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63例冠状动脉(其中冠状动脉内放置带膜支架4例,冠状动脉搭桥7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回顾性重建心电门控轴位图像,并对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血管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二维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MIP)、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方法,对图像质量及冠状动脉疾病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及主要分支显示优良率81.2%,能发现管壁钙化、狭窄等。质量差的图像主要表现有冠状动脉运动伪影、管腔显影不良等。结论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检查手段,能为临床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随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1岁.临床无明显不适主诉,体检发现胸腹壁有浅表静脉曲张,肝脾肋下可及.心率、血压在正常范围.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属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诱导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 分析1例确诊为乳腺癌保乳术并放疗后引起的放疗诱导的BOO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乳腺癌放疗后引起的放疗诱导的BOOP综合征多发生在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放化疗并进行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中,发病率低,50岁以上女性多见,多发生在乳腺癌放疗后12个月内,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超过2周,胸部CT或X线胸片提示放疗区域外的肺部浸润影,同时排除其他发病原因时需考虑该病.确诊需要依靠病理,若病灶进展则考虑用激素治疗.结论 对于发热合并肺内浸润影的保乳术并放疗后患者,除考虑宿主免疫功能下降引起的真菌性肺炎、结核及非常见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病变外,还需考虑非感染性病变.经验治疗无好转时,仍需考虑胸腔下肺活检,同时仍应慎重使用激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256-MSCT血管造影时冠状动脉的显示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 93例CHD患儿纳入研究,按年龄分为A组 (<4个月)、B组(4个月≤年龄<3岁)、C组(3≤年龄<8岁)以及D组(8~15岁)。分析容积剂量指数(volumetric CT dose index,CTDIvol), 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 和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对74例同时记录心率变化的患儿进行冠脉分析,运用4点评分法研究冠状动脉的检出率。记录信号值(signal)、噪声(noise)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评价图像质量与年龄的关系以及不同年龄组间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 按11个节段分析法,冠状动脉总检出率为91%,左右冠状动脉起始、冠状动脉的近段、中段和远段检出率分别为100%、97%、92%和78%,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B、C和D组的E值分别为1.8、1.3、0.8和 0.7 mSv,E与年龄间呈负相关性(r=-0.803, P < 0.01)。虽然DLP与年龄间无相关性(r=0.124, P > 0.05),但是D组的数值高于其他年龄组。噪声与年龄间无相关性(r=0.041, P > 0.05)。信号、CNR和E值,(A+B)组均高于(C+D)组(t=3.386、2.073、3.825,P < 0.05)。结论 新一代256-MSCT对CHD儿童冠状动脉检测有优异的显示效果。虽然远段检出率较其他节段低,但是比以往有更好的检出,为小儿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提供一种高效选择。同时从辐射剂量的角度,大年龄儿童可尝试使用更低的管电压完成检查,3岁以下小儿童仍应慎重选择CT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鞍区占位的MRI表现,探讨不同病理情况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定性诊断水平.方法:病理证实的儿童鞍区占位性病变37例纳人研究,男15例,女22例,年龄1~14岁,平均6.4±3.7岁,采用GE1.5T或3.0T超导MR成像仪,完成冠状面T1WI、T2WI和矢状面T1WI平扫,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T1WI增强,2名高级职称医师共同回顾性分析MRI表现.