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背景 内源性孕激素黄体酮不但是性激素,也是神经类固醇激素的一种,对神经发育、修复及相关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ge,AD)]有重要影响.而越来越多的合成孕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也渐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目的 综述近年来孕激素与AD及认知功能关系相关文献,并阐释其可能机制,为研究合成的孕激素提供思路.内容 大量文献数据提示,黄体酮对AD发生发展及认知功能有积极作用,而合成的孕激素乙酸甲氧基孕酮则不然.现从细胞、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3个层面,从分子水平和功能研究,从学习记忆基础和AD发病成因等方面阐述其可能机制.趋向 越来越多的合成孕激素应用于临床,它们对AD发病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阐明.
Abstract:
Background Endogenous progestin, progesterone, is not only a gonadal hormone, but also one of the neurosteroids, which exerts profound effects on neurogenesis, repair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related diseases, such as Alzheimer's disease (AD). As more and more synthetic progestins are being introduced into clinical application, their effects on nervous system are attracting researchers' concern. Purpose Recent literat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gestins and Alzheimer's disease or cognitive function was reviewed to provide some mechanism-based idea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artificial progestins. Content A great amount of literature suggested that progesterone had beneficial effects on AD and cognitive function, while the synthetic progestin methoxyprogesterone acetate (MPA) had adverse effects.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are elucidated in this review based upon the results of cell culture, animal experiment and clinic research, from different aspects of molecular mechanism, functional research, basis oflearning and memory and pathogenesis of AD. Trend More and more artificial progestins are being used in the clinic, however, their impacts on AD development and cognitive functions still need to be further expounded.  相似文献   
2.
背景 内源性孕激素黄体酮不但是性激素,也是神经类固醇激素的一种,对神经发育、修复及相关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ge,AD)]有重要影响.而越来越多的合成孕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也渐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目的 综述近年来孕激素与AD及认知功能关系相关文献,并阐释其可能机制,为研究合成的孕激素提供思路.内容 大量文献数据提示,黄体酮对AD发生发展及认知功能有积极作用,而合成的孕激素乙酸甲氧基孕酮则不然.现从细胞、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3个层面,从分子水平和功能研究,从学习记忆基础和AD发病成因等方面阐述其可能机制.趋向 越来越多的合成孕激素应用于临床,它们对AD发病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3.
小儿喉罩置入时七氟烷和丙泊酚的合适浓度及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喉罩置入时七氟烷和丙泊酚的合适浓度,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方法:择期小儿腹股沟手术100例,年龄1-12岁,ASA Ⅰ~Ⅱ级,体重10-30kg.不用术前用药,常规禁食禁饮.基础麻醉:芬太尼2μg/kg、阿托品O.02 mg/kg及氯胺酮2 mg/kg于入室前10min肌肉注射.七氟烷组(S组,n=50)采用七氟垸和笑气吸入,按照有无基础麻醉分为两组SA组(N=25)和SB组(n=25).丙泊酚组(P组,n=50)采用效应室浓度靶控输注,按照有无基础麻醉分为PA组(n=25)和Pb组(n=25).4组均根据Dixon序贯法来确定喉罩置入时的合适浓度.在咽喉反射消失、下颌松弛、睫毛反射消失时用翻转法置入.观察入室时、喉罩置入前和置入后的心率、呼吸频率、pETCO2、SpO2及异常情况.结果:SA组喉罩置入时呼末七氟烷浓度的ED50为1.57%,SB组喉罩置入时呼末七氟烷浓度的ED50为2.10%;PA组喉罩置入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ED50为4.10μg/mL,PB组喉罩置入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ED50为3.69μg/mL.结论:需要基础麻醉的小儿可能以丙泊酚靶控输注置入喉罩较妥,不需要基础麻醉的小儿则以用七氟烷吸入诱导置八喉罩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保温方法对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核心体温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全麻脊柱手术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18~80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静脉输液加温组(FW组);强力空气加温毯加温组(AW组);静脉输液加温+强力空气加温毯组(FA组);入手术室前强力空气加温毯预热30 min,术中静脉输液加温+强力空气加温毯组(PFA组),每组20例。入室前FW组、AW组和FA组不予处理,PFA组于术前等候室采用强力空气加温毯预热30 min。术中FW组输入经血液/液体升温仪加热至41℃的液体直到手术结束。AW组将强力空气加温毯覆盖于患者的下肢部位上方,设定温度为43℃。FA组和PFA组均采用输液加温和强力空气加温毯加温。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后30 min、切皮后60 min、入PACU 10 min和术后48 h时的核心体温;记录患者术后寒战、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切皮后30 min FW组核心体温明显低于PFA组(P0.01);切皮后60 min和入PACU 10 min时FW组核心体温明显低于AW组、FA组和PFA组(P0.001)。FW组术后寒战发生率明显高于AW组、FA组和PFA组(P0.05)。四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W组术后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AW组、FA组和PFA组(P0.05)。