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EGCG对KGIA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人的白血病细胞株KG1A细胞.MTT细胞毒性测定评价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使用annexin v染料标记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KGIA细胞Bcl-2家族mRNA的表达.结果 EGCG引起KG1A细胞活性的下降.ECA2G诱导KG1A细胞凋亡.且呈时间依赖性.EGCG诱导凋亡与下调Bcl-2和Bcl-xl有关.结论 EGCG可以通过下调Bcl-2和Bcl-xl诱导KG1A细胞凋亡.这些结果有助于提供新的有效联合方案,尤其是针对复发难治白血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EGCG通过下调Bcl-2诱导KG1A白血病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EGCG对KG1A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人的白血病细胞株KG1A细胞。MTT细胞毒性测定评价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使用annexin v染料标记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KG1A细胞Bcl-2家族mRNA的表达。结果EGCG引起KG1A细胞活性的下降。EGCG诱导KG1A细胞凋亡,且呈时间依赖性。EGCG诱导凋亡与下调Bcl-2和Bcl-xl有关。结论EGCG可以通过下调Bcl-2和BCl-xl诱导KG1A细胞凋亡。这些结果有助于提供新的有效联合方案,尤其是针对复发难治白血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法尼酰基转移酶抑制剂手霉素(Manumycin)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用2μmol/L手霉素处理白血病细胞系U937和HL-60细胞不同时间,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色素C、caspase9、caspase8、caspase3的表达。用荧光染料JC-1检测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Δψm),并用caspase抑制剂Z—VAD—fmk阻断caspase的活化,探讨caspase在手霉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 2μmol/L手霉素处理U937和HL-60细胞16h,Δψm显著下降,相对值分别是0.51±0.07和0.41±0.06(P〈0.01)。手霉素诱导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激活caspase-9、caspase8和caspase-3。50μmol/L的Z—VAD—fmk可完全阻断caspase激活,但仅部分阻断手霉素诱导的U937和HL-60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分别减少51.69%和56.47%。结论 手霉素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U937和HL-60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EGCG对KG1A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人的白血病细胞株KG1A细胞。MTT细胞毒性测定评价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使用annexin v 染料标记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KG1A细胞Bcl2家族mRNA的表达。结果:EGCG引起KG1A细胞活性的下降。EGCG诱导KG1A细胞凋亡,且呈时间依赖性。EGCG诱导凋亡与下调Bcl2和Bcl-xl有关。结论:EGCG可以通过下调BCL2和BCl-xl诱导KG1A细胞凋亡。这些结果有助于提供新的有效联合方案,尤其是针对复发难治白血病的治疗。 [关键词] 白血病 凋亡 EGCG Bcl2  相似文献   
5.
X射线照射对小鼠辅助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对小鼠辅助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100只BALB/c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包括健康对照组和X射线照射组(分别予2、4和6 Gy 照射),每组25只。于照射前、照射后7、14、21和28 d,对小鼠一般情况进行观察,对外周血进行白细胞计数,用蛋白芯片检测血清中辅助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并用ELISA确证细胞因子的浓度变化。结果 照射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14 d降至最低, 同一时间点的下降程度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 (F=86.267,P<0.05)。芯片法初筛提示,细胞因子IFN-γ、TGF-β、IL-6、IL-17上调,IL-5、IL-23、TNF-α下调。ELISA检测可见,IL-17浓度随辐射剂量增高而明显增高,6 Gy组在7、14和21 d均明显高于对照(t=23.743、21.759和17.662,P<0.05);IFN-γ/IL-4浓度在2和4 Gy照射后无明显变化,6 Gy照射后在7、14、21和28 d均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t=8.335、9.982、6.990和3.074,P<0.05),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14 d达高峰。结论 低于致死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使小鼠血清IFN-γ、TGF-β、IL-6、IL-17细胞因子浓度升高,呈Th1细胞偏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变迁及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的耐药机制及同源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实验。