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0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在分化型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与观察组59例,两组均行甲状腺癌根治手术+Ⅵ区淋巴结清扫,观察组在术中给予纳米炭作为淋巴结示踪剂,对照组在术中给予亚甲蓝作为淋巴结示踪剂。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起始示踪时间、Ⅵ区淋巴结清扫数量、血钙水平、甲状旁腺素水平、误切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复发率。结果 (1)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起始示踪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其Ⅵ区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3)两组手术后的血钙水平、甲状旁腺素水平均较手术前降低(P0.05),但在手术后,观察组的血钙水平、甲状旁腺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4)组间误切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5)组间术后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8h、12h、24h、48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6)术后随访1年、2年,观察组的1年复发率、2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炭作为淋巴结示踪剂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中,可对患者Ⅵ区淋巴结予以更好地显示,可彻底清扫Ⅵ区淋巴结,减少术后肿瘤复发,还可有效减少误切,减轻手术操作对患者血钙及甲状旁腺素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于甲状腺癌根治术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纳米碳混悬液示踪技术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5~10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科室治疗的68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未使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对照组)32例,使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示踪组)36例,均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患侧和(或)对侧中央区(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比较2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和示踪组分别清扫中央区淋巴结205枚和324枚。其中,对照组手术清扫中央区淋巴结(6.41±1.56)枚/例,示踪组为(8.99±2.24)枚/例,多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0.6%(13/32),与示踪组(47.2%,17/3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2),但示踪组喉返神经内侧区的淋巴结转移率(38.9%,14/36)高于对照组(12.5%,4/32),P=0.029。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切口出血发生率、一过性低血钙发生率及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均无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发生。结论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可明显提高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的清扫数目,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从而对肿瘤进行准确的分期,以指导术后治疗,同时不增加(或延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方法4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纳米碳组和常规手术组,各20例。纳米碳组采用纳米碳示踪剂,常规手术组采用常规手术。比较两组的甲状旁腺误切率。结果纳米碳组患者中发生1例甲状旁腺误切,误切率为5%,常规手术组发生7例误切,误切率为35%,纳米碳组误切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碳示踪剂能够降低甲状旁腺的误切率,保护甲状旁腺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摘要目的重组人体红细胞生成素(rhu Epo)临床常用于治疗贫血。但经rhu Epo治疗后的癌症病人生存率会降低,并已经发现病人的肿瘤组织中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相似文献   
5.
肝脏纤维化进展和恶性病变发生时病灶组织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量会发生明显改变,测量肝组织血流量对于检测肝脏组织病变进展和监测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价值。PET/CT是将PET与CT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解剖、功能和分子成像的先进成像设备。采用PET/CT和正电子核素示踪剂能够无创、精准获得肝脏组织总血流量,以及肝动脉、门静脉所占的血流量比例。特别是采用动脉输入图像派生法替代传统采集动脉血样的方法后,使得测量肝脏血流量的方法更加简便,因此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前期研究和临床研究。就无创PET/CT分子成像设备测量肝脏总血流量以及肝动脉、门静脉血流量的方法和应用进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纳米炭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甲乳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使用纳米炭示踪剂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淋巴结进行常规清扫,观察组在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后对淋巴结进行清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转移数及手术前后的甲状旁腺素和血钙水平、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均较对照组多(均P<0.05),两组术后淋巴结转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 P=0.002);两组手术前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0.71, P=0.27、0.48),观察组术后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t=-4.6、2.50, P=0.000、0.015),低钙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0.46, P=0.001)。结论:纳米炭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可保护甲状旁腺,使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对甲状腺癌手术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中不同染色情况的淋巴结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乳腺癌患者92例,以亚甲蓝为示踪剂,根据92例乳腺癌患者SLNB中淋巴结染色情况的不同分为无染色组、完全染色组和染色不均组,病理检测3组患者淋巴结的肿瘤转移情况并作比较。结果92例乳腺癌SLNB共取得淋巴结256枚,平均每例患者2.8枚,无染色组(80枚)肿瘤转移率为13.8%,完全染色组(112枚)肿瘤转移率为43.8%,染色不均组(64枚)肿瘤转移率为62.5%,3组间肿瘤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SLNB中染色不均的淋巴结最易出现肿瘤转移,其次为完全染色的淋巴结,染色淋巴结附近看到的未染色淋巴结也有肿瘤转移的可能,宜一并切除送检,有利于降低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8.
张宝石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2):234-235,237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术(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PET)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蓬勃发展起来一项功能性显像诊断技术。目前,这一功能性影像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各种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早期疗效评价等方面中的应用日趋成熟。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即PET示踪剂的开发利用是PFT显像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PET显像中应用最广泛的示踪剂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随着国内夕各类新型示踪剂的不断研制开发应用,PET显像已经逐步打破了18F-FDG单一应用的局面。本文就目前PET示踪剂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荧光磁性纳米粒子体外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高效体外示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系的方法。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29、CD90和CD45表达情况,用诱导剂诱导干细胞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能力,采用普鲁士蓝染色,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磁共振成像仪观察荧光磁性纳米粒子标记的干细胞体外成像效果。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CD29、CD90和CD4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69%、90.28%和0.72%;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油红O染色结果均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功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普鲁士蓝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和磁共振成像表明荧光磁性纳米粒子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好的成像效果。结论:荧光磁性纳米粒子作为示踪剂可以在体外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干细胞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体内细胞示踪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内细胞示踪技术被运用于医学研究中。目前常用的体内示踪技术包括核素成像、磁共振成像、光学成像等技术,这些成像的方式在特异性、敏感性、操作方式等方面都各有特点。在运用这些技术的时候,研究者需要根据成像的要求、实验对象、成像目的等综合因素,并结合各种成像的特点来考虑。本文就现有的体内细胞示踪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