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自噬对肾小管细胞毒性损伤后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杂化siRNA组(对照无关序列片段siRNA转染细胞)、杂化siRNA+顺铂组(对照无关序列片段siRNA转染细胞+10μmol/L顺铂溶液)、沉默Pink1+顺铂组(Pink1沉默转染细胞+10μmol/L顺铂溶液)和沉默Parkin+顺铂组(Parkin沉默转染细胞+10μmol/L顺铂溶液)。培养12 h后,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探针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结果杂化siRNA+顺铂组的细胞存活率为(88.2±2.7)%,显著低于杂化siRNA组[(101.3±3.1)%](P<0.05);沉默Pink1+顺铂组和沉默Parkin+顺铂组的存活率为(80.1±2.3)%、(79.4±3.0%),显著低于杂化siRNA+顺铂组(P<0.05)。杂化siRNA+顺铂组的线粒体膜电位和ATP含量为(0.90±0.01)、(0.82±0.01)nmol/mg,显著低于杂化siRNA组[(1.01±0.02)、(1.00±0.04)nmol/mg](P<0.05);沉默Pink1+顺铂组和沉默Parkin+顺铂组的线粒体膜电位(0.79±0.02、0.77±0.02)和ATP[(0.66±0.05)、(0.66±0.02)nmol/mg]含量显著低于杂化siRNA+顺铂组(P<0.05)。杂化siRNA+顺铂组的Pink1、Parkin、Becl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LC3Ⅱ/LC3Ⅰ的比值(1.68±0.04、1.80±0.05、1.87±0.05、2.01±0.04)显著高于杂化siRNA组(1.00±0.04、1.00±0.05、1.01±0.01、1.04±0.02)(P<0.05);而沉默Pink1+顺铂组和沉默Parkin+顺铂组的Pink1、Parkin、Becl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LC3Ⅱ/LC3Ⅰ的比值(1.17±0.05、0.69±0.05、1.37±0.05、1.43±0.02;1.22±0.04、0.57±0.06、1.39±0.03、1.38±0.10)显著低于杂化siRNA+顺铂组(P<0.05)。杂化siRNA+顺铂组的自噬阳性点数为(12.2±0.7)个,显著多于杂化siRNA组[(2.4±0.3)个](P<0.05);而沉默Pink1+顺铂组和沉默Parkin+顺铂组的荧光点数[(5.3±0.8)、(5.6±0.5)个]显著少于杂化siRNA+顺铂组(P<0.05)。结论顺铂处理可诱导HK-2细胞的线粒体自噬作用,从而改善顺铂引起的肾小管细胞毒性损伤和线粒体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nk1/Parkin蛋白的表达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肠壁血肿的CT、MRI及消化道造影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十二指肠肠壁血肿的3例患儿的CT、MRI及消化道造影的图像.结果 1例累及十二指肠降段下部及水平段,1例累及十二指肠水平段,1例累及十二指肠升段及空肠起始段;3例均造成不同程度的不全性肠梗阻,1例存在活动性出血.2例CT表现为不同的混杂等、稍高密度,1例CT表现为低密度.1例MRI表现为长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囊内无强化;1例MRI表现为等T1、混杂T2信号,增强扫描囊内可见小斑片状对比剂信号.结论 CT和MRI检查在十二指肠肠壁间血肿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同时MRI检查因其不具损伤的特性,可以作为保守治疗中疗效评估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到2015年在我院行手术确诊的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7例,所有患者术前1个月均经多层螺旋CT和心脏超声(Ultrasound,US)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心脏畸形确诊率的差异。结果 27例患者共有心脏部分畸形41处,MSCT的确诊率为(39处,95.12%)与US确诊率(40处,97.5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P=0.556);患者共有大血管部分畸形35处,MSCT确诊率(34处,97.14%)高于US确诊率(27处,77.1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32);患者共有心脏和大血管连接部分畸形35处,MSCT确诊率(34处,97.14%)高于US确诊率(25处,71.4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37,P=0.003);所有患者共有心脏畸形111处,MSCT确诊率(107处,96.40%)高于US确诊率(92处,82.8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13,P=0.001)。结论多层螺旋CT对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畸形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心脏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不同权重自适应迭代算法(ASIR-V)重组对儿童低剂量腹部CT平扫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例,腹部平扫,扫描范围:膈面至耻骨联合,扫描条件:256排螺旋CT 100 k V,自动毫安,螺旋扫描,螺距0.992,层厚5 mm,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9,ASIR-V:50%,后处理:ASIR-V按10%的间隔,在范围0~100%内重组出11组图像,层厚1.25mm,选取门静脉主干层面、肝脏下缘层面、耻骨联合层面,测量背部肌肉的CT值及标准差(SD)并计算信噪比(SNR)。由2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两名副主任医师独立评片,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采用5分制,图像评分标准:1分,图像噪声大,组织间分界不清,不能用于诊断;5分,图像质量非常好,组织间分界清晰,可以满足诊断。记录4分以上图像的ASIR-V权重范围,对两位阅片者阅片的结果一致性采用Weighted Kappa检验。结果两位医师阅片结果一致性良好,ASIR-V为40%~70%的图像均在4分以上。结论儿童低剂量腹部CT平扫技术加以40%~70%的ASIR-V重组得到的图像质量良好,对合理设置儿童腹部CT平扫的迭代权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sir-V技术在儿童胸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患儿根据Asir-V的设置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sir-V分别为30%、50%和70%。