四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手术全麻患者围手术期强力空气加温毯保温效果优于输液加温,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而强力空气加温毯联合输液加温及预热并没有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强力空气加温毯保温。静脉输液加温、强力空气加温毯加温及预热保温方法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随机对照试验评估瑞马唑仑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部骨折手术并满足纳入标准的106名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65~90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瑞马唑仑组(R组)、丙泊酚组(P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后,P组缓慢静注丙泊酚0.3~0.5 mg/kg(注射时间1 min)后以0.5~3 mg·kg-1·h-1泵注维持;R组缓慢静注瑞马唑仑负荷量0.05 mg/kg(注射时间1 min)后以0.1~0.3 mg·kg-1·h-1维持术中镇静。两组患者以维持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为3~4分、脑电双频指数(BIS)值75~85间来调整泵注速率;缝合切口时停止输注镇静药。记录两组患者镇静前(T0),镇静后5(T1)、10(T2)、15(T3)、30(T4)、60min(T5)及术毕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分析围术期导致小儿认知和行为功能改变的麻醉相关因素。方法 大样本观察并有效随访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2~2017年期间接受择期非神外非心外手术行全身麻醉的4~7岁学龄前患儿共17854例,将患儿分别按照麻醉方法(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术中有无低氧血症、低血压、低体温、输血、阿托品使用和胶体使用输血等分组,统计分析导致围术期小儿认知和行为功能改变的麻醉相关因素。结果 17854例患儿中,术后发生认知和行为功能改变者为1.82%(325例)。其中吸入麻醉组发生率显著高于静脉麻醉组(302 vs 23例,1.93% vs 1.00%,P<0.05);术中发生低氧血症组(185例,6.80%)较无低氧血症组发生率显著增高(140例,0.93%,P<0.05);术中发生低血压组(54例,3.30%)较无低血压组显著增高(271例,1.67%,P<0.05);术中发生低体温组(243例,6.27%)较无低体温组显著增高(82例,0.59%,P<0.05);有无使用阿托品、胶体和输血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中低氧血症、低血压、低体温和使用吸入麻醉均是患儿发生围术期认知功能和行为改变的危险因素(OR=4.66,2.34,10.59,1.72),曲线下面积发现以上因素的ROC值分别为0.91、0.79、0.89、0.76。结论 术中低氧血症、低体温、低血压和使用吸入麻醉是患儿发生围术期认知功能和行为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超声观察婴幼儿颈部不同平面右侧颈内静脉横径大小并分析相关因素,观察其与颈部大动脉之间的毗邻关系。
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的患儿90例,年龄6个月至3岁,ASA Ⅰ或Ⅱ级,在全麻诱导置入合适喉罩后使用七氟醚维持麻醉深度,并保留自主呼吸。患儿均为平卧位,头转向左侧约40°。使用超声分别在环状软骨平面、锁骨上平面及两个平面之间的中间平面观察右侧颈内静脉、颈总动脉和椎动脉的短轴成像,分别在三个平面测量颈内静脉、颈总动脉和椎动脉的血管横径;记录颈总动脉或椎动脉与颈内静脉之间相对方位;观察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椎动脉与颈内静脉之间是否重叠,如有重叠则测量重叠程度;测量椎动脉(前壁)与颈内静脉(后壁)间的垂直深度。
结果 颈内静脉横径在中间平面、锁骨上平面均明显大于环状软骨平面(P<0.05)。在三个平面中,颈内静脉横径大小均与患儿月龄呈正相关,其位置均位于颈总动脉前方。相对于颈内静脉,颈总动脉随着平面的下移而越来越靠近内侧(P<0.05)。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重叠程度在锁骨上平面明显低于其他平面(P<0.05)。颈内静脉与椎动脉重叠程度在锁骨上平面明显大于环状软骨平面(P<0.05)。椎动脉均位于颈内静脉深部,两者间在锁骨上平面的垂直深度最浅(P<0.05)。
结论 在不同颈部水平,婴幼儿右颈内静脉与颈部大动脉的相对位置不同。在右颈内静脉高位穿刺应更加警惕颈总动脉损伤的风险,而在低位需警惕椎动脉损伤的风险,同时避免使用穿透颈内静脉后壁法。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的发展,国内出现了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的孕产妇。由于孕产妇妊娠期间处于特殊免疫耐受状态,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并可能转化为重症患者,且发热通常伴有胎心率增快,导致胎儿宫内缺氧[1-2],由此可能导致产妇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因此,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孕产妇围术期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临床医师关注。本文旨在比较温州地区COVID-19疫情爆发及缓解期间医院内剖宫产手术孕产妇围术期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国内外的推行,禁食时间越长越安全的传统理念已逐步被否定[1]。国内外的ERAS指南均提倡禁饮时间延长至术前2 h可口服清流质饮料。目前推荐术前口服含碳水化合物饮品(preoperative oral carbohydrate,POC),但对糖尿病患者不做常规推荐[2-3]。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POC联合已稳定使用的自主降糖用药(口服降糖药或/和胰岛素),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观察围术期血糖波动、术前误吸风险评估及围术期舒适度等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影响患儿非胃肠道日间手术后早期经口进食恶心呕吐(EOINV)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全麻下行非胃肠道日间手术、麻醉后进食前未发生恶心呕吐的患儿306例,男206例,女100例,年龄1~12岁,体重5~60 kg,ASA Ⅰ或Ⅱ级。收集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术前禁食禁饮时间、麻醉方式、术中阿片类药、肌松药和肌松拮抗药使用情况、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术后24 h内EOINV的发生情况。根据EOINV的发生情况将患儿分为两组:EOINV组和无EOINV组,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EOINV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有46例(15.0%)患儿发生EOINV。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术前禁食禁饮时间、麻醉方式、肌松药和拮抗药使用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无EOINV组比较,EOINV组阿片类药使用率和口内手术比例明显升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阿片类药使用(OR=3.7,95%CI 1.0~12.5,P=0.048)、口内手术(OR=4.8,95%CI 1.3~16.7,P=0.017)是患儿非胃肠道手术后EOINV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中阿片类药使用、口内手术是患儿非胃肠道日间手术后早期经口进食恶心呕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