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作为基因载体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裸鼠移植瘤中的富集情况和对外源基因的呈递能力。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为报告基因,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07为转基因载体,分别构建原核启动GFP表达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07-pUC-GFP和真核启动GFP表达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07-pEG-FP-N1。原核菌SL7207-pUC-GFP在体外连续传代,观察GFP基因表达的稳定性;同时,对荷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口服给予原核菌SL7207-pUC-GFP(0.1mL,1×109cfu/mL),在口服后24h、48h、5d、10d、20d、30d处死荷瘤裸鼠,获取肝、脾及肿瘤组织并制成匀浆液进行重组菌培养及GFP表达检测,观察重组菌在瘤体细胞内富集情况。对荷瘤裸鼠模型口服给予真核菌SL7207-pEGFP-N1,5d后取肝、脾及肿瘤组织进行冰冻组织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了解重组菌携带外源基因在肿瘤细胞内的表达。结果携带GFP原核表达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07-pUC-GFP在体外连续传代10次未见表达减少或缺失。荷瘤裸鼠口服原核表达GFP基因重组菌SL7207-pUC-GFP菌液实验表明,重组菌SL7207-pUC-GFP在肝、脾及肿瘤组织中能长期存活,以肿瘤组织中聚集明显(P<0.05)且维持时间较长。荷瘤裸鼠口服真核表达GFP基因重组菌SL7207-pEGFP-N1菌液实验表明,相对肝脏和脾脏组织,外源基因在肿瘤细胞内表达量最高。结论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可以在瘤体细胞内富集存活,并且携带的外源基因可以释放到肿瘤细胞内表达,具有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的双重优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的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minobenzamide,3-AB)对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及非突变乳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探讨PARP-1和BRCA基因在照射引起的乳腺癌细胞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 将BRCA突变乳腺癌细胞(MDA-MB-436)和BRCA非突变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别分为对照组(CTRL)、单纯照射组(IR)、单纯用药组(3-AB)和药物联合照射组(3-AB+IR)。通过γ-H2AX免疫荧光焦点,检测DNA双链断裂的损伤情况;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克隆形成实验显示,MDA-MB-436细胞较MDA-MB-231细胞放射敏感性明显升高,3-AB可增加两种细胞的放射敏感性。γ-H2AX免疫荧光焦点实验显示MDA-MB-436细胞与MDA-MB-231细胞相比DNA双链的损伤情况明显升高(t=4.57,P<0.05),而3-AB可进一步增加照射引起的DNA损伤,IR+3-AB组的MDA-MB-436细胞DNA损伤最明显(t=3.26,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IR+3-AB组的凋亡率最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P<0.05)。MDA-MB-436细胞相比MDA-MB-231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t=2.96,P<0.05)。结论 照射过程中,MDA-MB-436细胞比MDA-MB-231细胞产生更多的DNA损伤和凋亡,因此BRCA突变的乳腺癌细胞MDA-MB-436放射敏感性更强。而PARP-1抑制剂可进一步阻断照射引起的DNA损伤修复,从而增加MDA-MB-436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手术区域瘢痕化是导致抗青光眼手术失败的主要因素,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瘢痕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目的 比较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区人瘢痕组织来源成纤维细胞(HSFs)与人正常Tenon囊来源成纤维细胞(HTFs)增生迁移能力的差异以及微小RNA200a(miR-200a)对结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抑制作用,并探讨产生这种差异的可能机制. 方法 收集斜视手术过程中切取的正常Tenon囊组织和青光眼滤过术后手术区瘢痕组织,对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的增生能力;采用细胞划痕试验检测细胞的相对迁移距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B1(TGF-β1)mRNA和miR-200a mRNA的表达.于HTFs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1、2和5 ng/ml TGF-β1拟似物,于HSFs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00、0.25、0.50、1.00μs/mlTGF-β1抑制剂,细胞处理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生能力;用2 ng/ml TGF-β1拟似物处理HTFs,用1.00 μg/ml TGF-β1抑制剂处理HSFs,分别采用划痕法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的相对迁移距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中miR-200a mRNA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原代培养的细胞胞体较大,呈纺锤形或星形,细胞核呈卵圆形,对角蛋白抗体呈弱阳性反应,对波形蛋白抗体呈阳性反应.HSFs的增生值(A值)为1.476±0.110,明显高于HTFs的0.958±0.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00,P=0.016);HSFs中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HTFs,是HTFs的(1.739±0.20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8,P=0.024);HSFs中miR-200a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HTFs,是HTFs的(46.23±1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4,P=0.018).与添加2 ng/ml TGF-β1拟似物的HTFs相比,添加TGF-β1拟似物的HSFs相对迁移距离增加了(3.533±0.402)倍,miR-200a mRNA相对表达量低至(45.4±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添加1.00 μg/ml TGF-β1抑制剂的HTFs相比,培养基中添加TGF-β1抑制剂后,HSFs的相对迁移距离幅度降低至(64.3±6.5)%,miR-200a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3.106±0.415)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SFs的增生及迁移能力均明显强于HTFs,可能与HSFs中miR-200a表达量低有关.MiR-200a与TGF-β1在调控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迁移能力方面发挥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s)增生是滤过泡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羟喜树碱是诱导肿瘤细胞及多种非肿瘤细胞凋亡的药物.