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右美托咪定作为辅助用药,在硝普钠控制性降压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拟行手术治疗的胸椎及腰椎骨折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A组使用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组;B组使用右美托咪定配合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组。两组患者之间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观察两组患者术前(T0),降压开始5min(T1),停止降压后5min(T2),拔管后1min(T3)不同时间点的HR,MAP,同时记录降压时间及术毕患者清醒拔管时间。结果 B组患者在降压开始T1,T2,T3的HR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B组的MAP在T0和T1均与A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T2和T3时间点,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的降压时间和术后苏醒拔管时间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定组硝普钠的用量明显降低。由34.62±6.39 mg 下降到27.58±5.86 mg,下降约2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辅以右美托咪定,不仅可以维持手术要求的MAP,并且可以维持合适的心率并减少术中硝普钠的用量。对患者的苏醒和恢复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右美托咪定可以用于控制性降压的辅助用药,在与硝普钠合用时,可以降低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同时比较内侧入路和传统外侧入路平面内穿刺置管法的不同。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9月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男47例,女43例,年龄35~92岁,ASAⅠ—Ⅲ级。使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三组:内侧入路组(N组)、外侧入路组(W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N组气管插管全麻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内侧入路平面内穿刺置管持续髂筋膜阻滞;W组气管插管全麻后,在超声引导下行传统外侧入路平面内穿刺置管持续髂筋膜阻滞;C组常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记录三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48 h内患者自控镇痛(PCA)的按压次数,使用附加镇痛药物情况和48 h镇痛满意度评分。记录三组患者术后24、48 h的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记录N组和W组导管重新固定情况、超声准备和成像时间、穿刺注药时间、置管时间、置管深度和术后48 h罗哌卡因用量。记录N组和W组术后24、48 h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满意率,记录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N组和W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和使用附加镇痛药物率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48 h PCA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P0.05),48 h镇痛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N组48 h PCA按压次数明显低于W组(P0.05)。术后24、48 h N组和W组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N组导管重新固定率和术后48 h罗哌卡因总用量明显低于W组(P0.05)、置管时间明显短于、置管深度明显深于W组(P0.05);术后24、48 h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满意率明显高于W组(P0.05);两组超声准备和成像时间,穿刺注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组和W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内外侧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均能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内侧入路法能提高术后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满意率,减少罗哌卡因用量,并且置管操作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罗方毅  庞波  刘雪茹 《西部医学》2013,25(8):1213-1214,1217
目的探讨地佐辛辅以地塞米松用于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肩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择期进行LC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地佐辛组)和C组(地佐辛+地塞米松组)各20例。采用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相应药物,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1、4、6、12和24h肩痛进行评分,并观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和C组患者术后4、6、12和24h肩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C组患者术后12、24h肩痛评分低于B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和C组也较A组低(P<0.05或P<0.01),C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地佐辛辅以地塞米松能够明显减轻LC术后肩部疼痛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4.
5.
罗方毅  黄斌  庞波  刘雪茹  徐丹   《四川医学》2018,39(6):631-634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大腿中下段旁外侧入路与经典Labat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下肢远端骨折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大腿中下段旁外侧入路(A组)和经典Labat入路(B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先行股神经阻滞后,再分别完成不同入路的坐骨神经阻滞。记录患者超声识别坐骨神经情况,坐骨神经阻滞后起效时间,坐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记录入室时(T0),超声识别坐骨神经时(T1),坐骨神经穿刺阻滞时(T2),喉罩全麻前(T3)几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A组患者超声识别坐骨神经所用时间(46±11.5)s明显少于B组(56±12.6)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法识别坐骨神经A组有1例,B组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效时间方面比较A组慢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持续时间方面比较A组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坐骨神经阻滞中A组在T1,T2时间点MAP和HR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神经阻滞过程中未见神经损伤、穿刺部位血肿、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结论大腿中下段旁外侧入路超声识别坐骨神经成功率高,坐骨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患者平卧位,操作简便。神经阻滞过程中循环更稳定。虽然大腿中下段旁外侧入路阻滞起效时间相对较长,维持时间偏短,但是完全能够满足外科手术的麻醉需求。两种入路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罗方毅  徐丹  庞波 《四川医学》2018,39(5):509-512
摘要: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辅以酒石酸布托啡诺应用于连续隐神经置管阻滞(saphenous nerve block,SNB)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TKA患者120例,术后连续SNB置管阻滞镇痛,剂量5m L/h总量350m L,随机分为三组:A组0.2%甲磺酸罗哌卡因辅以酒石酸布托啡诺20μg/m L,B组0.2%甲磺酸罗哌卡因辅以芬太尼2μg/m L,C组0.25%甲磺酸罗哌卡因,记录三组患者12h、24h、72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辅助功能锻炼时视觉模拟评分、患肢麻木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三组各时点静息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分别于12h、24h、72h功能锻炼的VAS评分,A组(4.2±1.1)、(4.4±1.3)、(4.3±1.2)和B组(4.1±1.3)、(4.5±1.2)、(4.4±1.2)显著低于C组(5.1±1.3)、(5.4±1.5)、(5.6±1.0)(P<0.05),且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肢麻木感发生率(10例)明显高于A组(2例)和B组(2例)(P<0.05),且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PONV评分(2.8±0.9)高于A组(2.0±0.8)和C组(2.0±0.7)(P<0.05),且A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首次下地活动时间(24.5±12.1h)和B组(24.7±11.6h)显著短于C组(33.0±11.1h)(P<0.05),且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2%罗哌卡因辅以酒石酸布托菲诺应用于连续SNB可为TKA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延长甲磺酸罗哌卡因阻滞时间,缩短患者首次下地活动时间,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及观察病房行神经阻滞加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老年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程度及疼痛介质、应激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9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术后PCIA组)、B组(“鸡尾酒”局部注射镇痛加PCIA组)及C组(病房行神经阻滞加术后PCIA组),每组各30例。比较3组的术后2 h、4 h、6 h、12 h、24 h及48 h的VAS评分、入院时及术后12 h及48 h血清疼痛介质及应激状态(应激激素及氧化应激)指标。 结果 术后2 h、4 h、6 h、12 h、24 h及48 h 3组的VAS评分先升后降,且C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及B组,B组则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3组的血清疼痛介质及应激状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及48 h 3组的血清疼痛介质及应激激素均先升后降,且C组的血清疼痛介质及应激激素指标显著低于A组及B组,B组则显著低于A组;入院时、术后12 h及48 h 3组的血清疼痛介质及应激激素均先降后升,且C组的血清氧化应激激素指标显著高于A组及B组,B组则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病房行神经阻滞加术后PCIA可显著控制老年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程度,且对疼痛介质及应激状态的影响相对更好,因此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