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通过团注对比剂手动触发和自动跟踪触发得到的两组CT图像,探讨不同触发技术对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胸科医院自2013年1月—2014年6月403例行双源CT心脏大血管成像的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对比剂示踪法(Bolus-tracking),其中以手动触发(监测四腔心层面,ROI定于空气)扫描245例(A组),以自动触发(ROI定于升主动脉或降主动脉)扫描158例(B组),对A、B组图像进行对比,具体的对比内容包括,上腔静脉及右心系统对比剂高浓度伪影,心腔、大血管强化CT值。结果两组图像心腔及大血管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腔静脉及右心系统、心腔大血管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触发方式的选择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T图像质量有显著影响,手动触发扫描技术可有效消除上腔静脉及右心系统对比剂高浓度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比剂注射部位对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2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双源CT心脏大血管CTA图像,其中经上肢静脉注射154例(A组),以下肢静脉注射272例(B组),对A、B组CTA图像上腔静脉对比剂硬化束伪影,心腔、大血管CT值,右心房、右心室对比剂均匀度,心内结构及大血管显示清晰度进行对比。结果 A组图像上腔静脉内对比剂硬化束伪影评分为3.00±1.04,B组为3.96±1.08,优于A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心腔、大血管平均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心内结构、大血管、冠状动脉起源及近段图像清晰度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均高于A组(P均0.05),而右心房、右心室对比剂均匀度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比剂注射部位的选择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TA图像质量有显著影响,经下肢浅静脉注射对比剂有助于消除上腔静脉对比剂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59岁,突发胸痛2天。急诊行全程主动脉CTA,提示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并主动脉弓降部瘤样扩张(图1)。遂于心内科行覆膜支架腔内修补术,恢复良好(图2)。术后间断低热,抗感染治疗有效;术后40天高热39℃以上,持续1  相似文献   
4.
文强 《吉林医学》2011,(33):7102-7103
目的:在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心血管CT造影方法的情况下,探索一种相对有效的小儿先心心脏大血管CTA操作方法。方法:选取所做的小儿先心CTA中的300例为研究对象,共采用三种方法,每种方法100例,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方法中,方法一和方法二的成功率都在50%以下。而方法三的成功率在70%以上,有明显提高。结论:小儿先心CTA可在较好的安静条件下,根据体重和年龄变换注射造影剂的速度和总量的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MRI和病理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单发病灶22例,多发病灶4例,共31个病灶,均位于后颅窝内,其中右侧小脑半球14个,左侧小脑半球9个,4脑室下方小脑下蚓部2个,延髓4个,4脑室2个。19个病灶呈囊结节型、1个病灶呈囊肿型、11个病灶呈实质型或偏实质型。病灶囊性区呈长T1长T2信号,实性区T1WI多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其中12个病灶内见稍短T1信号,增强示实性区明显强化,囊性区无强化,3个囊结节型病灶囊壁轻度强化。DWI实性区呈低信号。MRS示胆碱峰明显升高,肌酸及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明显减低或接近消失,可见高尖的脂质及乳酸峰。结论颅内血管母细胞瘤常规MRI及功能成像表现均有一定特征性,MRI对其定位、定性均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龄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与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一站式检查方案的优化。方法 将60例70岁以上心率不齐患者,随机分为A(常规方案)、B(优化方案)两组各30例,分别进行动脉血管成像。测量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各节段的CT值及其相应平面脂肪组织的CT值以及标准差,同时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三维后处理图像质量由两名高年资放射医师进行主观评判,并记录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比较和分析两组的客观图像质量(血管CT值、噪声、SNR及CNR)、主观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等指标。结果 B组辐射剂量[(12.3±3.6)mSv]明显低于A组[(31.1±15.3)mSv](t=6.71,P<0.001)。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4,P<0.05),A组图像质量评价优良率(4~5分)占62.9%,B组占87.5%;伪影A组占27.1%,B组占12.5%;两组主动脉和股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38,P>0.05)。结论 采用心电门控冠状动脉序列和主动脉大螺距扫描序列组合的一站式扫描方式能够明显降...  相似文献   
7.
正患儿男,4岁,出生时确诊先天性室间隔缺损。3岁时于外院行室间隔修补术后康复出院。1个月前来我院常规复查,超声心动图疑似主动脉夹层。主动脉CTA:主动脉于冠窦上方层面至降主动脉左心房下缘水平,可见管腔呈双腔样改变,内见螺旋状撕裂内膜片(图1A、1B),较大破口紧贴主动脉冠窦上方,宽约11.3 mm(图1C、1D),诊断为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联合12导联动态心电图(AE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及12导联AECG检查,并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以CAG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SCT、12导联AECG及两者联合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MSCT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9%、87.18%、86.95%、90.19%、82.93%;AECG诊断冠心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24%、84.61%、81.52%、87.50%、75.00%;两者联合诊断准确度显著高于MSCT及12导联AECG,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血管成像联合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提高冠心病诊断准确性,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VIP CT图像对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以提高检出率。方法:工作站上盲法阅读有肺小结节的CT图像102份,观察薄层CT图像和VIP CT图像的轴位和冠状位,计算检出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小结节VIPCT图像漏诊5例,薄层CT图像漏诊33例,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VIP CT图像对肺小结节的检出率高于薄层CT,可以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薄层CT多征象联合多平面重组(MPR)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TBTB)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4例接受胸部薄层CT扫描的TBTB患者并行MPR,观察病变直接与间接表现;比较轴位平扫CT(直接观察法)与其联合MPR(联合观察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直接观察法诊断TBTB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38.88%(201/517)、98.13%(1 789/1 823)、85.53%(201/235)、84.99%(1 789/2 105)及85.04%(1 990/2 340),联合观察法上述各项分别为91.10%(471/517)、98.85%(1 802/1 823)、95.54%(471/493)、97.51%(1 802/1 848)及97.14%(2 273/2 340);2种方法间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薄层CT多征象联合MPR可有效诊断TBT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