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耐受性的探讨(附186例临床分析)附属医院骨科刘锦波,徐小峰,沈铁城,袁盛茂股骨颈和粗隆间骨拆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因而,正确处理好老年人髋部骨折有着重要的意义。积极的手术治疗,有利减少卧床时间,恢复伤肢的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并...  相似文献   
2.
背景:以往的研究显示单一改变脊髓损伤区域某一基因表达或者某一细胞的状态,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无显著影响,而大量证据表明调控脊髓损伤后紊乱的细胞微环境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目的:对脊髓损伤前后细胞微环境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多种细胞之间的相互调控以及细胞外组分对损伤神经修复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y,glial cell,neuron,immune cell,neural stem cell,extracellular matrix,cytokine,extracellular vesicle,regeneration”。文献检索的时间范围为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最终筛选出64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后,在细胞微环境的细胞组分中,占比最高的胶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神经元的相互调控作用最为关键。②在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外组分中,利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水凝胶模仿天然细胞外基质,可有效模拟和重建损伤区域内的细胞微环境,促进轴突伸长。③在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外调节因子中,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等加剧了细胞微环境的炎症反应,应用受体抑制剂或阻断相关通路抑制上述促炎因子的表达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在脊髓微环境中增加白细胞介素10等抗炎因子的表达,抑制损伤区域炎症发展的研究也陆续出现。④最近被重视起来的细胞外囊泡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在细胞微环境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⑤文章揭示了脊髓损伤后细胞微环境中的包括细胞组分和细胞外组分之间的多组相互调控关系,证实了细胞微环境中各组分之间所发挥的神经修复作用并不是孤立的。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脊髓损伤后运动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A)表达的变化,用改良Allen重击法损伤SCI组动物T12脊髓,按伤后存活时间再将动物分为脊髓损1 d组、2 d组和5 d组。各组动物的脊髓切片经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光镜观察TrkA及NGF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表达的变化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NGF免疫反应阳性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程度,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TrkA及NGF的表达随脊髓损伤后动物存活时间的延长逐渐上调;脊髓白质和灰质内尤其是皮质脊髓束内GFAP及NGF阳性胶质细胞明显增生;与此同时,室管膜细胞内亦可见明显的NGF免疫反应产物。上述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可刺激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表达TrkA及NGF,通过自分泌维持受损神经元的存活;损伤部位反应性增生的胶质细胞亦可产生NGF,通过旁分泌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或皮质脊髓束的轴突末梢,以维持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及促进皮质脊髓束的再生;适时补充外源性神经营养素或改变损伤局部的微环境将有利于受损脊髓的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是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经手术治疗者大多疗效满意 ,但少数病人术后症状复发 ,极少数病人初次手术即未能成功 ,需再次手术。作者统计 1985年 1月~ 1998年 8月椎间盘手术 94 2例 ,因第一次手术失误 ,导致疗效不满意而再手术者 37例 :本院初次手术后复发 2 8例 ,再手术率 3.1% ,外院转入 9例。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 ,探讨再次手术的原因及预防。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7例中男 2 7例 ,女 10例 ;初次手术年龄 2 1~ 6 6岁 ,平均 38.6岁 ,再手术年龄 2 2~ 6 7岁 ,平均 4 2岁 ;两次手术间隔 14天~ 10年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T H A )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患者髋关节行中大直径股骨头T H A ,其中金属-聚乙烯假体15例 ,陶瓷-陶瓷假体21例.术后定期随访 ,行髋关节功能检查和X射线检查 ,采用 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 ,无髋关节脱位、关节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X射线示所有髋关节假体位置满意 ,术后无假体松动移位现象.术后患者Harris评分较术前增加 ,优良率达92% .结论中大直径股骨头T HA治疗髋关节疾病的疗效良好 ,在髋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全绪威  梁邦强  刘锦波 《广西医学》2007,29(10):1616-1617
结肠癌肝转移的高发生率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文献[1]报告15%~25%的患者在确诊已发生肝转移,20%~35%的患者转移灶仅出现在肝脏,50%~70%的晚期结肠癌患者出现肝转移[2].如不及时治疗,仅有50%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能够生存4.8~9.8个月,2年生存率仅有3%,4年生存率为零,预后很差[3].  相似文献   
7.
Pilon骨折是关节内骨折中较难治疗的一种创伤,多系高能量损伤,骨折粉碎程度高,往往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其治疗焦点集中在修复关节面、有效维持骨折复位、早期关节活动.本院2002年5月~2005年12月共收治Pilon骨折18例,均采用HoffmannⅡ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经4~42个月(平均23个月)的随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颈前路不同植入物地颈椎体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前路减压后,不同植入物对颈椎应力的影响。方法:在八具尸体颈椎标本上,用环锯前路减压,然后分别植入ATFC、TTFC和AIBG,测试上述四种状态下C5椎体中柱和后柱的应力变化。结果:减压后C5椎体中、后柱应力增加,ATFC、TTFC植入后应力有明显减少,AIBG植入后应力减少不明显。结论:颈前路减压后椎体中、后柱应力明显增加,AIBG植入不能减少这种应力增加,而ATFC、TTFC则可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褪黑激素和甲泼尼龙对实验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 4只SD大鼠随机分 4组 ,一组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 ,另三组用Allen法中度量 (50g·cm)损伤脊髓 ,分别给予褪黑激素每公斤体重 1 0 0mg腹腔注射 ;甲泼尼龙每公斤体重 30mg腹腔注射和含 5 %乙醇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4h后取伤段脊髓 ,测量组织的游离铁 ,丙二醛 (MDA)和谷胱甘酞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 结果 损伤后 4h伤段脊髓组织的游离铁有明显的升高 ,导致MDA大量生成 ,组织GSH px活性升高 ;褪黑激素和甲泼尼龙能降低脊髓损伤后游离铁的释放 (P <0 .0 5) ,减少MDA的生成 (P <0 .0 5) ,抑制组织GSH px活性升高 (P <0 .0 5)。 结论 褪黑激素和甲泼尼龙能同样减轻脊髓损伤后游离铁浓度升高触发的氧化作用和脂质过氧化反应 (P <0 .0 5)。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