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rhGM—CSF对小鼠口腔粘膜损伤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rhGM-CSF对TMX致实验性小鼠口腔粘膜损伤的疗效。方法:按随机分组原则将501只昆明种小白鼠分成8组,分别在相应时间给予不同药物(MTX,CF或rhGM-CSF)的处理因素,于第1-10天光镜下观察小鼠口腔粘膜的病理改变和积分情况。结果:IDMTX致口腔粘膜损伤病变率(45%-63%)和积分率(19.4%-56%)较其它组高,且死亡率很低(小于5%);IDMTX+GM0(或GM2)组的口腔粘膜损伤病变率(30.53%和30.99%)和积分率(19.47%和17.25%)比IDMTX组(55.56%和36.31%)明显减少,且溃疡严重程度较轻,二者相差显著(P<0.01)。结论:IDMTX致小鼠口腔粘膜损伤模型可以用于粘膜损伤的研究;rhGM-CSF可以减少MTX致小鼠口腔粘膜损伤,并促进粘膜损伤恢复。  相似文献   
2.
rhGM-CSF对小鼠口腔粘膜损伤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hGM-CSF促进口腔腔溃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体外培养的胎儿口腔粘膜成纤维细胞,用rhGM-CSF刺激成纤维细胞后第2、4、6天用细胞计数及^3H-胸腺嘧啶掺入法(^3H-TdR)测定其增殖情况,结果rhGM-CSF对胎儿口腔粘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DNA合成有刺激作用,在80-100ng/ml时,细胞生长达到最佳状态,过高浓度rhGM-CSF的刺激作用反而下降。结论:rhGM-CSF可以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及DNA合成促进口腔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人脐血中不同的前体细胞扩增树突状细胞(DCs),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CD34^ 细胞,以GM—CSF、TNF-α、FL、SCF和IL-4诱导生成DC;用Ficoll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2h贴壁后的细胞,以GM-CSF、IL-4和TNF-α诱导生成DC。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表面标志(CDla、CD80、HLA-DR),并检测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人脐血CD34^ 细胞和贴壁细胞体外诱导生成的细胞均具有典型的DC形态特征,表达高水平的DC分化抗原CDla,MHCⅡ类抗原递呈分子HLA—DR和CD80共刺激分子,并具有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前者扩增DC的效率更高。结论 从人脐血CD34^ 细胞和贴壁细胞均可诱生出功能性DC,是DC理想的组织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喋呤连续24h 静脉滴注,第36h 四氢叶酸钙解救治疗、充分水化、碱化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毒付作用观察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科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8例随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大剂量甲氨喋呤连续24h 治疗,经采取干预措施后,观察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总结治疗后毒付作用的发生率,并对是否充分水化、碱化、解毒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口腔及消化道粘膜损坏、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坏、轻度骨髓抑制是大剂量甲氨喋呤连续24h 治疗的常见反应,充分水化、碱化、解毒的患者的口腔及消化道粘膜损坏较未充分水化、碱化、解毒的患者低。严格手卫生及做好无菌操作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低[1]。结论:充分水化、碱化、适宜的四氢叶酸钙解毒,严格执行化疗计划、准确执行医嘱、强化化疗护理,可提高患者耐受性,减轻毒性反应,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保证了化疗的进行。  相似文献   
5.
在临床实习医生中开展循证医学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结合国外对临床实习医生开展循证医学实践的见闻,比较分析了我国对临床实习医生培养的特点,通过介绍循证医学的概念与思想,提出在临床实习医生中开展循证医学训练的必要性,认为在临床实习医生中开展循证医学训练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教育的水平和临床实习医生的素质,使临床实习医生在临床知识的学习中变被动的知识吸纳为主动的自我教育,并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6.
