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神经症状寰枢椎骨折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方法7例无神经症状的寰枢椎骨折患者行牵引后,再行头颈胸石膏或颈托外固定,其中1例枢椎椎体骨折患者仅行颈托外固定。结果随访3-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临床愈合,枕颈部痛均消失,颈椎活动范围轻度减小。结论对无神经症状的寰枢椎骨折患者进行选择性非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
股骨干合并同侧髌骨骨折创伤机制及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分析了股骨干骨折合并骨侧髌骨骨折17例。骨折好发于高速、高能量损伤者,尤以摩托车为多。作者对如何防止髌骨骨折的漏诊及本病的治疗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下胫腓联合分离内固定术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下胫腓联合分离采用新型内固定术式———下胫腓钩板固定器 (Hook -platefixation ,HPF)的生物力学特性 ,与螺钉、钢板和带钩固定器三种内固定方式比较 ,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新鲜成人尸体足标本 6具 ,运用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和压敏片技术 ,测量不同内固定术式的远端胫腓骨强度、应变、负重面积、接触应力和足弓承载能力及踝关节稳定性的变化。结果 新型下胫腓钩板固定器内固定术式无论在胫腓骨强度和刚度、负重面积、接触压力、足弓的变形、移位强度和刚度、承载能力以及踝关节的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其它三种内固定术式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 (HPF) ,既有利于提高生物力学性能 ,又有利于改善踝关节的稳定性 ,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可减少一次手术 ,避免了断钉等并发症 ,且能有效地提高足部承载能力 ,是下胫腓联合分离内固定的一种优良术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面临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不足、收入增幅趋缓、人才学科建设有待加强、运行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本文提出要聚焦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制定医院发展战略,加强医院运营精细化管理,提升医院内涵质量,以人才学科建设与技术项目开展为抓手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供给等,在此基础上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现有国内县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成果及文献资料的回顾,总结了我国县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县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形成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主要不足,探讨了县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未来趋势和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信息系统在护理安全输血规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与体会。方法医院质控小组成员通过信息系统查询输血执行情况,以相关输血制度作为评价标准,查找并统计输血流程中不规范问题。结果质控前后安全输血规范执行时间、输注时长、巡视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信息系统应用于护理安全输血规范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便于护理质控,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钢板处理肱骨干骨折常存在一定限制。本研究采用层叠技术治疗粉碎性肱骨干骨折,取得了良好手术效果。该技术首先采用小钢板维持骨折块的复位并使其处于一定的稳定性,之后再使用常规钢板进行最终固定。术后随访发现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均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椎体增强技术后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方法 12具尸体腰椎标本,分为正常对照组、椎体骨折组、自体骨椎体成形术(ABG)组、椎体成形术(VP)组分别进行实验应力分析。通过各种工况的生物力学测试,说明椎体增强技术对伤椎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采用椎体内植骨或骨水泥填充能显著改善伤椎稳定性(P<0.05)。结论采用椎体内植骨或骨水泥填充部分改善了伤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rofileinterbodyfusiondevice,Zero—P)用于颈椎前路手术的初期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2年lO月,将Zero—P系统用于颈椎前路手术27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10例,脊髓型颈椎病4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13例。记录术前和术后3、12个月时颈部疼痛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N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SF一36评分、颈椎曲度Cobb角及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结果24例为单节段手术,3例为双节段手术,手术顺利,术中无明显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72±15)min,术中出血量(52.0±18.5)mL。术后随访6~27个月,平均13.5个月,无一例内固定失败。所有患者颈部及双上肢疼痛明显改善,颈部VAS评分由术前(6.7±2.O)分降低到末次随访时(1.9±0.8)分(P〈0.05),上肢疼痛由(5.5±1.6)分降低到(2.0±O.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功能明显改善,NDI评分由(44.21±11.50)%降低到(14.73±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所改善,JOA评分由(8.3±3.4)分提高到(14.6±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SF-36中物理评分从(29.5±7.4)%改善至(50.6±9.1)%,心理评分从(33.7±6.4)%改善至(52.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Cobb角由术前(8.7±7.1)。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5.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有4例患者(其中女性3例,男性1例)出现轻度吞咽困难,3个月时仍有1例,6个月时完全消失。结论Zero—P系统用于颈椎前路手术操作简单,可显著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有效改善颈椎曲度,早期临床疗效满意,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目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所以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非编码核糖核酸在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门领域。环状核糖核酸(circRNAs)是一类在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可以从不同水平和角度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笔者就circRNAs在成骨及破骨分化中的miRNA海绵作用、成骨分化过程中和骨质疏松症患者中circRNAs的表达谱、以及circRNAs作为骨质疏松症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骨质疏松症诊治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