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肿瘤切除颈前路钛板辅助脊柱重建术治疗上颈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上颈椎肿瘤因其所处部位周围重要脏器多、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并发症及风险高、病变不易彻底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困难而成为脊柱外科医生所面临的一个难题[1、2]。该部位肿瘤单纯采用前路或后路的手术方式常难以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并获得稳定重建,通常的手术策略为前后路联合手术。其中前路重建对上颈椎稳定性的保持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其视野及操作空间上的局限使前路重建显得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纤维配比的复合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 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6只,完全随机化设计分为A、B、C、D四组,将其双侧桡骨制备成骨缺损模型,取其自体髂骨制成直径为300 - 500 μm的微小颗粒骨,将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颗粒骨与聚磷酸钙纤维(calcium polyphosphate fiber,CPPF)均匀混合成CPC/CPPF复合材料,按照CPPF占CPC/CPPF复合材料重量的0、10%、30%、50%分为四组,将上述四组CPC/CPPF复合材料与微小颗粒骨以6:4固定比例混合均匀,分别植入A、B、C、D四组兔桡骨缺损处,在4,8周分别行大体、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8周时行力学测试。结果 当CPPF占CPC/CPPF复合材料的30%时,最大抗压负荷及抗弯负荷均优于其他组(p<0.05),组织学显示人工复合材料与骨组织界面结合最为紧密,材料降解速率与组织成骨速率最接近,成骨性最佳,比例最优。结论 通过向CPC/CPPF中加入一定比例颗粒骨来调节复合材料降解速率,使之与兔桡骨成骨速率相适应,以获得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最佳复合人工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Tomita评分结合脊柱肿瘤不稳评分(spinal instability neoplastic score,SINS)和改良Tokuhashi评分结合SINS评分用于脊柱转移瘤患者治疗决策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评价两套评分系统临床运用价值。方法:3名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脊柱外科医生对4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这3名脊柱外科医生用Tomita评分、改良Tokuhashi评分、SINS评分对每位患者进行评分,并运用改良Tokuhashi结合SINS评分及Tomita结合SINS评分决定患者的治疗方案。间隔20天后对上述病例进行重复分析,分析观察者间一致性和观察者内一致性。结果:Tomita结合SINS评分用于治疗决策时,平均观察者间一致性Kappa值为0.78(0.75~0.81),平均观察者内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79(0.77~0.82)。改良Tokuhashi结合SINS评分用于治疗决策时,平均观察者间一致性Kappa值为0.68(0.65~0.72),平均观察者内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73(0.72~0.75)。有17.9%的患者在两组系统评估后而得出不同治疗方案。结论:Tomita结合SINS评分和改良Tokuhashi结合SINS评分均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成骨分化模型,探讨miR-187-5p在成骨分化中的表达趋势及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切除雌性小鼠双侧卵巢构建小鼠骨质疏松模型;应用qRT-PCR技术检测组织和细胞中miR-187-5p的表达;应用基因转染技术观察过表达或敲减miR-187-5p对BMSCs向成骨分化的影响;应用茜素红和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BMSCs中矿化结节的数量和矿化区域的染色面积。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miR-187-5p在骨质疏松模型小鼠的骨组织及BMSCs中均表达下降。过表达miR-187-5p可提高ALP、Collagen-1、Runx2、BMP4、OCN和OPN等成骨分化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促进BMSCs向成骨分化;而敲减miR-187-5p降低ALP等成骨分化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抑制BMSCs向成骨分化。在体实验同样证实,过表达miR-187-5p可以显著促进骨质疏松小鼠BMSCs向成骨分化,改善小鼠的骨质疏松表型。结论过表达miR-187-5p促进BMSCs向成骨分化,敲减miR-187-5p抑制BMSCs向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K线阳性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K线后移程度与手术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62例K线(+)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颈椎后路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将椎管最狭窄处骨化块与K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定义为KM值,用以量化K线的位置,并用手术前后KM的差值(ΔKM)表示K线的移动程度。比较患者ΔKM值、手术前后C_(2~7) Cobb角的差异。根据患者ΔKM平均值将患者分为A组(ΔKM高于平均值)和B组(ΔKM低于平均值),比较2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手术前后C_(2~7) Cobb角、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JOA改善率。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所有患者ΔKM值与JOA评分改善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KM值均较术前增加,即K线后移;手术前后C_(2~7) Cobb角无明显变化。2组手术前后C_(2~7) Cobb角、手术时间及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年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年龄影响后,A组患者术后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ΔKM值与JOA评分改善率之间呈正相关。结论颈椎后路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可有效改善OPLL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是C_2、T_1处潜行减压后K线后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60°环形减压治疗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骨化不超过2个节段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行360°环形减压,记录术前、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及胸椎JOA评分。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6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00 mL。平均随访18个月(6~25个月)。术后2周出院时Frankel分级较术前无改变,末次随访时改善明显。术后2周、胸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无改善,末次随访时与术后2周比较有改善,改善率为30%。结论对胸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360°环形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颈椎管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并椎体转移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皮肤,粘膜,发生于神经系统较少见,且多为转移性,原发于椎管内并椎体转移的恶性黑色素瘤则罕见,我院收治1例,报造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增加骨移植物局部血供入手,建立一种带有原位椎旁肌肌骨瓣的新型腰椎后路植骨方法,观察其早期应用的植骨融合率,评估该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应用新型植骨法对117例腰椎管狭窄和腰椎失稳的患者行腰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49例,女性68例,年龄40~77岁,平均61.5岁;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进行日本骨科学会(JOA)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同时术后应用CT三维重建评价植骨融合效果.结果 术后失访17例,其余病例随访7~38个月,平均19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10.3±1.9)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5.4±4.2)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率81.0%;术前下肢VAS评分为平均(8.5±0.8)分,术后为平均(2.3±0.4)分,术前、术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CT三维重建显示,获得随访的100例患者的133个腰椎节段中,126个节段形成了坚固融合,融合率94.7%.结论 新型腰椎后路植骨方法植骨位置确切、牢靠、融合率高,能够有效减少假关节的形成,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颈椎MRI中椎管面积的测量,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颈髓、椎管横截面积比值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在我院诊治的脊髓型颈椎病130例病人进行详细问病史、查体,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将其MRI图像输入计算机后,用Photoshop软件对颈脊髓及椎管进行划界,对C5\6节段选定区域内的像素进行计算,求得颈髓像素与有效椎管像素的比值。同时计算患者的JOA评分,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随机选取同年龄组65例正常C5\6图像计算比值,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手术组C5\6节段的比值为0.603±0.0572。非手术组比值为0.332±0.056。正常对照组比值为0.305±0.072。脊髓型颈椎患者临床表现与面积比值有密切关系。结论:MRI仍然是反映椎管狭窄情况最佳的影像学诊断,C5\6节段脊髓与有效椎管横截面积比值与颈椎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