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补肾中药对雄激素致不孕大鼠卵巢核仁组成区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补肾中药对雄激素致不孕大鼠卵巢核仁组成区蛋白的影响。用SD雌性大鼠幼仔,出生9d龄注射丙酸睾丸酮,制成雄激素致不孕大鼠(ASR)模型。80d龄灌服补肾中药水溶液两周。100d龄心脏灌注处死。以核仁组成区蛋白嗜银染色(AgNOR)和增殖细胞核杭原(PcNA)为指标,观察卵巢颗粒细胞、间质腺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补肾中药能够使ASR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卵泡发育。治疗组的AgNOR和PcNA计数明显高于模型组,而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补肾中药的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了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功能的结果,从而促使卵巢颗粒细胞发育、卵泡成熟。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要为妇女生殖健康创新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45年来,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在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针刺促排卵的研究,通过观察血雌激素和中枢β-内啡肽(β-EP)的关系,提出了针刺通过耗竭中枢β-EP而促排卵的新认识,认为针刺促排卵的主要适应症是青春期月经失调,并将针刺成功地应用于治疗神经性厌食;补肾化痰的俞氏温补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被证实是通过提高血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并诱发排卵而起作用;益肾化瘀的天癸方是通过降低患者及动物模型的雄激素和胰岛素,引起以中枢阿片促黑激素皮质素原、神经肽Y和瘦素受体为主的神经-内分泌-代谢网络调节而发挥促排卵和减肥作用,对高胰岛素型PCOS有良效,并在研究中提出了对PCOS分类的新设想;益肾清火的更年春通过提高中枢与周围组织的雌激素受体及其mRNA表达来调节围绝经期妇女的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网络而获优越疗效.这些研究表明,疾病是外环境影响下患者生命网络的某些主脉失调所致,而且亚健康状态的妇女具有初步网络失控的现象,中西医结合将为女性生殖医学研究找到捷径,调控生命网络是防病治病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3.
姬广臣  俞瑾  董志强  吴根诚 《针刺研究》2003,28(2):111-114,140
目的:本实验观察炎症痛和针刺镇痛时,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部位Ⅰ型白细胞介素-1受体基因(IL-1RI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分正常组、炎症痛组、假电针组、电针组。正常对照组大鼠脚掌注射生理盐水,炎症痛各组大鼠脚掌注射2%角叉菜胶(100μL)造成炎症痛模型。在角叉菜胶注射3hr后大鼠处于一种稳定的痛敏状态。电针组大鼠于造模前电针将致炎侧“足三里”和“昆仑”穴30min,假电针组大鼠给予同样处理但不通电。实验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脚掌注射角叉菜胶3hr后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部位IL-1RI mRNA表达的变化及针刺对其的影响。结果:致炎后3hr大鼠痛阈显著降低,大鼠PAG部位的IL-1RI mRNA表达显著增加,假电针组大鼠该部位的IL-1RI mRNA表达与炎症痛组相比无显著变化,而电针组大鼠该部位的IL-1RI mRNA阳性细胞数与假电针组相比显著减少。结论:炎症痛可引起大鼠PAG部位的IL-1RI mRNA表达增加,而电针镇痛则抑制炎症痛引起的大鼠PAG部位IL-1RI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比较EM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与正常对照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形态的差异。方法:采用改良EM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类型,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差异。结果:正常对照子宫内膜细胞及EM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分离培养成功率分别为91.67%、93.75%和75.00%。EM异位、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与正常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大小相似,但EM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染色质增多,核增大。EM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较EM在位及正常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小,且细胞膜表面有较多的微绒毛和胞浆突起。结论:注意取材方式,采用改良原代培养方法,可以提高EM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培养成功率。EM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超微结构与正常妇女及EM在位子宫内膜细胞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5.
应激对女性健康尤其是生殖内分泌方面影响很大,俞瑾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女子以肝为先天",并结合自身50余年的临床细心观察,提出女性应激综合征这一概念,并按严重程度将其分级,提出逐级诊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电针对关节炎大鼠脊髓背角环氧合酶-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工作试图通过观察慢性炎症痛大鼠脊髓背角环氧合酶(COX)-2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脊髓背角COX-2是否与电针镇痛的作用机制有关。方法 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模型上,采用行为学和免疫组化技术两种方法,观察电针治疗后不同时相点关节炎大鼠的痛敏评分及脊髓背角COX-2蛋白的表达,并与正常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加以对照。结果 电针能明显减小关节炎大鼠痛敏评分的绝对值,多次电针具有显著的累积效应;并且随着电针治疗次数的增加,大鼠脊髓背角COX-2免疫阳性细胞数显著下降。结论 电针阳陵泉和昆仑两穴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并同时抑制其脊髓背角COX-2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中药更年春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围绝经期是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通过讨论而用以代替妇女更年期名称的建议。这个过渡时期又可分成过渡绝经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绝经后10年),一般起始于40岁,实际上妇女卵巢内的始基卵泡在35岁后即明显减少,生育能力也明显下降。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5%,其中妇女过半数;我国妇女的平均寿命在1993年已达75岁;以北京市为例,  相似文献   
8.
中药治疗先兆流产对血浆β-内啡肽和胎盘内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先兆流产时血浆β内啡肽(βEP)和胎盘内分泌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补肾益气、止血安胎法治疗40例有反复自然流产史的先兆流产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βEP及促性腺释放激素(GnR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孕酮(P4)水平,并选择正常早孕和不全流产患者作为对照。结果:先兆流产患者血浆βEP值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相应孕周水平(P<001),GnRH、HCG和P4则明显低于正常值(P<001)。经过中药治疗后,先兆流产症状消失,36例患者足月分娩,其孕10~12周时上述4项测定值与相应正常孕周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治疗先兆流产有调节血浆βEP和胎盘内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针促排卵和血β-EPIS、手部皮肤温度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电针刺激可以促进排卵,可以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月经失调和不孕症,我们在电针后手部皮肤温度上升者针麻效果较好,和针刺可引起人体β-内啡肽在血中水平变化报道的启示下,曾报道电针促排卵的效果和体内雌激素作用水平及电针后手部皮肤温度变化(Hand Lempertuve changes after dec-tro-acupuncture、简称HTCEA),血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β-Endorphin-like immunoreaactive substtamces,简称β-EpIS)变化有一定关系。本文对以上结果作进一步探讨。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枢神经系统参与肥胖调节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丘脑是调节摄食行为和能量平衡的关键部位。脂肪组织分泌的leptin(瘦素 )通过下丘脑内侧基底部的受体 ,正调神经肽YmRNA、负调阿黑皮素原 (POMC)mRNA的表达 ,抑制食欲和进食 ;而下丘脑外侧部的黑素细胞凝聚素、增食欲素 (orexin)则刺激进食。两者共同调控能量自稳态 ,参与肥胖的调节。进食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亦相互作用构成下丘脑能量调节网络 ,探讨网络构成及作用的分子机制是未来研究肥胖发生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