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1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比较CT与MRI颅底骨成像差异对鼻咽癌肿瘤靶体积及邻近危及器官照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从101例鼻咽癌中选出MRI与CT颅底骨成像差异病例26例,分别根据MRI与CT成像信息应用ARTP-TOP 3D-TPS系统制定三维适形计划,比较两计划中GTVMR和GTVCT,及邻近危及器官的平均剂量和D5平均剂量。结果 GTVMR为(47.0±16.3)cm3,GTVCT为(31.6±10.0)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62,P<0.01);MRI计划中的脑干、垂体、左右颞叶和左右眼球的平均剂量大于CT计划中相应器官的平均剂量(P<0.05);两个计划中脊髓平均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计划中的脑干、脊髓、垂体、左右颞叶、左右眼球的D5平均剂量均大于CT计划中相应器官的D5平均剂量(P<0.05)。结论 根据MRI制定的三维适形计划,肿瘤靶区的剂量覆盖较CT好,但是邻近危及器官组织的照射剂量相对CT的较高。  相似文献   
2.
低剂量γ射线全身照射对猴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大动物低剂量全身照射的适宜剂量 ,以便评价低剂量全身照射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方法 食蟹猴 32只随机分为 4组 ,用γ射线 (吸收剂量率为 0 175mGy min)分别照射0、30、5 0和 75mGy。分别在环磷酰胺处理前、后 ,亦即照射前和照射后 1、2、8、33和 5 0周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 (NTERT)。结果 结果显示白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尤其是CD1 6 参与免疫调控 ,出现时间 剂量的反应 ;体液免疫中以IgA升高为特征 ,照射后第 8周 5 0和75mGy 2个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NTERT结果显示 ,在照射后第 2周 ,第 1、2、3组分别与第 4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第 1组分别与第 2、3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γ射线单次低剂量全身照射对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的食蟹猴红、白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强其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鼻咽癌患者的关系,检测了鼻咽癌血清中TGF-β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鼻咽癌TNM分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兔鼻咽VX2移植癌模型的建立及其生长转移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兔鼻咽VX2移植癌动物模型,观察肿瘤局部生长浸润、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特性及在18F-FDG PET-CT、MRI图像上的表现.方法:将VX2瘤细胞株荷瘤新西兰白兔麻醉后,解剖将肿瘤剥离,制成1×107~2x107/mL细胞悬液,注入免腹股沟,形成传代兔传代.在CT引导下,将瘤细胞悬液注入兔鼻咽部,建立兔鼻咽VX2移植癌动物模型后.观察兔症状及肿瘤生长、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结果:41只兔在鼻咽种植瘤细胞2~4周内.37只在鼻咽部形成实体瘤,成功率90.2%(37/41),7只意外死亡,30只进入研究.鼻咽部肿瘤成瘤后均增长迅速.向周围浸润性生长,常见的周围浸润部位有咽旁间隙、鼻腔、口咽、颅底、斜坡、颞下窝、海绵窦等.病理检查符合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表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率93.3%(28/30),双颈淋巴结转移率43.3%(13/30).2例出现肺多发转移6.7%(2/30).30只兔鼻咽结构、周围组织器官及鼻咽肿物、淋巴结转移灶、远处转移灶在18F-FDGPET-CT图像上均能清晰显示.结论:兔鼻咽VX2移植癌动物模型建立成功,且成功率高.鼻咽部肿瘤成瘤后迅速向周围浸润性生长,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在18F-FDGPET-CT、MRI图像上能清晰显示鼻咽腔内外结构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提供影像证据,是进行人类鼻咽癌实验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初治鼻咽癌患者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部分病例治疗失败的原因,以指导今后治疗。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本院接受后程三维适形放疗的125例鼻咽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局部控制率、无远处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析患者治疗后出现死亡、复发、转移的原因。结果 3年、5年、10年局部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8%、95%、94%。3年、5年、10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6%、94%、86%,总生存率分别为93%、86%、78%。全组死亡18例(其中10例死于远处转移,1例死于局部复发,2例死于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2例死于鼻咽大出血,2例死于放射性脑病后反复吸入性肺炎致肺衰竭,1例脑出血死亡)。鼻咽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区域复发6例,3DCRT野内复发4例,野边缘复发2例。结论初治鼻咽癌采用后程三维适形放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疗效。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肿瘤靶区范围不足、放疗计划设计不周全、出现远处转移,如综合多种影像技术,提高阅片能力,给予准确的射野设计,及放化疗结合有望减少治疗的失败。  相似文献   
6.