收集2011至2014年间1 761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IRAB 1 360株。随机选取对亚胺培南耐药和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分为耐药组(66株)及对照(敏感)组(14株),用PCR方法进行A~D类β-内酰胺酶、外膜孔通道蛋白和主动外排泵基因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 76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逐年下降,由84.0%降至71.8%。同时,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也逐年下降。耐药组耐药基因TEM、AMPC、OXA-51的阳性率分别为95.45%、98.48%、96.97%,对照组分别为35.71%、64.29%、71.43%,耐药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XA23、OXA58仅在耐药组中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5.45%和1.52%。其余耐药基因在2组中均未检出。80株鲍曼不动杆菌分为A~W共23个型别,耐药组主要为P1型(16株),R1型(4株)和R2(12株)型,对照组分布分散,其中R4型同时存在于耐药组和对照组。2012年2次暴发流行,分别为P1型(9月-11月)(MICU、SICU),R2型(9月-11月)(MICU);2013年2次暴发流行,分别为P1型(4月-6月)(MICU、SICU、神经科),R1型(2013年12月-2014年2月)(MICU、神经科);2014年一次暴发流行,流行菌株为R2型(2月-4月)(MICU、SICU、神经科)。结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为携带OXA23基因,产生D类β-内酰胺酶水解亚胺培南。MICU、SICU和神经科是暴发流行监控的重点科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ABCD)挽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既往抗真菌治疗失败后在2021年4—8月间接受ABCD治疗的106例患者资料。统计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结局以及ABCD相关不良反应指标。结果 106例患者中,ABCD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输液反应,包括寒颤(60.4%)、发热(54.7%)和畏寒(11.3%)。不良反应多为1~2级。106例患者的ABCD挽救治疗有效率为85.8%(91例,95%CI:77.7%~91.9%)。其中,确诊/临床诊断IFD患者有效率为92.6%(25/27,95%CI:75.7%~99.1%),包括毛霉病(9例)、肺曲霉病(5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5例)、马尔尼菲篮状菌病(3例)、肺念珠菌病(2例)患者治疗均有效,3例念珠菌血症患者中的1例治疗有效。7例既往接受过多烯类抗真菌药物治疗的确诊/临床诊断IFD患者挽救治疗均有效。此外,确诊/临床诊断IFD患者6周内均为生存状态。结论 ABCD治疗IFD安全可耐受,肾毒性较低,用于既往抗真菌治疗不耐受或无效患者仍可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伊曲康唑(ITC)单药及联合化疗药多柔比星(ADM)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ITC、ADM单药及ITC(2、6、15 μmol/L)联合ADM(0.30、0.75 μmol/L)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α及急性髓系白血病原代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不同浓度ITC持续处理的KG1 α细胞,分别于7、14、21 d观察对集落克隆形成的影响;ADM 0.75 μmol/L、ITC 6 μmol/L及二者联合作用KG1α细胞48 h后,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周期阻滞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Shh和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系物1(Gli1)的表达水平.结果 ITC及ADM对KG1α细胞及急性髓系白血病原代细胞均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并且ITC可降低KG1α克隆形成能力,均呈剂量依赖.Weeb系数检验,ADM0.75 μmol/L与ITC 6 μmol/L两药联合时,细胞实际存活率≤70%细胞预估存活率,有协同效应;联合组与对照组和单药组相比,KG1 α细胞形态变化更为明显.ADM 0.75 μmol/L与ITC 6μmol/L联合诱导KG1α细胞48 h的凋亡率为31.72%±1.5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TC单药组和ADM单药组(4.17%±0.74%、4.33%±1.12%、9.53%±1.15%,均P<0.0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中,联合组的低红色荧光细胞(P3)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ADM和ITC单药组(18.80%±0.96%比5.00%±0.38%、9.70%±0.43%、7.10%±0.77%,均P<0.01).ADM 0.75 μmol/L与ITC 6 μmol/L联合组与对照组及单药组比明显阻滞细胞于G2期(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Shh和Gli1的表达水平随着ITC浓度增大而下降.结论 ITC与ADM合用可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增加KG1 α细胞凋亡率、线粒体的损伤及细胞G2期的阻滞;ITC可以抑制Shh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