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到大鼠损伤脊髓(SCI)后迁徙情况的方法.方法:体外培养大鼠NSCs,应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 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及多聚左旋赖氨酸(PLL)标记NSCs,分别进行普鲁士蓝染色、电子显微镜观察NSCs在体外标记情况.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损伤组(A组)、脊髓损伤对照组(B组)、脊髓损伤后NSCs移植治疗组(C组),分别在细胞移植术后第7d、14d、21d、28d及35d,按照改良Tadov评分法和Rivlin斜板试验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B、C组术后第7、21、35d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T2*WI.结果:(1)普鲁士蓝染色证实SPIO和PLL标记NSCs的有效率为100%.(2)细胞移植后7~35d,C组与B组动物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B组恢复较慢,14d、21d、28d和35d时C组Tarlov评分和斜板试验角度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5T MRI榆查,C组移植处在T2*WI序列呈低信号改变,第21d低信号向损伤区扩大,第35d损伤区见到低信号改变.B组相同时间点无低信号改变.第35天时与B组相比,C组3个扫描序列中信号强度分别下降32.55%、54.14%、62.27%,T2*WI的信号强度变化最大,T1WI变化最小.结论:磁共振技术可以追踪SPIO及PLL标记的移植在体内的NSCs.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左归丸联合阿法骨化醇、替勃龙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阿法骨化醇联合替勃龙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左归丸治疗。治疗6个月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指标(股骨颈骨密度、腰椎正位骨密度、Wards三角区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内分泌激素[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 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 5%(P 0. 05); 2组治疗后股骨颈、腰椎正位、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及E2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 05),BALP、BGP、TRAC、FSH、LH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左归丸联合阿法骨化醇、替勃龙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够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转换,有效调节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析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联合单边固定与双侧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4例采取TLIF+单边椎弓根钉固定,28例传统TLIF+双侧椎弓根钉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指征/手术前后VAS评分等.结果 单边固定手术时间(98.1±27.8)min/术中出血量(110.6±36.2)mL/住院时间(5.8±1.92)d,与传统双侧固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联合单边固定与双侧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不过单侧内固定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促成骨因子,但单独应用极易经体液稀释或经各种蛋白酶所降解,需要载体使其缓慢释放。负载BMP的方式有吸附和包裹两种。目前研究的BMP载体分为无机物、有机物和复合载体三类,它们在生物相容性、降解速度和机械强度等方面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脊柱融合术中往往需使用植骨材料才能使脊柱获得持久的稳定。载体负载BMP后生成的复合体因兼具骨传导、骨诱导和骨生成作用,是良好的植骨材料,其在脊柱融合中应用,可促进术后形成稳定的融合。BMP价格昂贵,如何减少负载剂量,使其适于临床应用是目前需解决的问题。有研究发现载体的选择、负载方式、载体间的相互作用等对提高BMP的疗效,减少负载剂量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小切口微创手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丰富临床经验。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接受临床治疗的6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对照组采用L切口钢板内固定法治疗。对所有患者跟踪随访至少1年,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并作综合的对比研究。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病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试验组跟骨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末次随访AOFAS评分试验组为(94.8±1.7),对照组为(81.7±3.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3%,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小切口微创手术能显著改善预后情况,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值得在临床中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rhBMP-2/无定形磷酸钙纳米缓释微粒成骨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定形磷酸钙(ACP)对rhBMP-2的缓释作用,检测rhBMP-2/ACP纳米缓释微粒的成骨活性。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已制备rhBMP-2/ACP缓释微粒的大小、形态:测定rhBMP-2的体外释放情况并描绘曲线;用MTT法检测缓释微粒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情况的影响: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细胞ALP活性以反映缓释微粒对其分化的影响.并与ACP的作用进行比较;将缓释微粒植入大鼠股部肌袋.通过X线、组织形态学观察评价缓释微粒的异位成骨能力。结果缓释微粒大小为100nm左右.具有典型的无定形球形面貌。开始时为快速释放期.随后呈缓慢持续释放。缓释微粒能显著促进MSC的增殖和分化,植入大鼠股部肌袋12周.材料大部分降解.有明显的骨形成。结论ACP可作为rhBMP-2合适的缓释载体材料.生成的纳米缓释微粒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和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无定形磷酸钙(ACP)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ACP)纳米缓释体并观察其细胞毒性,为进一步体内植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湿化学法合成rhBMP-2/ACP纳米缓释体;兔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rhBMP-2/ACP纳米缓释体进行体外复合培养,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增殖及功能表达,检测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材料浸提液对兔BMSCs的生长无影响,其细胞相对增殖率在100.2%~102.5%之间,细胞毒性评级为0级;BMSCs于复合材料表面的黏附、生长速度、形态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rhBMP-2/ACP纳米缓释体无细胞毒性,复合培养不影响BMSCs的正常生理功能,细胞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无定形硫酸钙(ACP)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ACP)纳米缓释体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为新型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方法] 对材料分别进行体外溶血实验、微核实验、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皮内刺激反应实验和短期肌内埋置试验、骨内植入实验.[结果] 材料浸提液对兔血无溶血现象,对小鼠骨髓细胞无遗传毒性作用,未引起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兔热原反应、兔皮内刺激反应;兔短期肌肉埋置、骨内植入后局部无明显炎症反应、无组织坏死,材料逐渐发生降解,能与组织有机融合.[结论] rhBMP-2/ACP纳米缓释体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符合IS010993、GB/T16886规定的体内植入物的生物学评价标准,可作为骨修复替代材料用于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