全肝放疗联合化疗治疗肝转移瘤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肝转移较常见 ,单纯化疗或单纯放疗疗效都不理想 ,近来采用化疗后进行全肝放疗并缩野加量治疗了 7例患者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 2 0 0 1年收治肝转移患者 7例 ,男性 1例 ,女性 6例 ;其中原发灶来自乳腺癌 4例 ,鼻咽癌 3例 ,原发灶均已控制。年龄最大者 65岁 ,最小 2 5岁。肝转移根据病史 ,临床症状与体征 ,B超、CT等影像学表现作出诊断。每例患者肝转移均为多发灶 ,最小直径为 0 .8cm,最大为 6.5 cm× 9.5 cm。其中 1例合并多发骨转移 ,1例合并多发骨转移和肺转移 ,1例合并多发骨转移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iograph Sensation 16PET-CT 一体大型机在诊断兔鼻咽VX2 肿瘤颈部转移淋巴结性质上的价值。方法:建立兔鼻咽VX2 肿瘤模型,利用Biograph Sensation 16PET-CT 一体大型机完成18F-FDG PET-CT 扫描,测量淋巴结最大标准摄取值。解剖清扫双侧颈部淋巴结,分别标记,测量淋巴结最短径,获得病理结果。将PET-CT 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1)30只移植成功并存活的鼻咽VX2 肿瘤兔,解剖检出颈部淋巴结共53枚,病理证实转移淋巴结42枚。28只兔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率93.3% 。2)18F-FDG PET-CT 诊断真阳性的28枚淋巴结SUV 为3.820 ± 1.658,其淋巴结最短径为0.83± 0.37cm,大于PET-CT诊断假阴性的14枚淋巴结最短径(0.38± 0.15c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9,P=0.000)。 3)18F-FDG PET-CT 对淋巴结最短径<0.5cm及≥0.5cm两组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0.250、0.83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25,P=0.000)。 准确性分别为0.571、0.844,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7,P=0.028)。 4)在转移淋巴结较小,仅结内侵犯时或被膜下侵犯时,PET-CT 能发现部分病灶,但假阴性高。结论:Biograph Sensation 16PET-CT 一体大型机能很好显示中型动物的兔VX2 鼻咽移植癌颈部淋巴结;对于最短径≥0.5cm的颈部转移淋巴结,18F-FDG PET-CT 的诊断敏感性、准确性高,特异性为100% ,是有价值的影像检查;对于仅结内侵犯或被膜下侵犯的小淋巴结,18F-FDG PET-CT 能发现部分病灶,但假阴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脑胶质瘤术后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的远期疗效, 以探索更好的术后放疗方法。   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放疗的83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并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 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差异。   结果  所有83例患者3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6.3%和72.2%, 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及常规放射治疗组3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5%、78.2%和66.9%、64.1% (P=0.015、0.018)。分层分析显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主要提高了手术未完全切除肿瘤患者以及病理分级为Ⅲ~Ⅳ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结论  与术后常规放疗相比, 术后三维适形放疗提高了脑胶质瘤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并可以减少放射性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术前放疗后显微镜下病理反应程度与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的关系。  方法  1994年1月至2003年5月接受术前放疗的上颌窦鳞状细胞癌36例, 男26例, 女10例, 中位年龄为57.5岁。临床分期: Ⅱ期2例, Ⅲ期12例, Ⅳ期22例, 受侵上颌窦区中位放疗剂量为60Gy, 中位休息23d后行上颌窦癌根治性切除术, 术后标本连续切片并HE染色, 显微镜下评价肿瘤组织放疗反应程度并分析其与肿瘤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的关系。  结果  依据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病理反应分度标准, Ⅰ度放疗反应为33.3%, Ⅱ度为16.7%, Ⅲ度为50.0%。治疗后中位随诊51个月, 随诊期间复发14例, 占38.9%, 其中局部复发13例。全组治疗后5年总生存率为70.9%, 5年无病生存率为60.5%。肿瘤组织Ⅰ、Ⅱ、Ⅲ度放疗反应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有显著差异, 但Ⅱ、Ⅲ度放疗反应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将Ⅱ、Ⅲ度合并为重度反应组, Ⅰ度定为轻度反应组, 两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2.5%和83.3%(P < 0.001)。重度反应组与轻度反应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7.1%和91.3%与8.3%和30.0%, P值均 < 0.001。综合性别、年龄、病理分化、放疗剂量、放疗与手术间隔时间、临床分期以及肿瘤放疗反应程度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组织反应程度是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  结论  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放疗后显微镜下肿瘤组织反应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 是重要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PET-CT和MRI诊断兔鼻咽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DG PET-CT在诊断兔鼻咽肿瘤颈部淋巴结性质上的作用.方法 建立兔鼻咽VX2肿瘤模型,对颈部淋巴结行PET-CT诊断并用病理诊断证实,同时与MRI诊断相比较.结果 30只鼻咽VX2肿瘤兔解剖检出颈部淋巴结共53个,病理证实转移淋巴结42个,且淋巴结是否转移与淋巴结体积、最短径显著相关(r=9.18,P=0.007;r=2.77,P:0.008).体积>0.5 cm3(25个)、≤0.5 cm3(17个)淋巴结的PET-T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6%(24个)、29%(5个),最短径≥0.5cm(30个)、<0.5 cm(12个)淋巴结的PET-CT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3%(25个)、33%(4个),PET-CT诊断的总敏感性为69%(29/42),特异性为100%(11/11),准确性为95%(40/42).MRI诊断敏感性为60%(25/42),特异性为9l%(10/11),准确性为83%(35/42).PET-CT图像所测淋巴结体积与实测体积相当(t=-1.23,P=0.233),MRI的则大于实测体积(t=-3.99,P=0.001).结论 18FDGPET-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MRI,特别对体积>0.5 cm3或最短径≥0.5 cm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更高,对更小淋巴结的诊断仍有参考价值,仉假阴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