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晚期肾癌顽固性大量肉眼血尿的方法。方法对15例晚期肾癌顽固性出血病人,在治疗前检查尿常规、尿培养、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等,然后采用膀胱镜下逆行肾盂插管的方法,向肾盂内灌注抗癌药物、过氧化氢和福尔马林。结果15例病人中13例在首次治疗后出血停止,2例在第二次治疗后出血停止。无一例有严重并发症,随访12个月15例病人血尿均未再复发。结论肾盂内灌注福尔马林对于晚期肾癌的顽固性血尿虽不是一种根治方法,但却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2.
早期肾盂癌的诊断和诊断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肾盂癌的诊断和最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在诊断肾盂癌时采用B超、静注尿路造影(IVU)、逆行性肾盂造影、CT、泌尿系磁共振水成像(MRU)、输尿管肾盂镜检查等多种方法,比较各种方法对早期肾盂癌诊断的准确率。结果IVU和逆行性肾盂造影、CT、输尿管肾盂镜、MRU、B超对早期肾盂癌的诊断阳性率分别是89%、94%、80%、50%、40%和22%。结论IVU和逆行性肾盂造影是诊断早期肾盂癌最基本和最必要的有效检查方法,是其他方法不能代替的。因输尿管肾盂镜检查为有创性检查,故可作为疑难病例最后的确诊性检查方法,不宜做首选的检查方法。B超可作为普查之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研究泌尿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方式及其护理效果,探索术后护理干预的有效方式。方法 80例泌尿系统外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手术后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临床护理,对照组患者手术后采用传统护理措施进行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护理有效率和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患者满意率为9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患者满意率为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相较于对照组传统护理取得了更好的效果。结论在泌尿外科手术后要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和治疗并发症,保证术后的有效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aveolin-1和HDAC1蛋白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及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探讨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RCC、15例正常肾组织及26例癌旁组织中Caveolin-1和HDAC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51例RCC中组织学分级:高分化13例,中分化24例,低分化14例;临床分期:Ⅰ期16例,Ⅱ期20例,Ⅲ期10例,Ⅳ期5例。结果 Caveolin-1在正常肾组织、癌旁组织和R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5/15)、42%(11/26)、65%(33/51),逐渐升高(P<0.05)。在51例RCC中,Caveolin-1的阳性表达率临床分期Ⅲ期和Ⅳ期高于Ⅰ期和Ⅱ期,低分化高于中、高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Caveolin-1表达与病理学分期、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值分别为0.001、0.038和0.006,P均<0.05),随着肿瘤分期、分级的升高,Caveolin-1表达增强。RCC中Caveolin-1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所在部位均无关(P>0.05)。HDAC1在正常肾组织、癌旁组织和R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2/15)、19%(5/26)、75%(38/51),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在51例RCC中,HDAC1的阳性表达率临床分期Ⅲ期和Ⅳ期高于Ⅰ期和Ⅱ期,低分化高于中、高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肾癌组织中HDAC1表达率随肾癌TNM分期的增高和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升高。RCC中HDAC1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所在部位均无关(P>0.05)。RCC中Caveolin-1的表达与HDAC1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aveolin-1和HDAC1在RCC中高表达,可能是RCC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联合检测对判断RCC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在治疗轻中度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轻中度良性BPH合并OAB患者166例,分为轻度梗阻症状组(88例)(联合用药组48例及坦索罗辛组40例)和中度梗阻症状组(78例)(联合用药组36例及坦索罗辛组42例)。坦索罗辛组均服用坦索罗辛0.2mg,每日1次。联合用药组均口服坦索罗辛0.2mg,每日1次,索利那新5mg,每日1次,共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尿常规检查、不良事件等。