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肺癌供血支气管动脉(BA)开口的定位价值.方法:对8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行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BA-CTA),利用容积显示(VR)融合技术,将动脉像(含肺癌供血支气管动脉、主动脉及肺癌原发肿块)、支气管像及胸廓像三者融合在一起,以气管分叉下缘为圆点建立坐标系,对肺癌供血支气管动脉开口位置进行冠状三维立体定位;再以BA开口所在横断图像逆时针倾斜45°角建立坐标系,明确开口所在血管壁位置.结果:86例中有78例106支BA能显示清晰,通过VR融合像能直观显示出开口所在冠状位的坐标位置以及横断面所处血管壁的位置.其中72支BA开口于第一象限,3支开口于第二象限,31支开口于第四象限;25支发自降主动脉前壁,58支发自降主动脉右侧壁,7支发自降主动脉后壁,12支发自降主动脉左侧壁,2支发自右侧锁骨下动脉,1支发自左侧颈总动脉,1支发自右侧甲状颈干.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肺癌供血支气管动脉及其分支,明确了支气管动脉开口的位置,为支气管动脉插管介入治疗肺癌提供准确而有价值的定位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骨斑点症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对6例患者均行全身骨X线检查,4例行CT与MRI检查.结果:6例患者发病均较广泛并双侧对称,病灶呈大小不等的圆形,类圆形硬化结节.大部分病灶位于骨松质内,并与骨小梁走行一致,少部分位于骨皮质内.相邻关节软骨无异常改变.结论:骨斑点症X线、CT、MRI表现均具有特异征象,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意义及血管内溶栓治疗的效果. 方法 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急腹症病人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后,采取取栓加洛栓治疗. 结果 6例病人溶栓均获成功,血管再通.2例术后恢复良好,2例治疗后肠梗阻症状未缓解行坏死肠管部分切除,2例病人洛栓时间较晚分别于术后29、35小时死亡. 结论 发病早期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DSA)或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GTA),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发病9小时内)血管内治疗可避免肠坏死的发生,提高本病治愈率(66.6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其中38例接受PVP联合IMRT(PVP+IMRT组),38例接受单纯PVP(PVP组),30例接受单纯IMRT(IMRT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SINS)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3组患者疼痛、脊柱稳定性和功能状态,观察治疗不良反应及局部进展情况,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状况分析,Cox模型评估各临床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后6个月3组局部进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90,P=0.061);治疗后1、3、6、12个月,3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PVP+IMRT组疼痛较IMRT组改善明显(P0.016 7),各组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 7);PVP+IMRT组及PVP组组内治疗前和治疗后KPS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33),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 7);治疗后1、3个月3组间SINS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VP+IMRT组与PV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3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脑或内脏转移、KPS、内科治疗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PVP+IMRT治疗脊柱转移瘤能更好缓解疼痛,维持椎体稳定,改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CT与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像学表现,比较CT与MRI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同时进行CT与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并应用配对X^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0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的CT和MRI表现存有不同差异。对椎间盘早期退变、中度及重度突出的椎间盘与硬膜囊分界的清晰度MRI优于CT;对椎间盘膨出和/或突出、椎间隙狭窄的诊断价值和轻度突出的椎间盘与硬膜囊分界的清晰度MRI同CT差异不大;对椎间盘积气、髓核钙化、椎间盘突出分型的诊断价值CT优于MRI。结论CT与MRI2种检查方法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诊断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橙黄酮对胃癌细胞AGS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用2.5,5和10 μmol·L-1的异橙黄酮处理胃癌AGS细胞,另设阴性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DMSO.应用CCK-8、EDU和流式细胞数检测各组AGS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情况;分子对接技术明确异橙黄酮的可能作用靶点;Western blo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适形放射治疗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椎体溶骨性转移瘤68例患者资料,A组38例接受PVP联合适形放射治疗方案,B组30例接受单纯适形放射治疗方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缓解度、脊柱稳定改善度、体能状况及中位生存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SINS)、体能状况评分(KP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脊柱稳定改善度和体能状况进行评价;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两组患者的生存分析。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l、3、6、12个月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的脊柱SIN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能状况评分(KPS)A组患者与B组比较治疗后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椎体转移瘤,PVP联合放射治疗比单纯放射治疗更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维持椎体的稳定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中晚期肺癌介入治疗前后MSCT灌注成像灌注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9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行MSCT灌注成像,采用电影技术对瘤体中心层面进行动态灌注扫描,计算瘤体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测量并比较介入治疗前后各项灌注参数的变化,并在介入治疗3个月后行常规CT检查观察肿瘤形态变化。结果:24例肺癌介入治疗后,肿瘤BF、BV降低,MTT显著升高,PS变化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观察瘤体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缩小;5例肺癌BF、BV、MTT、PS均无明显变化(P0.05),3个月后随访观察瘤体显示不同程度增大或无明显变化。结论:肺癌介入治疗前后MSCT灌注成像灌注参数变化在肿瘤疗效预测方面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 13岁。发热、咳嗽、胸闷 5d。体格检查:体温39℃,胸廓对称,右肺呼吸动度及触觉语颤减弱,右下肺呼吸音消失,叩诊呈浊音。实验室检查:WBC7. 5×109 /L,ESR68mm/h。CT检查:平扫示右侧胸腔内下背部胸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大小约 10cm×8cm×8cm,边缘光滑,密度均匀,CT值 41HU。增强扫描见肿块呈中等度不均匀强化,CT值65HU,内部有坏死区(图 1 )。相邻肋骨骨膜增生 (图 2 )。下叶受压不张、向前上方移位。胸腔内有少量积液。手术见右下胸壁内侧有一 10cm×8cm×8cm大小肿瘤,质脆,右肺下叶受压不张。病理切片示肿瘤细胞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