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目的:评价干燥综合征中腮腺CT检查的价值。方法:对21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和22例对照者行CT扫描。受检者年龄为35~68岁。在环齿关节水平对腮腺的密度和大小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CT的典型表现为腮腺实质内多发结节状密度增高。患者环齿关节水平腮腺内CT值高于15HU面积/同层腮腺总面积比值,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腮腺CT扫描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合并皮层下梗塞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的常规、特殊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建立健康成年人骶管硬膜外脂肪的正常值范围,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基础及影像依据。方法:选择164例正常成年人(平均年龄41.4岁)行腰骶椎磁共振(MRI)扫描,分别测量骶椎各水平前、后硬膜外脂肪(AEF、PEF)的厚度,获得均数及标准差,并以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分组,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T1WI正中矢状面上S1~S5水平,硬膜外脂肪厚度平均值依次为6.97 mm、4.94 mm、5.53 mm、5.02 mm及3.86 mm,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本研究为临床确诊硬膜外脂肪增多、寻找神经根受压原因及骶管麻醉时入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4.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cell tumor,DSRCT)是一种近来发现的罕见高度恶性小细胞肿瘤。自国外1989年首次报道本病以来,国内报道仅13例,且尚未见到本病的影像学报道。现对本例DSRCT的CT表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1.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9岁。1年前无意间发现左下腹一肿物,无疼痛及压痛,饮食及二便正常,躯体活动自如,未予以诊治。近1月余自觉包块明显增大,伴间断性发热(体温不详),颈、腰、腹部疼痛,以腰、腹部疼痛明显,牵及左下肢,身体转侧困难。查体:T36.6次/min,P80次/min,R20次/min,BP120/70mm…  相似文献   
5.
刺激穴位激活语言皮质的fMRI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用fMRI显示联合刺激通里和商丘两穴位时脑皮质功能区的激活情况,探讨其与语言皮质功能区的对应关系. 资料与方法 30名无语言障碍成年志愿者,将贴片电极分别置于志愿者双侧通里、商丘及右侧穴位旁1 cm处(非经络走行区).实验采用组块设计模式,静息阶段与刺激阶段交替.实验依刺激阶段的任务不同而分成3组:对照组、右侧组和左侧组. 结果对照组激活了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左侧枕叶及右侧枕叶.右侧组激活了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左侧颞上回、左侧缘上回、左侧枕叶、左侧额极区、右侧枕叶、右侧缘上回及扣带回.左侧组激活了左侧中央后回、左侧颞上回、左侧枕叶、右侧颞上回、右侧枕叶、右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右侧缘上回、右侧额上回及扣带回.3组间脑功能区激活范围和T值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在右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双侧颞上回及双侧缘上回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在左侧中央前回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右侧组双侧大脑半球对称激活区之间进行配对t检验显示双侧中央后回、颞上回及缘上回的激活范围和T值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左侧激活明显强于右侧;双侧中央前回的激活范围和T值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左侧组双侧大脑半球的对称激活区之间进行配对t检验,各部位的激活范围和T值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右侧激活明显强于左侧. 结论电刺激通里和商丘与语言皮质功能区的激活具有相关性且其激活与肢体侧别交叉.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合并皮层下梗塞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痛(CADASIL)的常规、特殊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娄琳郭德安  刘正芳 《疑难病杂志》2006,5(2):134-135,F0003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是一种近来发现的罕见高度恶性小细胞肿瘤。自国外1989年首次报道本病以来,国内报道仅13例,且尚未见到本病的影像学报道。现对本例DSRCT的田表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对动脉病变的显示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动脉病变(包括动脉瘤18例,肺动脉栓塞6例,动脉闭塞16例)进行CTVE成像,其中手术证实12例,22例进行了DSA检查,6例肺动脉栓塞经B超及溶拴治疗得到证实,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动脉病变均获得了满意的CTVE图像,良好的显示了动脉内腔、内膜、附壁血栓、钙化斑块、血管狭窄及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破裂口的形态大小与正常血管的解剖关系.CTVE成像对动脉病变的显示能力对照DSA、手术、及内科证实的病例具有一致性,40例动脉病变CTVE总的显示率为80%(32/40).[结论]CTVE成像能较好的显示血管腔内的情况,结合二、三维成像可明确诊断多种动脉疾病,对于选择治疗方法、指导临床手术、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健康成年人骶管硬膜外脂肪(EF)的正常值范围,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基础及影像依据。方法:选择164例正常成年人(21~74岁)行腰骶椎磁共振扫描。分别测得S1椎体上缘终板前、后硬膜外脂肪前后径,硬膜囊前后径及该水平椎管、硬膜囊和硬膜外脂肪面积,获得均数及标准差,并以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分组,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S1椎体上缘终板层面硬膜囊前、后硬膜外脂肪前后径分别为(4.74±2.41)mm、(2.24±1.27)mm。该水平硬膜外脂肪面积为(227.18±64.35)mm2。硬膜外脂肪厚度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均不相关。结论:本研究为临床确诊硬膜外脂肪增多、寻找神经根受压原因及骶管麻醉时入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