卡已进入临床,为临床护理工作找到了捷径,经精心设计后,我科从2004年7月使用至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输液卡的设计与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促表皮生长因子治疗重度褥疮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褥疮是危重患者及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患者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大难题。传统的褥疮护理方法对轻度的褥疮治疗效果尚可,但对于创面较大、较深的褥疮疗效欠佳。近年来,我们外用促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治疗重度褥疮,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10.
背景:前期实验已成功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磷酸钙骨水泥支架,并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生物相容性。目的:观察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后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8只新西兰兔用电钻制成股骨滑车部5 mm的骨-软骨缺损模型,随机选择15只兔于骨缺损处左侧植入单纯磷酸钙骨水泥材料作为对照组,于右侧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作为实验组,另3只兔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组。分别于4,8,16周各时间点处死兔取材,进行X射线摄片、组织形态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与结论:术后4,8,16周各组骨缺损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再生,实验组新骨形成的速度和数量均优于其他组,组织学观察到实验组的成骨细胞及骨小梁出现均早于其他组。术后16周实验组骨标本抗弯曲能力的最大负荷、最大应力和破坏能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磷酸钙骨水泥材料修复骨缺损可促进骨组织再生,恢复骨的刚度和强度,有望作为一种新型人工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