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索锁定螺钉拆除困难的术中对策及初步原因分析。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7年4月我科9共15个锁定螺钉拆除困难术中5种处置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使用反功取钉钻取出拔除困难的螺钉每枚平均耗时25min,使用牙科精钢磨钻拔除,每枚平均耗时约35min,使用锋钢钻头拔除每枚平均耗时约45min,将接骨板螺钉一同摇晃到拔除耗时110min。从对侧使用空心钻沿螺钉拧入,耗时约60min。结论术中出现锁定螺钉拆除困难联合使用5种处置方法可以安全有效拆除锁定螺钉。严格按照操作要求使用锁定螺钉可以预防减少锁定螺钉拔除困难。  相似文献   
3.
股骨远端骨折一般为高能量创伤所致,往往呈粉碎性,常累及关节面,给手术内固定带来很大的困难,使内固定的稳定性常得不到保证。在功能锻炼时亦因内固定不够坚强,往往失去最佳时机。本院从1999年9月至2002年9月使用股骨髁上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克服了以上的困难,取得了良好的疗  相似文献   
4.
对13例胫骨骨折行接骨板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患者予骨折断端间富血小板血浆( PRP )注射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有效率92.31%。骨折断端间注射PRP能有效促进骨缺损修复,加快新骨形成,提高新生骨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常人T4~T12肋骨头与相应椎体椎管解剖学及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正常人肋骨头和相应椎体及椎管的解剖学及影像学关系。方法:解剖测量组(A组),解剖10具正常成人尸体脊柱标本,测量各节段肋骨头对椎体遮挡率(即双侧肋骨头前缘连线到椎管前壁距离与椎体前缘到椎管前缘距离百分比),以及胸椎前路置钉时最大前方安全角度以及最大后方安全角度(最大前方安全角度即以肋骨头为参照物前路牢固置入螺钉时可向椎体前方形成的最大夹角;最大后方安全角度即以肋骨头为参照物置入螺钉时螺钉不进入椎管可向椎体后方形成的最大夹角);影像测量组(B组),测量30例健康成人胸椎CT平扫片,测量CT照片上各节段肋骨头对相应椎体遮挡率、胸椎前路置钉时最大前方安全角度以及最大后方安全角度。结果:两组肋骨头对相应椎体遮挡率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从T4约30%到T12约-0.4%),越往头侧肋骨头相对于椎体越靠前,越往下胸椎肋骨头定位相对靠后;前方最大安全角度渐增加(T4约27°到T12约38.3°,P<0.05),后方安全角度逐渐减小(T4约23°到T12约-9°,P<0.05),A、B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CT片的测量肋骨头和相应椎体椎管的关系可指导胸腔镜辅助下胸椎前路手术置钉,在上段胸椎椎体前路置入螺钉时可考虑部分去除肋骨头,在下段胸椎前路置入螺钉时在肋骨头前缘可安全置入螺钉。  相似文献   
6.
使用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骨水泥抗生素链珠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1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一例需取出原内固定物重新或者更换固定材料.该方法可作为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8.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由于老年人多合并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给治疗带来了困难。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合并较重的骨质疏松和内科疾病的股骨粗隆问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的方式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 ,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通过对 16例有不同程度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病例 ,施行内踝上筋膜皮瓣作修复治疗。结果  16例中 14例完全成活 ,1例有部分坏死 ,失败 1例。结论 经细致的手术操作 ,妥善的术后护理 ,使用内踝上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 ,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经后路切开复位、双头加压螺纹钉内固定 +股方肌骨瓣植入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5 6例 ,经 2~ 5年随访 ,优良率 89% ,股骨头坏死率 5 .3 % ,认为此手术操作方便、简单 ,疗效确切 ,可促进骨折愈合 ,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