人参皂甙单体Rb1对多药耐药细胞系 K562/HHT的耐药逆转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中药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人参皂甙单体Rb1,对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系(K-562/HHT)的耐药逆转作用。方法: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四唑氮盐(MTT)比色试验法。结果:Rb1在0~80 μm ol/L浓度范围内对K562/HHT未见明显毒性作用;20 μm ol/L、40 μm ol/LRb1 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4.4、7.9 倍。结论:Rb1 可以逆转K562/HHT的多药耐药性,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异基因骨髓移植是目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一个有效的方法,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则是影响移植效果的主要并发症。移植物中所含有的成熟T细胞是导致GVHD的免疫活性细胞,而T细胞的活化不仅需T细胞上TCR分子识别APC细胞所提呈的MHC-多肽复合物,还必须有辅助分子传递的共刺激信号,否则即可造成T细胞的免疫无反应状态,B7是其中最重要的共刺激分子,为此干预B7-CD28共刺激途径诱导抗原特异性的无反应状成,近年来成为GVHD预防策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中p16基因及其甲基化的检测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P16、P16甲基化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特点 ,探讨其与H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分别以免疫组化及PCR技术检测 3 3例人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16基因表达及其甲基化的水平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的p16基因表达率 (63 64 % )明显低于癌旁组织 (10 0 % ) (P <0 0 5 ) ;p16基因阳性表达率在无转移的肝癌中为 85 7% ,有转移组为 2 5 0 % ;高、中和低分化的肝癌分别为 5 2 4% ,2 8 6%和 19 1%。p16基因阳性表达在肝癌患者高分化与中和低分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转移与非转移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3 3例HCC组织中 11例发生p16甲基化 ,均伴肿瘤转移 ,其中高、中和低分化肿瘤各占 2、4、5例 ;相应癌旁组织中未发现p16基因甲基化。结论 p16基因异常表达及其甲基化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 ,47岁。 1995年 3月 15日无明诱因出现头昏、乏力、发热 ,最高体温 3 9℃ ,无咳嗽、咳痰、胸痛、咯血 ,偶有鼻出血。因头昏、乏力加重 ,当地县医院血常规示血红蛋白 68g/L ,白细胞 2 0× 10 9/L ,白细胞分类见异常细胞。经骨髓检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4月 6日来我院 ,查体 :生命体征平稳 ,中度贫血貌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瘀点、瘀斑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胸骨压痛 ( +) ,双肺呼吸音清晰 ,未闻及干湿 口罗音。心率 86次/min ,律齐 ,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柔软 ,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 ,双肾区无叩痛 ,双下肢无水肿。经骨髓…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观察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早期感染对小鼠脾脏CD8~+ T、γδT和NK细胞亚群和功能变化的影响,以将感染增强免疫细胞功能的方法作为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途径的理论基础。方法分别用5×10~4PFU(A组)、5×10~5PFU(B组)MCMV和无菌PBS(C组)腹腔注射小鼠,体内感染9 d;用1×10~4PFU(D组)、1×10~5PFU(E组)和1×10~6PFU(F组)MCMV感染离体小鼠脾脏淋巴细胞24 h和48 h,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G组)。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淋巴细胞表型和功能,ELISA检测体内感染组IFN-γ、IL-2和颗粒酶B的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MCMV体内感染小鼠后,MCMV特异性CTL,B组CD8~+ T细胞分泌的IFN-γ、IL-2和表达的颗粒酶B,A、B组γδT细胞表达的颗粒酶B、CD107a,B组NK细胞表达的CD107a水平均增加;A、B组未成熟NK细胞数减少,但成熟1阶段NK细胞明显增加;以上指标在A、B组间均无差异。ELISA结果提示A、B组IFN-γ、IL-2和颗粒酶B水平均较C组升高,且随病毒滴度增加而升高。与G组相比,体外感染24 h和48 h后D、E、F组CD8~+ T细胞表达的CD69,24 h后CD4~+ T细胞表达的CD69,24 h后F组CD8~+ T细胞分泌的IFN-γ,24 h和48 h后各感染组CD8~+ T细胞分泌的TNF-α以及24 h后D、E组CD4~+ T细胞分泌的TNF-α均增加,CD8~+ T细胞和CD4~+ T细胞各组间IL-2分泌和颗粒酶表达未见明显差异;与G相比,体外感染24 h和48 h后各感染组均可见NK细胞IL-2和颗粒酶B水平升高;以上表面分子、细胞因子和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普遍随着病毒滴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MCMV早期感染后CD8~+ T、γδT和NK细胞功能可能较前增强,这将为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