每例分别测量胸廓入口层面,气管分叉层面,心底层面背部肌肉CT值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为背景噪声指数,记录每个病例的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并根据公式换算有效剂量,比较3组SD和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值。结果 3组病例SD分别为21.74±1.39、2 1.4 2±1.6 7和2 2.0 7±1.9 9,D L P分别为(1 8.9 9±9.5 5)、(1 2.7 7±4.2 2)和(7.45±2.01)m Gy·cm,ED分别为(0.57±0.21)、(0.34±0.10)和(0.20±0.05)m Sv,3组SD值相当,任意两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ED递减,任意两组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读片结果各病例图像质量良好(≥3分),两位医师图片一致性良好。结论 Asir-V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对儿童胸部低剂量扫描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辛涛 《放射学实践》2018,(11):1207-1210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球形肺炎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2016年1月-2017年7月在本科室进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并在首次检查后2~4周行胸部CT平扫复查,确诊为球形肺炎的21例患儿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21例患儿共发现球形病灶25处, CT平扫时病灶中心区呈高密度影,中间带见环形气泡影,外周带呈环形稍高密度影,向外周延伸,密度逐渐减低, CT增强时病灶中心区动脉期明显强化,中间带未见强化,外周带轻度强化,病灶内及病灶边缘可见强化血管影,球形病灶与肺门间血管稍增粗,复查CT显示25处病灶中20处完全消失,2处呈絮状稍高密度影,3处为仅剩中心区的小斑片状稍高密度影。结论:儿童肺内球形病灶中“气泡手串征”高度提示球形肺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述 Revolution CT 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 C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CHD 患儿34例,随机分为两组,A 组17例,Asir— V:50%,B 组:17例,Asir—V:80%,两组扫描条件均为70 Kv,300 mAs,探测器宽度120~160 mm,扫描时间0.3 s,造影剂:碘海醇350 mgI /mL,用量1 mL/kg,记录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左心室的 CT 值及同层面背部软组织 CT 值,根据标准差 SD 计算各兴趣区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及对比信噪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记录每个病例的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并根据公式换算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s,ED),由两位工作10年以上的副主任医师独立读片诊断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A 组各兴趣区 SNR 及 CNR 小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 组 DLP 及 ED 与 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两位医师读片显示病例图像质量良好,读片结果一致性良好(K =0.621、0.683);结论CTA 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诊断手段,“双低”技术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 CT 辐射剂量,Asir—V:80%会获得更高的图像信噪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婴幼儿经颈内静脉完全植入式输液港应用的方法、技巧,及并发症防范对策。方法对2014年6月~2016年1月15例行DSA引导下经颈内静脉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术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婴幼儿输液港植入术方法技巧及临床使用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完成输液港植入,术后随访至移除输液港,对于正在使用中的输液港间隔1个月随访并予维护。其中1例因体位因素输液不畅并漏液,1例输液港埋入处皮肤破损。输液港植入术中及化疗中未发生气胸、血胸、血栓形成、输液港相关感染及夹闭综合征。结论 DSA引导下婴幼儿经颈内静脉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是安全、快捷和有效的输液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硬化治疗婴幼儿淋巴管畸形外科切除术后残留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9例淋巴管畸形外科切除术后残留的患儿,术后复查核磁共振成像(MRI)或超声均发现残留,其中,肩部8例,前胸壁5例,背部3例,腹壁间2例,腋下1例。上述婴幼儿家长均拒绝再次外科切除的要求,接受介入硬化治疗,即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直接穿刺病灶,注入平阳霉素或博莱霉素与碘造影剂混合液行硬化治疗。1个月后,若患儿未达到治愈标准再重复进行,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本组19例患儿共进行47次硬化治疗,平均2.5次,术后第2天出院率达100.0%。总体有效率达100.0%。本组9例出现轻度至中度发热给予对症处理后体温降至正常;8例出现局部肿胀,未予特殊处理,1~2周后恢复正常。本组19例均未出现过敏、肺纤维化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介入硬化治疗婴幼儿淋巴管畸形外科切除残留病灶,创伤小,不留疤痕,可重复性强,疗效确切,患儿家长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