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的置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间采用椎弓根螺钉置钉法治疗的39例脊柱侧弯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钉(3D组)18例,常规徒手置钉方法置钉(徒手组)21例。记录并比较2组的置钉时间、置钉出血量、置钉透视次数、置钉等级及准确率、置钉可接受率、置钉并发症和主弯矫形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术中置钉,术后徒手组4例出现并发症,治疗后症状消失,3D组无相关并发症出现。3D组的置钉时间、置钉出血量、置钉透视次数少于徒手组,置钉等级及准确率、置钉可接受率均优于徒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和徒手组主弯矫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可显著降低置钉难度、优化术中置钉操作、提升置钉效果,是一种较好的置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4—2019-02诊治的7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6例采用PCVP治疗(观察组),39例采用传统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双侧分布情况、骨水泥渗漏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7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5.5(5~7)个月,无椎弓根刺破、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注入量较对照组多,骨水泥渗漏例数较对照组少,骨水泥双侧分布情况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而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增加骨水泥注入量及双侧分布率,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术后可取得良好恢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半限制型Activ-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7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Activ-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并获得随访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共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32~62岁,平均45.2岁。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edic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活动障碍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N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术后症状改善程度,比较手术前后的颈椎曲度、手术节段活动度变化,观察统计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7.8个月,JOA脊髓功能评分从(8.5±2.5)分增加至(14.8±1.5)分,NDI评分从(24.8±6.9)分下降至(7.3±4.8)分,颈部VAS评分从(6.8±1.3)分下降至(1.2±0.4)分,上肢VAS评分从(7.4±1.2)分下降至(1.1±0.4)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置换节段活动度从术前平均(9.6±4.3)°增加至末次随访时平均(10.8±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整体曲度术前为(12.9±10.5)°,末次随访时为(15.4±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半限制型Activ-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有效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和活动度,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背景: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术置钉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钉可降低手术难度,优化置钉操作,提升置钉效果,具有显著优势。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钉在特发性脊柱侧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治疗的17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术中应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钉(3D组),9例术中常规徒手置钉(常规组)?术后采用CT扫描螺钉位置评估置钉等级与可接受率;比较2组置钉时间、术中X射线透视次数、置钉出血量、置钉等级、置钉可接受率、二次置钉率、主弯矫形率和置钉相关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置钉操作,术中无置钉相关的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出现。常规组术后出现1例背部疼痛,1例下肢疼痛,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②3D组置钉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X射线透视次数、置钉出血量小于常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3D组置钉等级、置钉可接受率优于常规组,二次置钉率小于常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2组主弯矫形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提示特发性脊柱侧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矫形过程中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钉可降低置钉难度,提升置钉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Activ 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7月至2012年9月,76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接受Activ 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置换组)或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手术(融合组).其中置换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32~62岁,平均(45.2±6.2)岁;融合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33~60岁,平均(45.8±6.4)岁。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6、12、24个月,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及影像学评估。结果:7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2个月。颈痛、上肢痛的VAS评分及JOA评分,术后均有改善(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F-36躯体评分、精神评分术后均有明显上升(p<0.05),置换组优于融合组(p<0.05).置换组术后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屈伸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中1例患者在6个月时椎体后缘周围出现异位骨化,1年随访时暂无融合现象;融合组中1例患者发生邻椎病并接受二次手术治疗。结论:单节段Activ 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早期临床效果满意,能减少邻近节段退变,远期效果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患者进行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的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3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收治的44例患者为不稳定性的骨折,选取长节段的手术治疗;B组收治的39例患者为稳定性的骨折,采用保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病变椎体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病变椎体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结论针对患者的骨折类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能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脊髓及/或延髓的退行性疾病,是以充满液体的异常空腔为特征的脊髓内异常液体积聚状态。最常见于颈段,在某些病例可向上延伸至延髓和脑桥(延髓空洞症)。多伴随颅颈交界畸形如Amold—Chiari畸形(ACM),也可由外伤、感染及肿瘤引起。脊髓空洞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无定论,以Gardner的脑脊液冲击学说和Williams的颅内与椎管内压力分离理论影响较广泛,但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解释本病的所有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