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CT3D重建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寰枢关节不全脱位69例患者的三维影像特点及诊断结果。并比较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显乐寰枢关节结构及病变的优缺点。结果三维CT重建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69例,诊断符合率100%,其中,旋转脱位37例,后脱位18例,前脱位14例,脱位合并骨折10例,显示寰枢关节上、下关节面错位69例,寰齿间隙增宽36例及齿突侧距不对称31例,并骨折29例?与MPR或MIP比较,VR与SSD法三维图像显示征象最直观清楚。结论CT3D重建能直观显示脱位的各种征象,准确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类型及脱位程度,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院对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进行了经皮穿刺CT引导下胶原酶盘内外联合注射溶解椎间盘,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多排螺旋CT对诊断小儿支气管内异物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D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21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支气管异物的小儿均经MDCT容积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小密度投影(MinIP)技术显示。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特征,并将轴位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图像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发现异物位于气管者4例,右主支气管11例,中间段支气管3例,左主支气管3例。轴位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3%、90%和91%。结合MPR和MinIP成像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可达到99%、100%和99%。结论 MD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准确判断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与相应支气管的关系,并可清晰显示伴随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常规心脏三维CT成像检查中可见国人心脏心尖部心肌存在变薄的影像改变,但未见文献报道.认识该影像征象的相关解剖及影像特征,可为临床相关学科的应用及研究提供客观基础.目的:确定国人心尖区心肌最薄点的存在,测量其厚度及位置关系.方法:解剖学观察12个体外心脏标本并利用游标卡尺测量心尖部最薄点厚度及左室心肌最厚处的厚度.选取2009-01/12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CT室进行检查的69例无明确心脏疾患患者的三维CT资料,利用三维成像技术显示心尖部结构.测量心尖最薄点、左室心肌最厚处的厚度及心尖最薄点至冠状动脉前降支的距离.结果与结论:解剖学观察显示体外心脏标本心尖部存在心肌变薄区,厚度为(1.74±0.32)mm,左室心肌最厚处为(13.07±1.48)mm;三维CT可清楚显示心尖部心肌最薄区,厚度为(1.27±0.31)mm,左室心肌最厚处为(12.02±1.66)mm;心尖部最薄点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距离为(13.70±3.78)mm.统计结果显示解剖学心尖部最薄点厚度与三维CT测量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实国人心尖区心肌变薄是一种正常解剖结构,标本解剖学及活体三维CT影像学均可清楚显示.  相似文献   
5.
三维CTA研究椎动脉与寰枢关节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显示椎动脉寰枢段(ASVA)与寰枢关节(AAJ)的效果,明确其相互关系.材料和方法:从头颈部联合血管 CTA 检查的三维影像资料中,选出颈部血管及寰枢关节无病变者 68 例.利用原始资料进行容积显示(VR),同时配合分离、融合、透明或伪彩等图像处理技术.在三维图像上观察和测量 ASVA的行程,以及与寰枢关节的相互关系.结果:68例 CTA 三维图像质量好,显示VA及AAJ结构清楚,满足本研究要求. ASVA 行程中表现为典型的 5 处弯曲者 60 例,动脉走行或大小变异 8 例.ASVA弯曲呈代偿性膨大,最宽处在第4弯曲,直径约5.6mm,两侧 ASVA 管腔大小比较,结果左侧大于右侧(P<0.05). ASVA 与寰枢关节伴行,其中两处行程稍分离,其一分离处为ASVA第 2 弯曲,居寰枢关节外缘0.0~5.4 mm;其二为ASVA第 4 弯曲,居寰椎后弓后外侧2.6~9.2mm,其测量值进行左、右侧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3DCTA清楚显示 ASVA及AAJ结构,确定其三维位置关系,为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肾素瘤又叫肾球旁细胞瘤(juxtaglomerular cell tumor,JGCT)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良性肿瘤,以分泌肾素为特征。对于其影像表现,国内文献多为个案报告[1-3],笔者回顾性分析了8例经病理证实的JGCT患者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背景:在常规心脏三维CT 成像检查中可见国人心脏心尖部心肌存在变薄的影像改变,但未见文献报道。认识该影像征象的相关解剖及影像特征,可为临床相关学科的应用及研究提供客观基础。 目的:确定国人心尖区心肌最薄点的存在,测量其厚度及位置关系。 方法:解剖学观察12个体外心脏标本并利用游标卡尺测量心尖部最薄点厚度及左室心肌最厚处的厚度。选取2009-01/12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CT室进行检查的69例无明确心脏疾患患者的三维CT资料,利用三维成像技术显示心尖部结构。测量心尖最薄点、左室心肌最厚处的厚度及心尖最薄点至冠状动脉前降支的距离。 结果与结论:解剖学观察显示体外心脏标本心尖部存在心肌变薄区,厚度为(1.74±0.32) mm,左室心肌最厚处为(13.07± 1.48) mm;三维 CT 可清楚显示心尖部心肌最薄区,厚度为(1.27±0.31) mm,左室心肌最厚处为(12.02±1.66) mm;心尖部最薄点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距离为(13.70±3.78) mm。统计结果显示解剖学心尖部最薄点厚度与三维CT 测量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证实国人心尖区心肌变薄是一种正常解剖结构,标本解剖学及活体三维CT影像学均可清楚显示。  相似文献   
8.
细菌性肝脓肿螺旋CT的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肝脓肿螺旋CT的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资料完整并经手术或治疗后证实的细菌性肝脓肿的螺旋CT表现,包括临床、平扫、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临床特点:发热或1个月内发热病史,血常规-白细胞增高;病灶单发24例,2个病灶以上15例,病灶总数57个。平扫表现:肝内低密度灶,边缘模糊或清晰,病灶内密度不均,可见环形带及分房样改变;可伴气体、结石以及胸腔少量积液。增强表现:a)动脉期表现:低密度病灶周围肝组织强化明显,而病灶本身或边缘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伴肝段一过性强化12例。b)门静脉期表现:(a)病灶呈不规则强化4例;(b)环征(单、二、三环)30例;(c)多房状征或花瓣征5例。c)延迟期表现:病灶缩小或不变,水肿带消失或模糊,脓肿壁或分隔呈“持续强化征”。结论 临床发热及白细胞增高和螺旋CT扫描病灶表现为病灶积气、动脉期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呈“环征”强化、延迟期呈“持续强化征”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故障现象 本院Somatom Volume Access CT机,在扫描中突然显示屏提示overheated gantry is disabled(机架过热,无法扫描)。经查看水冷却系统(water cooling system,WCS)柜不工作时水压表为0.7Bar(正常为1.5~2.4Bar),WCS柜工作时水压表为2.0Bar,说明冷循环系统有水压过低现象,需加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MSCTPA)对于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0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进行了胸部CT平扫和增强检查。40例肺栓塞病例中,位于右侧肺动脉主干者6例,位于左侧肺动脉主干者4例,位于右下肺动脉及其分支者15例,位于左下肺动脉及其分支者5例,两侧或单侧多部位者10例。MSCTPA上均表现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影,病灶呈圆形、卵圆形、条带状、杯口状。有时伴肺梗死、肺不张、肺部浸润、胸腔积液等改变。CT扫描两上肺动脉未见栓塞灶。结论:MSCTPA是目前诊断肺栓塞的无创伤性的最佳影像学手段,其对正确及时诊断和治疗本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