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在鉴别诊断肝癌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价值。方法 33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其中肝癌25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例,行宝石CT的能谱扫描模式(GSI)扫描,获得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能谱系列图像。测量病灶、正常肝组织和腹主动脉的能谱参数,并计算不同能量水平下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 noise ratio,CNR),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和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碘浓度比值(lesion-to-normal hepatic tissue ratio,LNR),对上述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肝癌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动脉期最佳单能量均为50 keV,门静脉期最佳单能量分别为70 keV、40 keV;动脉期最佳CNR分别为3.60±2.19、9.08±0.56,门静脉期最佳CNR分别为1.78±0.94、1.65±0.32;动脉期NIC分别为(0.26±0.09)mg/ml,(0.59±0.03)mg/ml,门静脉期NIC分别为(0.50±0.15)mg/ml,(0.78±0.03)mg/ml;动脉期LNR值分别为2.98±0.52,5.85±0.43,门静脉期LNR值分别为0.97±0.15,1.36±0.05。肝癌的动脉期和门静脉期NIC和LNR均低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两者两期的NIC、LNR、钙(脂肪)浓度和脂肪(钙)浓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水(碘)浓度在两期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能谱成像的单能量图像、碘基图像和碘物质定量分析对肝癌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检出和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在乳腺专用磁共振成像(DB-MRI)上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乳腺专用磁共振成像并经病理证实的4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其MRI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40例中39例显示强化(占97.5%),其中36例表现为结节样强化,3例为条状强化;1例仅见导管扩张(占2.5%),未见明显强化病灶。主要MRI表现可归纳为5种:边缘光滑结节型(55%,22/40)、边缘不光滑结节型(25%,10/40)、囊内结节型(10%,4/40)、条状强化型(7.5%,3/40)和无强化型(2.5%,1/40)。结论:乳腺专用磁共振成像可以很好地显示及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29例膝关节外伤患者,常规X线检查阴性但临床症状明显,于伤后2 h~7 d内行MRI检查。结果MRI检查显示,29例患者共31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其中股骨内外侧髁8处、胫骨平台以及平台下20处、腓骨小头1处、髌骨2处;骨髓水肿41处;11例多发损伤中"对吻"征7例,2例软骨损伤均伴有同侧经皮质型"对吻"骨折。结论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减少或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5.
王丽君  汪登斌  李志  阮玫  柴维敏   《放射学实践》2013,28(6):642-646
目的:探讨乳腺MRI对乳腺恶性肿块切除术后残留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2年9月肿块切除术后病理为恶性,需再次手术的患者共87例,再次手术前均行MRI,运用BI-RADS分类标准对MRI表现进行评估。结果:87例中28例(28/87)经病理证实为病灶残留。BI-RADS分类为Ⅱ类或Ⅲ类的共42例,4例病灶残留,其中21例患者行乳腺保乳手术;BI-RADS分类为Ⅳ类或Ⅴ类的共45例,24例病灶残留,其中4例的患者行乳腺保乳手术。MRI诊断残留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64.4%、53.3%和90.5%。MRI各种征象中导管样强化、节段性强化及结节样强化提示残留病灶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7.8%、71.4%和54.5%。结论:MRI-BI-RADS分类标准有助于乳腺恶性肿块切除术后残留病灶的评估,导管样强化、节段性强化及结节样强化提示病灶残留。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钆喷酸葡胺(Gd-DTPA)注射液和硫酸钡(BaSO4)混悬液在改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体外实验中,研究MR信号强度与两种对比剂不同浓度之间的关系,拟定出最佳的浓度配比。