目前已有羟喜树碱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的相关报道,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 探讨羟喜树碱是否能诱导HTFs凋亡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离体<6h的供体结膜囊组织,以组织块培养法原代培养HTFs,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FBS)的DMEM培养基继续传代培养,用波形蛋白及角蛋白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取3~6代细胞进行实验.分别将0.01、0.05、0.10 g/L羟喜树碱加入培养基中作用5 min,未加入羟喜树碱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生能力并进行比较.用0.10 g/L羟喜树碱处理细胞,继续培养24 h,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用JC-1染色检测HTFs线粒体膜电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TFs中半胱氨酸天冬酶-3(caspase-3)、caspase-9及线粒体/细胞质中细胞色素C(cyt C)蛋白的表达,对各组中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0、0.01、0.05、0.10 g/L羟喜树碱组的HTFs增生值(A450)分别为0.9716±0.0608、0.8035±0.0346、0.7048±0.0446和0.6265±0.0286,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372,P=0.002),0.01、0.05、0.10 g/L羟喜树碱组HTFs A450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0.10 g/L羟喜树碱组HTFs A450值最低.Annexin V/PI双染色检测发现,0.10 g/L羟喜树碱组HTFs凋亡率为(18.72±1.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7±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74,P=0.001);0.10 g/L羟喜树碱组HTFs中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表达强度明显强于对照组.JC-1染色发现,0.10 g/L羟喜树碱处理5 min后细胞质中单体JC-1的绿色荧光明显强于对照组,而线粒体中聚合态JC-1的红色荧光弱于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发现,0.10 g/L羟喜树碱组HTFs线粒体中cyt C蛋白表达灰度值为0.0124±0.0016,高于对照组的0.0216±0.0096,雨0.10 g/L羟喜树碱组HTFs细胞质中cyt C蛋白表达灰度值为0.0605士0.0022,低于对照组的0.0301±0.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线粒体:t=4.865,P=0.014;细胞质:t=-11.177,P=0.001).结论 羟喜树碱诱导HTFs凋亡,引起线粒体的稳态破坏,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经病理活检确诊为鼻咽癌并接受调强放疗的初治患者52例,在CT定位图像上分别勾画左右侧颞叶,从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获取其受照射的剂量。采用DN-认知评估系统(DN-cognitive assessment system,DN-CAS)评价患者放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并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患者左侧颞叶、右侧颞叶的平均受照射剂量分别为(17.5±7.3) Gy、(18.2±6.8) Gy。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在DN-CAS量表中的计划、同时性加工、注意、继时性加工分量表的标准分与放疗前相似(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早期的认知功能并未发生明显改变,但放疗后的长期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11b (nCD11b)、单核细胞CD14 (mCD14)和单核细胞CD86 (mCD86)表达对新生儿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3例新生儿败血症作为疾病组,根据患儿是否发生休克分为休克组26例和非休克组47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足月健康新生儿73例为健康组。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所有新生儿的外周血n CD11b、m CD14和m CD86表达水平,比较各组新生儿外周血n CD11b、mCD14和m CD86表达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新生儿败血症病情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疾病组新生儿的外周血n CD11b、mCD86表达水平分别为(220.00±12.58) MFI、(62.89±7.69) MFI,明显高于健康组的(186.69±10.98) MFI、(41.27±5.09) MFI,而外周血m CD14表达水平为(38.85±6.27) MFI,明显低于健康组的(54.03±6.15) M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组新生儿的外周血nCD11b、m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黏小管切开术治疗不同类型继发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黏小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接受改良黏小管切开术的继发性青光眼18例(20只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的视力、视野、眼压、杯盘比,并记录继发性青光眼的病因、滤过泡形态、是否行激光房角穿孔术及有无并发症发生。对术前及术后1、3 d,1、3、6个月,1、2年的眼压进行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均有轻度到中度隆起的弥散滤过泡,术前眼压为(38.815±2.387)mm Hg,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眼压分别为(8.305±0.562)mm Hg、(9.490±0.846)mm Hg、(12.775±2.029)mm Hg、(13.184±1.143)mm Hg、(13.694±1.162)mm Hg、(14.108±1.432)mm Hg、(13.563±1.090)mmHg、(13.710±0.921)mm Hg。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眼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3只眼,15%)患者因术后眼压升高≥21 mm Hg,行激光房角穿孔术。少数患者存在视力、视野及眼底杯盘比的变化。结论改良黏小管切开术能够有效并安全的降低继发性青光眼的眼压,对炎症相关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1病例简介患者女,48岁,胸骨后疼痛,吞咽不适2年。食管吞钡检查:食管下段右侧见大小约6 cm×5 cm囊袋影状物突出腔外,边缘清晰,黏膜襞与食管相连;其左侧见半圆形充盈缺损影,大小约2.5 cm×2.5 cm,贲门口开放正常(图1A)。CT扫描前将胃管下至气管隆突处并接氧气袋,扫描开始前5 s向食管内充气至扫描结束。CT扫描示气管隆突处5 cm左右见大小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