结果:在轻度梗阻症状组中,联合用药组治疗后在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而残余尿无明显变化(P0.05),坦索罗辛组治疗后仅IPSS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而其他方面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后联合用药组IPSS[(9.7±3.0)分vs(15.8±3.3)分]、储尿期症状评分[(8.1±1.7)分vs(12.3±3.1)分]、Qmax[(18.6±4.1)ml/s vs(14.2±2.3)ml/s]、OABSS[(5.3±1.3)分vs(9.7±2.7)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坦索罗辛组(P均0.05),而残余尿、尿常规检查及不良事件无明显差异(P0.05);在中度梗阻症状组,联合用药组治疗后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明显优于治疗前,而残余尿无明显差异;坦索罗辛组治疗后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及残余尿较治疗前改善明显;联合用药组的OABSS优于坦索罗辛组[(4.8±1.5)分vs(6.5±2.5)分,P0.05],而在IPSS、Qmax、排尿期症状评分、尿常规检查及不良事件等方面与坦索罗辛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在治疗BPH轻中度梗阻症状合并OAB均有明显疗效,其疗效优于单用坦索罗辛,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羟基喜树碱(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4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羟基喜树碱(HCPT)20mg/50ml作膀胱内灌注,疗程为每周1次,连续8次后,改为2周1次,连续8次。以后每月1次,连续用药3年。结果随访3个月~3年,随访期间膀胱肿瘤2年内复发3例,复发率为8.82%,3年复发5例,复发率为14.71%。结论羟基喜树碱(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多电极射频对狗肾脏消融效果的急慢性病理变化及其与不同影像学间的关系。方法在急性实验组(3只),通过手术暴露双侧肾脏,分别在两侧肾脏的上、下极外侧进针进行射频消融(RFA)治疗后处死动物。慢性实验组(6只)在B超引导下对双肾下极进行消融治疗,并于实验后7、15和30d处死动物。每只动物在实验前后均行B超,CT和MRI检查,处死前再次行上述检查,并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肉眼观察急性期消融灶呈棕褐色尖端指向髓质的楔形凝固性坏死,外围绕有O.2-0.4cm的淡红色环。镜检消融灶凝固性坏死区、周围区和正常肾组织的细胞学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差异,坏死区周围炎症反应,间质血管有血栓。慢性实验随时间延长消融灶坚韧,但不随时间减小。15d始细胞核完全变性,肾组织形态结构渐消失,渐被纤维组织取代,距离消融灶边缘1cm肾组织学形态正常。消融灶大小和电极针伞镜相近。超声能准确的引导电极针到达肾内治疗区,并能观察到电极散开启状况,但不能监测损毁灶大小。MRI表现为稍短的T1,长T2信号,边界清晰。CT平扫对消融灶的辨别差,强化CT消融灶不被强化。并发症有血尿和肾包膜下小血肿。结论RFA导致消融肾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急性期消融灶和正常肾组织细胞形态结构无明显差异。RFA无严重并发症。超声能安全准确的引导电极针到达治疗部位,但不能监测消融灶的大小。MRI和强化CT能用于消融范围的随访。  相似文献   
9.
早期肾盂癌的诊断和诊断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肾盂癌的诊断和最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在诊断肾盂癌时采用B超、静注尿路造影(IVU)、逆行性肾盂造影、CT、泌尿系磁共振水成像(MRU)、输尿管肾盂镜检查等多种方法,比较各种方法对早期肾盂癌诊断的准确率。结果IVU和逆行性肾盂造影、CT、输尿管肾盂镜、MRU、B超对早期肾盂癌的诊断阳性率分别是89%、94%、80%、50%、40%和22%。结论IVU和逆行性肾盂造影是诊断早期肾盂癌最基本和最必要的有效检查方法,是其他方法不能代替的。因输尿管肾盂镜检查为有创性检查,故可作为疑难病例最后的确诊性检查方法,不宜做首选的检查方法。B超可作为普查之用。  相似文献   
10.
生物治疗预防肾癌根治术后复发和转移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干扰素α(IFN-α)和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应用预防肾癌根治术后复发和转移的远期效果。方法 136例肾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79例应用IFN-α和IL-2,对照组(B组)57例仅行根治术。同时观察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和正常人群对照。结果 肾癌患者CD4^+、CD4^+/CD8^+较正常对照值明显减低,CD8^+较正常高(P〈0.001);A组患者治疗后CD4^+升高明显高于B组(P〈0.001),CD4^+/CD8^+明显高于B组,CD8^+明显低于B组(P〈0.005),均接近正常水平(P〉0.05)。手术后B组CD4^+、CD4^+/CD8^+较术前升高(P〈0.05),CD8^+减低(P〈0.01),但均和正常组有明显差异(P〈0.005)。A组Ⅲ期3年生存率和Ⅱ期、Ⅲ期5年生存率均较B组高(P〈0.05)。结论 肾癌病人的免疫功能低下。IFN-α和IL-2联合应用可使肾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增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功能,减少复发率,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