临床研究中,将受检者随机分组,行口服对比剂前后MRCP检查,并配合MR增强扫描,对照研究不同浓度的Gd-DTPA和BaSO4对MRCP图像中胃肠道液体信号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表明,浓度稀释10倍的Gd-DTPA和浓度为100%(W/V)的BaSO4抑制液体信号的效果理想;临床研究表明,所有病例口服Gd-DTPA稀释液后胃肠道内液体高信号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BaSO4混悬液抑制效果欠佳。结论口服稀释Gd-DTPA注射液对胃肠道液体信号的抑制效果较好。口服稀释100倍的Gd-DTPA注射液并配合MR增强扫描,MRCP成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分析CT能谱成像相关参数在肝细胞肝癌(HCC)与肝血管瘤(HH)中的差异,探讨CT能谱成像在HCC与HH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1例HCC患者和13例HH患者(17个病灶)均行能谱CT扫描,获得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能谱系列图像。分别测量病灶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从40~140keV每隔10keV的单能量平均CT值、标准差(SD,即病灶的不均质性)、碘浓度(ICpp)及水浓度值(WCap,WCpp),并计算病灶能谱曲线的斜率(Sap,Spp)、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病灶碘摄取比值 (IURpp)及碘浓度比(ICR)。结果:动脉期40~140keV能量段、门脉期40~90keV能量段HH组的各单能量平均CT值均显著低于HC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门脉期40~100keV能量段HH与HCC间的SD值差异有统计学差异,且两者间IURap、IURpp、Sap、Spp、NICap、ICap、ICpp及IC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鉴别HCC与HH的最佳能谱定量参数为动脉期50keV的平均CT值,阈值为106.87HU,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鉴别诊断两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和82.4%;其次为ICR,阈值为0.61,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鉴别诊断两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1%和82.4%。结论:CT能谱成像多参数分析有助于HCC与HH的鉴别诊断,尤其是动脉期50keV的平均CT值和ICR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影像学图像了解脑转移在颅内亚结构分布特点,探索行海马保护的全脑放疗(HA-WBRT)时海马区保护的安全边界范围。方法 分析瑞金医院2011-2016年头颅增强MRI诊断为脑转移患者,测量患者颅内距离海马最近的病灶与海马区的距离。结果 患者总数146例(男90例)共630个脑转移病灶。64例患者初诊时即发现肺癌合并脑转移,剩余82例患者从初诊至发现脑转移平均时间为(14.5±14.3)个月。小脑幕上脑转移数目为486个(77.1%),颅内最大病灶的平均直径为(12.5±10.3) mm (95%CI为10.8~14.2)。630个脑转移颅内分布情况为小脑138个(21.9%)、额叶182个(28.9%)、颞叶114个(18.1%)、顶叶78个(12.4%)、枕叶87个(12.7%)、丘脑28个(4.4%)、脑干10个(1.6%)。海马累及的概率为3.4%(5 mm)、4.8%(10 mm)、8.2%(20 mm)。单因素及多因素发现年龄>60岁患者海马累及风险显著上升(OR=11.576,P=0.042)。结论 海马区周围10 mm范围内脑转移发生概率低,行HA-WBRT可在降低认知功能损伤情况下达到控制颅内病灶效果,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能CT测量纵隔淋巴结碘浓度(IC)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肺癌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病例资料,经病理证实的纵隔淋巴结83枚(肺癌转移淋巴结20枚,阴性淋巴结63枚).所有患者术前于对比剂注射后30s行双能CT扫描,测量各患者纵隔淋巴结及主动脉的碘浓度,同时测量纵隔淋巴结短径。淋巴结碘浓度测量结果由主动脉相应数值进行标准化,计算纵隔淋巴结碘浓度的ROC曲线,得到鉴别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最佳NIC,对纵隔淋巴结短径及碘浓度与纵隔淋巴结病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纵隔淋巴结短径及标准化后的碘浓度淋巴结转移组与阴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0.05)。鉴别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最佳NIC浓度为0.13352mg/dL,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分别为75.0%、73.0%、46.9%、90.2%和73.5%。而以纵隔淋巴结短径大于1cm为标准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分别为50.0%、85.9%、83.3%、85.9%和85.5%。结合两种诊断标准,通过平行试验可将敏感度提高到87.5%;而通过序列试验则使诊断的特异度达96.2%。结论:双能CT检测有助于非小细胞性肺癌淋巴结的分期及鉴别诊断;通过淋巴结短径与淋巴结碘浓度两种方法的结合,可极大提高对纵隔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