结果:颅咽管瘤15例(40.5%),10例囊性,5例囊实性;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呈等T1等T2信号,增强扫描后囊性部分囊壁呈弧形或环行强化,实性部分呈不均匀明显强化.Rathke囊肿10例(27.0%),位于腺垂体与神经垂体之间,6例呈长T1长T2信号,4例呈短T1短T2信号.胶质瘤4例(10.8%),均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结论:儿童鞍区肿瘤种类繁多,但根据病灶所发生的部位和信号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多数能术前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双源CT血管造影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种冠脉异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双源CT冠脉造影检查中发现的21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资料,其中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60±9.9)岁,中位59岁.双源CT扫描层厚0.75mm,双筒注射器注射350I对比剂平均约70ml,生理盐水45ml冲刷,完成舒张期重建,分别观察横断面、正交MPR、MIP以及VR图像.结果:16例见右冠脉圆锥支供血,20例左冠脉供血,其中17例相当于左圆锥支位置;双侧性供血15例.病灶在肺动脉表面形成迂曲、显著强化的血管网,其中仅3例形成较为明显的小动脉瘤,20例可见明确的"射血征",全部位于肺动脉瓣上方.4例异常血管网可疑与支气管动脉交通.结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并不少见,但绝大多数较小,没有明显血流动力学影响.该瘘有典型CTA表现,多起自冠状动脉的圆锥支,在肺动脉起始段表面形成血管网,有典型"射血征".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位置和形式较为固定,可能有独立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双源CT以极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的优势,可以不依赖心率进行冠状动脉数据采集,获得满意的影像质量,使临床适应范围更宽,诊断更加准确,真正满足了临床冠状动脉疾病检查的需要,无疑也是目前冠状动脉最好的无创检查方法.本文综述双源CT的基本特点和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多层CT(MDCT)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随访或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MDCT资料,全部病例采取各向同性(层厚≤1mm)CT容积采集,并同时重建5~10mm的常规图像,5例完成增强检查。结果:7例呈典型表现,MDCT表现为受累支气管近端与中心气道不相通,远端扩张,呈粗大而弯曲的分支,其内含气含液6例,单纯含液1例,受累肺组织肺气肿;5例增强扫描显示肺血管变细变少;2例呈不典型表现,直接显示支气管中断伴远侧肺结构紊乱1例,显示受累支气管闭塞伴扩张和含气、含液但无肺气肿1例。三维重建显示病变特征优于常规横断面。结论:先天性支气管闭锁多呈典型表现,包括闭锁的支气管扩张伴黏液栓和肺气肿,现代MDCT各向同性成像三维重建可充分显示其特征从而获得正确诊断;不典型表现需要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和计算0~7岁小儿正常小脑半球组织代谢物比值,并观察各比值随年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多体素2D1H-MRS点分辨波谱(PRESS)序列测定70例0~7岁小儿正常小脑半球组织的双侧灰质及白质区代谢物浓度,按年龄分为0-1岁,1-2岁,2-3岁,3-5岁,5-7岁五组,计算和分析NAA/Cr、Cho/Cr、NAA/Cho的比值。结果:正常小脑灰质区在各年龄组间NAA/Cho(P=0.0143)和NAA/Cr(P=0.0050);白质区的NAA/Cho和NAA/Cr均P<0.001;灰质和白质区的Cho/Cr(P=0.1195,P>0.05);灰质和白质区NAA/Cho值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1,P<0.0001);NAA/Cr值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04,P<0.0001);灰质区Cho/Cr与年龄呈负相关(P=0.038),白质区与年龄呈负相关(P=0.568>0.05)。结论:0~7岁小儿正常小脑半球灰、白质的代谢物比值在不同年龄组会不同,灰质和白质区NAA/Cho、NAA/Cr值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而灰质区Cho/Cr值逐渐减小,白质区无明显变化,临床上应用MRS要考虑其年龄和部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小儿淋巴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小儿淋巴管瘤的CT表现和病理基础。方法:对6例经手术或临床治疗有效证实的小儿淋巴管瘤的CT表现进行研究。结果:6例CT平扫均为多房状、薄壁、水样密度肿块,沿疏松间隙弥漫性生长,其中3例密度均匀,3例伴较高密度区,其中1例有分层波面;增强后囊壁均有不同程度强化,2例于部分囊壁之间见斑点状强化影。3例位于颈部,其中1例累及上纵隔;1例位于腋窝;2例前胸壁及前上纵隔同时受累,其中1例病灶大部位于纵隔内。结论:CT检查能较准确地显示出淋巴管瘤的部位、范围、内部特征等,因而对其定位和定性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